1.烂醉如泥 泥作何解

2.“烂醉如泥”的“泥”指的是什么?

3.烂醉如泥的泥是什么意思

4.烂醉如泥 的泥是指的什么?

5.烂醉如泥的泥是指什么虫子

烂醉如泥的泥是指_烂醉如泥中的泥的意思是

解释: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

出自:《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示例:二人纵饮甚欢,相得恨晚,自辰以迄四漏,计各尽百壶。曾~,沉睡座间。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大醉的样子

泥是夸张的手法,形容瘫成一团的样子

烂醉如泥 泥作何解

[ní?],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像泥的东西:印~。枣~。

泥组词:

泥泞、泥水、泥土、拘泥、泥沙俱下、泥瓦匠、泥胎儿、泥垢、泥腿、泥塑、泥子、和稀泥、抹稀泥、水泥、泥鳅、泥人、蒜泥、泥炭、崴泥、泥饭碗、油泥、泥沼、澄浆泥、橡皮泥、泥潭、泥胎、泥水匠、泥石流、胶泥、烂泥、烂醉如泥、泥塘、执泥、泥古。

造句:

1、泥软且易碎的陆地部分;泥土,尤指肥沃的泥土。

2、打水泥塞侧钻。

3、泥多了,水浊;水多了,泥稀。

4、用灰泥或水泥砌石块。

5、泥瓦匠正需要灰泥。

6、我烂醉如泥。

7、泵,钢和水泥。

8、他跳过泥坑。

9、水泥等物品。

10、我生之泥沙活是泥沙死为泥沙。

11、雪泥鸿爪: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

12、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

13、有水泥多出来吗?

14、我也讨厌地瓜泥。

15、来,尝尝我的芋泥。

16、我们浑身是泥。

17、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

18、石膏水泥可与波特兰水泥混合。

19、做了泥鳅就不要怕被稀泥糊了眼睛。

20、高效水泥助磨剂涉及一种水泥助磨剂。

“烂醉如泥”的“泥”指的是什么?

“烂醉如泥 ”之“泥”不是虫

(西南大学文献所 周宗旭)

一直以来,有很多文章认为“烂醉如泥”之“泥”应为一种虫,认为把“烂醉如泥”之“泥”解释为“烂泥”是望文生训。①初看这些文章,观点确实很新颖,不过,细想总感觉问题很大。故笔者查阅了一些大型字典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这样解释“烂醉如泥”道:“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不难发现,《汉语大词典》对其中的“泥”字没有进行释义。类似的还有《现代汉语词典》等字典辞书。②新说问题很大,而字典辞书又避而不谈,“烂醉如泥”之“泥”究竟何指,还是一个问题。故本人不惴粗陋,姑且对“烂醉如泥”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望读者方家不吝指教。

“烂醉如泥”语出东汉应劭《汉官仪》之“一日不斋醉如泥”,时间为汉代。同最早记载有一种虫叫“泥”的南宋《能改斋漫录》的成书时间相隔千余年。据笔者查,汉后千年无人论及“烂醉如泥”之“泥”就是虫,并且有明显记载有一种虫叫“泥”的《能改斋漫录》等文献也没有说“烂醉如泥”的“泥”就是虫。而论者简单地以千年后的(南宋)文献去框套千年之前(汉代)就已经使用的“醉如泥”,明显地以今律古,更何况这些记载有虫名“泥”的文献,都没有指出“烂醉如泥”之“泥”就是泥虫。

据调查,论者所引的《能改斋漫录》、明人陈继儒《眉公群碎录》、清《康熙字典》等记载“泥”为虫之说的诸多文献,发现论者在截取材料与理解材料方面存在一定的偏颇与失误(需要指出,这些文献关于有虫叫“泥”的说法,当是一脉相承的,即时代处后的文献难逃照抄时代处前的文献的嫌疑)。或省略“如烂泥然”、“如泥然”、“则如一堆泥”、“则如泥”等语词;③或对“如泥然”、“则如一堆泥”、“则如泥”等语词,视而不见。《康熙字典》、《能改斋漫录》、《眉公群碎录》等文献均有“如烂泥然”、“如泥然”、“则如泥”之类的记载,而论者均没有注意,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失误。它直接导致了对“泥虫”得名原因的误解,以及对“烂醉如泥”之“泥”本义的误判。“如烂泥然”、“如泥然”、“则如泥”等均指像烂泥一样东西。我们结合文献前面关于“有虫,无骨,名曰‘泥’”的论词,可知:“泥”这种虫因形与“烂泥”极为相似而名“泥”。形状极似“烂泥”才是“泥虫”命名的理据。不然,《能改斋漫录》等文献又怎会有“如烂泥然”、“如泥然”、“则如泥”等词语呢?论者省略、忽视“如烂泥然”、“如泥然”、“则如泥”等重要语词,偏偏说“烂醉如泥”之“泥”不像“烂泥”之“泥”,而像“泥虫”之“泥”,明显地是非颠倒、本末倒置。

又,“醉如泥”与“软如泥”、“滑如泥”、“浊如泥”、“臭如泥”、“烂如泥”等语词,具有相同的结构类型,在“泥”的意义上应该具有同一性。而这些词语中的“泥”很明显地都不指虫,而指烂泥。需要说明,烂泥即通常所谓稀泥。

民间故事《翁婿对诗趣话》中有“睡觉如小死,醉酒似摊泥”的诗句。④其中,醉酒用摊泥作比喻,而泥又用量词摊进行修饰,此“泥”指“烂泥”显然,不指虫亦更加显然。之外,可对“泥”进行音韵学察考,以更深一层理解“烂醉如泥”之“泥”。泥,古音属泥母,凡泥母之字,多含有柔弱义。儿时玩过泥的都知道,泥很柔软,可以随人随意摆布定型。用醉如“烂泥”来形容喝酒大醉之人的柔弱与让人随意定型摆布的情状,不仅贴切而且很合情理。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我国南方口语谓人大醉而失体态,常用“一遢脓”来描绘形容。“脓”,鼻孔所流出的粘液,即鼻涕。“一遢脓”与“一摊泥”形式有所似,用于形容喝酒大醉而柔弱无力的状态,两者更有相似之处。此外,一些辞书编纂者也不赞同“烂醉如泥”之“泥”为虫的说法,如:《中华汉语大词典》“烂醉如泥”条:“醉得像一摊烂泥。”编者明显地认为“烂醉如泥”之“泥”为“烂泥”。

值得一提的是,“烂醉如泥”今也多作“醉如烂泥”。民国《南北史演义》:“言未已,朱买臣已经趋至,呼萧栋兄弟下船,出酒劝饮,灌得三人醉如烂泥,令左右把他扛出,但听得扑通扑通好几声。”又,大陆作家《大浴女》:“万美辰醉了,醉如烂泥了。”“烂醉如泥”作“醉如烂泥”的例子甚多,不胜枚举。另外,俗语有谓“烂泥扶不上墙”、“扶不起的烂泥”等说法,其中“烂泥”用扶,且用于形容人的无用,因此,以“烂泥”来形容酒醉,当有理据可循,更何况词汇中就有“烂醉”这一词语形容喝酒大醉。从语言运用与发展的角度来说,解“烂醉如泥”之“泥”为“烂泥”,更具有群众基础,更符合人民大众的语言使用习惯与词语运用的现实基础,更何况“泥虫”之说根本就靠不住。

笔者以为,解“烂醉如泥”之“泥”为虫之说的人,应是没有注意或没有仔细体味有关文献的“如烂泥然”、“如泥然”、“则如泥”等词语。⑤不然,辞书编者是不会出现笼而统之的做法的,论者也不会认为“烂醉如泥”就是“烂醉如虫”的。要之,“烂醉如泥”之“泥”是烂泥,而不是虫。

附注:

《现代汉语词典》“泥醉”:“作烂醉……俱指烂饮而酩酊大醉、瘫作一团之下不醒事态。”

此观点的文章很多,只列两篇:江津《烂醉如泥“泥”何解?》载《重庆文理学院学报》1999年01期;许晖《“烂醉如泥”的“泥”是一条怪虫》载《启迪》2009年01期。

江津《烂醉如泥“泥”何解?》载《重庆文理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转引自李秀连《“烂醉如泥”并非“如烂泥”》载《作文与考试》2009年06期,但作者所持观点,笔者不赞同,上文有证。

关于记载“泥”为虫的文献,附注列出。吴曾《能改斋漫录》:“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则活,失水则醉,如烂泥然。”;陈继儒《眉公群碎录》:“醉如泥,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如一堆泥。”;《康熙字典》:“又虫名,出东海,得水则活,失水则如泥。”

烂醉如泥的泥是什么意思

在汉语中,人们经常用成语“烂醉如泥”来形容一个人由于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许多人在读到、听到或用到这一成语时也往往会望文生义,以为该成语中所说的“泥”即是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种由水和土混合而成的泥,甚至许多词典中也都将其直接解释成“烂泥、稀泥”。这种解释看似通顺合理,其实是不确切的。

寻根溯源,成语“烂醉如泥”来源于我国古代诗文中的“醉如泥”一词,而“醉如泥”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时期。南朝宋人范晔所撰的《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传·周泽传》中载:“十二年,以泽行司徒事,如真。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之望。数月,复为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朝李贤注曰:“《汉官仪》(按:该书为东汉人应劭所撰)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在我国古代的诗文中,“醉如泥”一词十分常见,甚至可以说俯拾即是。如“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元稹·《酬乐天喜邻郡》)、“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唐·李白《赠内》)、“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李白《杂歌谣辞·襄阳歌》)、“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之三》)、“不独别君须强饮,穷愁自要醉如泥”(白居易《北楼送客归上都》)、“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如泥”(唐·李商隐《留赠畏之》)、“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宋·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之二)、“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尊前莫惜醉如泥”(宋·欧阳修《浣溪沙》)等等。

那么,“醉如泥”一词中的“泥”究竟是指什么东西呢?对此,南宋人吴曾在其笔记《能改斋漫录·事实》“醉如泥”条下曾作过如下考辨:“按,稗官:‘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而明人张岱在其《夜航船》卷十七《四灵部·虫豸》“泥”条下亦曰:“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故诗人讥周泽曰‘一日不斋醉如泥’。”除此之外,南宋张邦基的《墨庄漫绿》和洪迈的《对雨编》、宋代佚名的《五色线》、明代陈继儒的《群碎录》、清代的《康熙字典》和吴景旭的《历代诗话》等书中都有类似记载。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醉如泥”一语中所说的“泥”是一种生长在南海中的虫类,它身上无骨,在海中能自在悠游,一旦到了陆地上就“失水而醉”。由于人喝醉后的样子跟泥“失水而醉”后的样子很像,所以人们就用“醉如泥”一词来形容一个人喝醉后的样子。后来,人们为了形容一个人醉的程度极深,又在“醉如泥”一词前添加一“烂”字,遂使其演变为成语“烂醉如泥”。

烂醉如泥 的泥是指的什么?

烂醉如泥的泥指一种长在南海中的虫类,而并非泥土。这种虫没有骨头,一上岸就会“失水而醉”。

一、拼音

烂醉如泥的拼音是làn zuìrú?ní。

二、释义

烂醉如泥:指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

三、近义词

1、醉眼朦胧:形容醉后两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2、醉生梦死: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3、酩酊大醉: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

四、反义词

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五、出处

“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紊醉如泥”。——《后汉书》

烂醉如泥的造句:

1、昨晚老梁烂醉如泥,现在虽然能起床了,但仍醉眼惺忪。

2、每次和他那些酒肉朋友在一起,回到家里都是烂醉如泥。

3、他嗜酒如命,每饮必烂醉如泥,以至于工作丢掉,生活无靠。

4、台下立刻起哄了,那些烂醉如泥的男子正在拍手叫好。

5、好几次在夜深人静的路边,把自己灌得烂醉如泥。

6、月光里一片黑影晃过,分明可见琼浆却一无所知,烂醉如泥。

7、父亲把母亲也赶回了屋,只让我给他倒酒,他一个人喝掉了三坛酒,烂醉如泥。

8、大厅里东倒西歪着几十个人,全都已经喝得是烂醉如泥。

烂醉如泥的泥是指什么虫子

一般称喝醉的状态为烂醉如泥,这句话是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醉如泥}一语而来。您是不是以为它的意思是指醉的像泥一般呢?其实不是,这里的{泥}是一种生长在南海中的虫类,它身上无骨,在海中能自在悠游,一但到了陆地上就只能翻滚移动,好像很痛苦的样子;由于它的样子跟酒醉很像,所以才将喝醉的状态称为泥醉

烂醉如泥”的“泥”最初指的是泥虫,它是一种长在南海中的虫类。

最早的用泥来形容喝醉的记载是在汉朝时期。在《后汉书·儒林传·周泽传》中,曾经有过一段记载:“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讲的是一个女人,她是当时负责掌管礼制的官僚周泽的妻子。

这位周泽爱岗敬业,常常夜不归宿,住在单位。周泽的妻子十分担心他,于是就跑去单位去看望丈夫。但是丈夫十分不领情,还认为妻子违背了礼法,他认为妻子犯了斋戒。这位周泽一年有359天在斋戒,剩下的一天就疯狂喝酒,喝得很多,烂醉如泥。

这就是烂醉如泥的第一次有记载的出现。时过境迁,“泥”这种虫子逐渐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多半是望文生义认为是喝得烂醉,像一滩烂泥。但是这样的理解并没有被官方所承认。所以至少在目前,它还是泥这种虫子的形态。准确的说,烂醉如泥是说一个人喝到了像无骨的虫子一样,撒泼打滚,东倒西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