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2.历史上的那些流传的打油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

3.打油诗与绕口令的区别

4.打油诗是什么意思和古诗一样吗有啥区别哪种好

打油诗是啥_打油诗什么意思

临时到-场所即兴发挥的诗歌,打油诗”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体裁,它历经千百年发展,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特色经典,几乎大人小孩都能随时信口拈来,这类诗歌的特点是不入格律,多用俚语,幽默诙谐,有时暗含讥讽,一般用于游戏或玩笑场合。

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打油的解释

(1) [buy oil]∶自带容器零买油 (2) [press for oil]〈方〉∶榨油 (3) [paint oil]∶涂油 给皮革打油 (4) [ladle oil]∶从油缸或其他储油容器中舀油 (5) [add oil]∶在头发上抹油 给我的头发打油 详细解释 (1).用油提子舀油。亦指零星地买油。如:打油钱不打醋。 (2).榨油。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 卷一:“楷树子如蔓荆实,有红黑二色,黑子打油,可以点灯。”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 许多 课 仍然 不敢 放下那本大书》 :“我们必得 经过 好几个榨油坊,远远的就可以听到油坊中打油人唱歌的声音。” (3).指 打油诗 。 《京本通俗·冯 玉梅 团圆》 :“帘卷水西楼,一曲新腔唱打油。” 明 杨慎 《升庵诗话》 卷十四:“ 江 南呼成俗之词曰覆窠,犹今云打油也。 杜公 谓之俳谐体。 唐 人有 张打油 作 《雪诗》 云:‘ 江山 一笼统,井上黑 窟窿 。 黄狗 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况周颐 《蕙风词话》 卷三:“ 许道真 《眼儿媚》 云:‘持杯笑道, 鹅黄 似酒,酒似鹅黄。’此等句看似有风趣, 其实 绝空浅,即俗所谓打油腔,最不可学。” (4).指作 打油诗 。 鲁迅 《书信集·致林语堂》 :“前函令打油,至今未有,盖打油亦须能有打油之心情, 而今 何如 者。” 参见 “ 打油诗 ”。

词语分解

打的解释 打 ǎ 击,敲,攻击: 打击 。 殴打 。打杀。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 * 。 打雷 。打信号。打电报。 做,造:打首饰。打家具。 拨动:打算盘。 揭,破,凿开:打破。打井。 举,提起:打 灯笼 。打起 精神 。 涂抹 油的解释 油 ó 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油饼。油布。油彩。油画。油亮。油水(亦指不 正常 的收益或额外好处)。油轮。油垢。奶油。石油。食油。汽油。 添油加醋 。 用油

历史上的那些流传的打油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

原诗如下:

残门锈锁久不开,灰砖小径覆干苔。

无名枯草侵满院,一股辛酸入喉来。

忽忆当年高堂在,也曾灶头烧锅台。

恍觉如今形影只,家中无人诉情怀。

异乡漂泊几十载,再回故乡成外人。

门后空留教子棍,已无叮嘱寒添衣。

这是一首网友写的怀念岳母的打油诗,追忆往昔家中父母健在时的种种温馨与美好,回忆半生出走他乡的无奈与艰辛,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伤感。

打油诗: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打油诗与绕口令的区别

打油诗是诗坛中一种独特的体裁,它不要求对仗平仄,只求幽默有趣,能够逗人一笑。这类诗虽然没有那么高大上,却贴近生活,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有时候比正规的古诗词更受人欢迎。那么打油诗到底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打油诗的鼻祖又是哪一首呢?

:写诗剧照

一、打油诗的由来

我国最早的打油诗来源于唐朝,当时有个叫作张打油的读书人,不过他的真实身份不是很确定,有人还说他是个农民。

张打油特别喜欢俚曲,即普通老百姓创作的通俗歌曲,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这些俚曲大都文字直白,不能与辞藻华丽的诗歌相媲美,但胜在清楚明了,特别受村民的欢迎。

一年冬天大雪纷飞,村民们见到皑皑白雪特别兴奋,纷纷让张打油写一首咏雪的诗。张打油望着外面的雪景,看到一黄一白两只狗在打闹,突然兴致一起,吟诵道:?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村民们一听,纷纷拍手称奇,这首诗看似没有一个字提到?雪?,实则通篇都在描写雪景,由全景慢慢转移到特写,由表及里,面面俱到。

:大雪纷飞剧照

头两句的意思是下雪了,江山都变成了统一的白色,而院里的水井就像一个深邃的黑窟窿。

这两句将被白雪覆盖住的江山与小小的井口做对比,看似有点夸张,实则更加突出雪下得大且白。

后两句描写了一黄一白两只狗在雪地里追逐的画面,黄狗被雪染成了?白狗?,而白狗像穿上了一件雪白的白皮大衣,变得更加臃肿庞大。

通过两种不同颜色的狗在雪地中的变化,从侧面表现了雪下得特别大,十分生动与形象。

虽然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到?雪?,却幽默、形象地将纷纷扬扬的雪景描绘地栩栩如生,正如王维所说的?诗中有画?。

就这样,这首诗被口口相传,村里人都对张打油百般赞扬,而张打油的名号也被传开了。后来大家就以张打油的名字来命名一些通俗易懂的俚语诗,称之为?打油诗?。

:雪下得很大剧照

二、苏东坡的竹笋焖肉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一个十足的吃货,且他无肉不欢,流传千年的名菜?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厨房的烟火气太重,一般来说,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多都是远离厨房的,他们认为当厨子做菜太过俗气,与自己所追求的?雅?相背离,只有北宋词人苏东坡是一朵?奇葩?,他能将?俗?与?雅?都兼顾到。不过,在苏轼心中,还有比猪肉更重要的食材,那就是竹子。

竹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它象征着高洁、正直,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相传王羲之的儿子王慧之就特别热爱竹子,甚至发出?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感慨。

:厨子做菜剧照

苏轼也不例外,他宁愿不吃肉,也要求住所旁边必须有竹子,而有竹子生长的地方一定会有竹笋,因此竹笋也变成了苏轼喜欢的食材之一。既然猪肉和竹笋都是苏东坡的最爱,那何不把它们做成同一道菜?

他确实这么做了,将竹笋和猪肉一起炒制,做成了一道竹笋焖猪肉,竹笋的鲜美与肉的嫩滑融合在一起,让两种普通的食材也拥有了独特的风味,几百年后的今天,这两种食材依然是最佳拍档。

对于苏东坡来说,吃肉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竹子却是高尚品格的象征,人要是瘦了,多吃一点其他东西也能胖回来,可要是失德了,那可真是没救了。因此,物质与精神比起来当然更逊色一点。

虽说竹子比猪肉重要,可也没规定必须二选一呀,于是苏东坡就想兼得,竹笋焖猪肉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

:竹笋焖猪肉资料截图

三、解缙的春雨贵如油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

解缙是明朝著名才子,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饱读诗书,甚至还被周围人称之为?神童?。他为何会写下这首打油诗呢?相传解缙科举高中那一天解缙不小心摔了一跤。县里的父老乡亲们看到个子小的文人身上沾满了泥,狼狈不堪的样子,竟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如同春雷般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那一刻,解缙觉得既丢脸又尴尬,冷静了一会,他突然灵机一动,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来记述这件摔跤的事。大家都知道解缙的才气,围观者纷纷洗耳恭听,没想到解缙的这首诗反而把他们给调侃了一番,一时间,众人感到很不好意思。

:围观者们剧照

打油诗的前两句仿佛是解缙在为自己的跌倒找理由,因为雨就像油一样,落下来搞得满街都变得滑滑的,容易摔跤。

这两句既称赞了春雨,也侧面为自己缓解了尴尬,而?春雨贵如油?也成了传颂了几百年的民间俗语。后两句更是巧妙,意思是解学士摔倒的时候,一群牛在旁边嘲笑。

这里的解学士指的是解缙自己,因为第一次参加科举就高中,可谓年少成名,自称学士也无不妥。一群牛就是指那些围观他摔倒还哄堂大笑的路人,实际上是将才学渊博的自己与那些粗俗无知的路人作对比,既缓解了自己被嘲笑的尴尬,还讽刺了那些路人,恰好一举两得,不愧是能与唐伯虎相媲美的才子。

来源于网络:解缙人物介绍

现代也有许多看似搞笑无厘头,其实也有些道理的打油诗,例如:天生我材有何用?工地搬砖都嫌重。一事无成立不起,三十年来如一梦。

其实这首诗是三十岁的人对自己的自嘲,明明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本应该有所成就,却什么事都没做到,说到底还是自己不够努力,想当初做什么事都嫌累。

然而,世界之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活成世人所期待的那个样子,有些人二十就能做到不惑,开公司当ceo,成为千万富翁。而有些人三十岁仍然一无所有,没有人生方向,也没成家立业。

其实,三十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厚积薄发,三十而已,不用太着急,即便失败了,也还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打油诗是什么意思和古诗一样吗有啥区别哪种好

绕口令是中国各地比较流行的一种语言现象。上到领导干部,下到普通百姓,都能随口说上几句。比如:

“你不喝,我不喝,国家造酒往哪搁?”

“你不醉,我不醉,国家马路谁来睡?”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个够;感情铁,喝出血。”

然后,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打油诗”。

“打油诗”相传由中国唐代人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绕口令”和“打油诗”的区别在于:

一是内容题材不同:顺口溜风趣幽默,偏重于讽刺,多数涉及敏感问题,所以无处发表,只能在民间口头流传。比如形容个别人生活腐化堕落:

“喝白酒一斤两斤不醉,下舞池三步四步都会,打五夜六夜不睡,玩异性七个八个不累,收礼金成千上万不退。”

而打油诗虽然也有讽刺意味,但内容侧重于人生感悟。如:

太看重位子,打造着圈子。

总想着票子,放不下架子。

撕不开面子,常装着孙子。

充着君子,思谋着裙子。

二是传播方式不同:顺口溜多为口头传播,打油诗多为文字传播。

顺口溜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却在相声、小品和二人转舞台上被引用。自媒体平台也有很多顺口溜配图或者配的作品。

三是格式不同:顺口溜每句长短没定数,只要顺口,几句都可。而打油诗至少二十字以上,每句字数相同,有格律诗的特征,但不讲究平仄。

四是顺口溜的韵脚多是方言,只限于地方流传。外地人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也达不到笑果。比如陕西话的顺口溜:

清明时节雨哗哗,

跑皮一天累日塌。

借问酒家在啊哒?

碎松一指在物哒。

而打油诗不能用方言来写。如:

人生遛达一趟,不必活得响亮。

可以默默无闻,偶尔豪情万丈。

涉渡有限生涯,你说还能怎样?

且把那些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古体诗比较高雅,用词优美,多用赋比兴的手法,文学素养较高。而打油诗则哩俗,诙谐,用词比较口语化,文学素养较低,市井百姓皆可以创作,有点编顺口溜的感觉。像山有木兮木有支,心悦君兮君不知。如果是打油诗的话就会很直白,很口语化吧,山中有树长新支,我很爱你你你不知。一个很书面,一个很口语,一个高雅,一个通俗,一个用词优美,一个简洁明了。像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人说话可不这样,说的可能是某个地方的方言,古汉语,但不是这么简洁,书面的,有人总结和加工。两者一个可作为文学来研读,一个作为市井小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