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成语故事大全_论语成语故事大全及解释
我非常愿意为大家解答关于论语成语故事大全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复杂而有趣的问题,我将尽力给出简明扼要的答案,并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材料供大家深入研究。
1.一言以蔽之经典成语故事
2.孔子孟子的故事四字成语
3.论语成语故事55:乐在其中
4.道不同不相为谋成语故事?
5.不耻下问成语故事
6.论语成语故事10:三十而立
一言以蔽之经典成语故事
一言以蔽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蔽原意为遮蔽,引申为概括。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一言以蔽之经典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注音yī yán yǐ bì zhī
典故《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用法作谓语、分句;指用一句话来概括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总而言之、一言蔽之、一言以蔽
同韵词砥志研思、事无常师、墨子泣丝、品竹弹丝、方圆可施、朝斯夕斯、能者为师、心乱如丝、意意思思、因公行私。
年代古代
灯谜藏语
语文同步(旦)这经文偌多!(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 ”两字,付与儿家 。 汤显祖《闺塾》高中四册·课文·15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计305篇,成书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一直受到很高评价。孔子曾经编撰《诗经》时评论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作者的思想是完全纯正的,没有邪恶的.东西。”
成语示列老师讲的这些话,一言以蔽之,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其它使用
人们对某一事物十分愤慨时,往往一言以蔽之曰:别赚老百姓了!所谓「试用」一举,就是这类货色。
一言以蔽之,就是习惯于用狭窄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他们鄙夷"幻想和假象,即'诡诈'、'欺骗'、'幻想'和失去了意义而不表示真实关系和事物的名称,一言以蔽之,谎言代替了真实。"
我们不禁也要问:一言以蔽之,象征主义到底是什么?现有的公认的文学术语没有一种可以涵盖这种文学现象。
一言以蔽之,阿兰像个儿奸母的小坏蛋。
这个拥有"最"字的伟美建筑,它给一个国际性大城市所带来的审美效应、心理上的征服效应、旅游效应、知名度效应……一言以蔽之,经济和文化的效应,也是难以估价的。
原因之一是门类不同,教师水平和教法不同,自己性之所近、性之所远不同,不同学科,所得就不尽一样,难得一言以蔽之。
一言以蔽之,竞争意味着前进,而绝不是欺骗和堕落。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孔子孟子的故事四字成语
见贤思齐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_: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追求进步。近义词 力争上游反义词 不思进取故事简介见贤思齐的成语故事讲的是看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到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的故事一天,子夏读完书来见孔子,颜回正坐在孔子旁边。子夏按捺不住读书后的兴奋心情,对孔子说:“先生,我刚刚读完这些书,心情很舒畅。” 孔子看见子夏高兴的样子,问道:“你可以谈谈读书的感想吗?” 这正是子夏想要做的事情,他说:“当然可以。书对于事物来说,就像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一般明亮,像星星一样丰富多彩。书中有尧舜伟大的道德,有夏禹、商汤、周文王高尚的礼仪。我从先生那里学到的,铭记在心中永远不敢忘记。虽然住在茅草屋里,我弹琴唱歌以颂扬先生的人格和理想。有朋友来,我快乐;没有朋友来,我也快乐。我已经能够发奋读书,修养人格,达到忘记吃饭的境地了。《诗经》上说:“根横木做门框,房子虽破能住下。泉水哗哗流淌,清水也能填饥肠。” 子夏说完便看着孔子,他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赞。不料孔子的脸色一下子变了,显得非常生气。他正在纳闷,孔子开口说道:“我的学生开始鸿篇大论地谈论书了!”子夏见老师真的生气了,恭立在一旁不敢说话。 孔子怒气未消地说:“你只见其表,未见其里。”颜回问道:“先生,表面的东西已经看见,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 孔子说:“看见了门,不进到里面去,怎能知道深藏的奥妙呢?进到门中再探询深藏着的奥妙就不难了。我孔丘曾经尽心竭力,现在已经进入门中,就像来到了险峻的大山之中,前面有耸立的悬崖,后来有深不可测的山谷,那里的风光奇妙无比。” 颜回和子夏听后对视片刻。颜回说:“只见到门,而不深入到里边,不能知道那里面深藏着的精微奥妙啊。”子夏向孔子深施礼说听先生的话,弟子受益匪浅,我当专心深入学问的大门之中,探询事物的精微奥妙之所在。” 后来,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他的老师仲尼还要强些。” 有人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房屋的围墙作个比喻吧,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谁都可以站在墙外看见里面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却有好几丈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见他里面的宗庙建筑的雄伟、房屋的多种多样。能够找着大门的人或许不多吧。叔孙武叔先生那么说,不也很自然吗?” 陈子禽对子贡说:“您是十分谦恭、客气的,仲尼怎么能比你还强呢?”子贡回答道:“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他的聪明,也可以表现出他的无知,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我老师是没有人可以赶上的,就像不能用梯子爬上青天一样。我的老师如果当上诸侯或卿大夫,他要老百姓立足社会,老百姓就会立足于社会;他引导老百姓前进,老百姓就会跟着走;他安抚老百姓,老百姓就会自动归顺;他要动员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同心协力。他生得光荣,死得可惜,怎么能够被别人赶上呢?”见贤思齐的点评“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来源: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论语成语故事55:乐在其中
1.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 1、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2、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3、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孟子: 1、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2、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
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 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
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3、孟母三迁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2. 孟子和孔子的故事和成语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3.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成语孔子孟子名言!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4.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2) 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 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 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 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 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 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9)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5. 有关孟子和孔子的成语或故事与孔子、孟子有关的常见成语积累1、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ěn 〖释义〗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
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2、言不及义yán bù jí yì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杀身成仁shā shēn chéng rén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后生可畏hòu shēng kě wèi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5、任重道远、死而后已:rèn zhòng dào yuǎn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任重道远 6、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见贤思齐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常见的 孟子 成语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
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
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
《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
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
’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
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
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
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
为,做。已甚,过分。
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
《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6. 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①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②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
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③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
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一暴十寒便出自于在"孟子"的"告子"上篇。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
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④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⑤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参考资料:
一事无成、
郑重其事、
若无其事、
不省人事、
煞有介事、
无事生非、
无济于事、
相安无事、
少不更事、
便宜行事、
意气用事、
无所事事、
息事宁人、
实事求是、
终身大事、
事出有因、
置身事外、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例行公事、
分内之事、
无事不登三宝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就事论事、
事无巨细、
事在人为、
东窗事发、
事后诸葛亮
8. 关于老子.孔子.孟子的成语关于老子成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无中生有;上善若水;天长地久;道法自然;功遂身退;金玉满堂;宠辱若惊;微妙玄通;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孔子的成语
1.无得而逾。 出自《论语》: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出类拔萃。 出自《孟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无有盛於孔子也。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关于孟子的成语
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
道不同不相为谋成语故事?
晋国中军将赵武、鲁国亚卿叔孙豹、曹国大夫来到郑国。郑简公用享礼一起招待他们。
当郑国当国子皮告知享礼结束时,赵武立即赋诗《瓠叶》。接着,子皮又去告知叔孙豹相关事宜。听后,叔孙豹对子皮说:“中军将只想一献,按他的意思做吧。”“我哪敢啊!他代表着大国,代表着盟主。”“他自己要这样,有什么不敢的。”
献礼时,郑国备好了五献的器具。赵武推辞了,他私下对郑国执政子产说:“我已经向当国请求了啊。”于是用一献。赵武为主宾,献礼结束就宴饮。叔孙豹赋诗《鹊巢》,赵武说,我担当不了。叔孙豹又赋诗《采蘩》,说,小国献上蘩,大国爱惜而加以使用,岂敢不服从大国的命令。子皮赋诗《野有死麇》的最后一章,赵武赋诗《常棣》,并说,我们像兄弟一样安好,就可以让狗不叫唤了。叔孙豹、子皮、曹国大夫赶紧从座位上起来,下拜,举起酒杯说,小国仰仗着您,知道可以免于罪过了。大家边喝边聊,乐在其中。
指乐趣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形容自得其乐。
近义词:自得其乐
反义词:苦不堪言
子曰:“饭①疏食饮水,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③(《述而7·16》)
①饭:吃。
②肱(gōng):胳膊。
③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像如浮云。”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
关于《论语》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孔子像1.《论语·颜渊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回于人.在邦无怨答,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民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此在朝上就不会招谁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谁恨”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2.《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应该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切勿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这句话成为儒家人士自以为豪,认为可盖世的格言.
关于孔子的成语
学而不厌 苦心孤来诣 闻过自则喜 有教无类 不偏不倚
诲人不倦 乐此不疲 托物言志 喻之以理 逝者如斯 川流不息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
古诗三首:
1、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3、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名言五句:
1、一生交一个朋友谓之足,交两个朋友谓之多,交三个朋友谓之难得。--亨.亚当斯
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 麦
2、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3、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D.M.
4、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5、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成语典故五个:
1、八拜之交:“八拜”本指古代世交子弟见长辈时的礼节,后指好友相约结拜的兄弟姐妹的关系。
点头之交:指交情不深,仅见面点点头的朋友,亦称“一面之交”。
2、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3、刎颈之交:那怕砍头也不变心的朋友。《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刎颈之交”亦可谓“生死之交”。
4、莫逆之交:意谓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5、 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关于他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
1、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2、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3、不舍昼夜: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4、从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5、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6、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7、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8、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9、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0、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11、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12、彻上彻下:彻:贯通。贯通上下。
13、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14、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很不一致。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16、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17、盗亦有道: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18、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9、浸润之谮: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20、大而无当:原意为“东西很大但没有什么用处或者用处不大不适合”,后引申为“夸大而不合实际,‘形容不着边际’”。
21、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22、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23、鼓盆而歌:后以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
24、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25、出何典记: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26、蜗角之争:成语释义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27、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28、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29、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30、不能赞一词: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31、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32、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
33、不得其死: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34、穿窬之盗: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35、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36、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37、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3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39、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
40、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41、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42、每况愈下: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43、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44、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45、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46、踌躇满志: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与今异意。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满足。
47、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48、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49、不敢问津: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50、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51、心如死灰: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52、画虎类犬: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53、苗而不秀: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5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55、鹏程万里: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56、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57、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58、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力互相帮助。
59、亦步亦趋:比喻处处模仿、追随别人。
6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61、被发左衽: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62、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63、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64、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65、迩安远至: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66、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67、朝三暮四:没有原则,反复无常。
68、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
69、不丰不杀: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70、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坐而论道的成语故事
坐而论道
[zuò
ér
lùn
dào]
基本释义
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贬义
出
处版
《周礼·考工记权》:“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例
句
你若要我替你抬重物,我自然不行,至若~,那我比姜太公还年轻得多呢!
比喻朋友之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的成语
1、割席分坐抄:
释义: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造句:他们现在已经割席分坐。
2、恩断义绝:
释义: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造句: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恩断义绝。
3、呼朋唤友
意思:指招引意气相投的人。
出处:清代清华广生《白雪遗音·马头调·逛窑子》:“呼朋唤友把窑子进。”
译文:招引意气相投的人逛窑子。
4、诗朋酒友
意思:作诗饮酒的朋友。
出处:明·冯惟敏《粉蝶儿·李争冬有犯》套曲:“但有个诗朋酒友共开尊,少不得倚玉偎香珠翠拥。”
译文:只要是有个作诗饮酒的朋友一块喝酒,就免不了迷恋女色,玩弄 *** 。
关于孔子、孟子的成语
温故知新
既往不咎: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咎:责备。对已成过去的错误,不加责备追究。
(B)文质彬彬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形容配合协调。孔子提出做人的标准:礼乐是文,仁义是质,二者兼备,可谓君子。后多形容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C)述而不作:
《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后泛指只阐述前人的成说,自己不创新。
(D)色厉内荏:
《阳货》:“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荏,怯弱。外表严厉内心怯弱。
(E)杀身成仁: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F)当仁不让: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当仁,面临仁义之事。对于应做之事应勇于承当而不推让。
(G)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竭,鱼馁而肉败,不食。”厌,通“餍”,满足。脍,切细的鱼、肉。粮食舂得越细越好,鱼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极其讲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犯上作乱
巧言令色
吾日三省吾身
言而有信
温良恭俭让
和为贵
一言以蔽之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义勇为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朝闻夕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
父母在,不远游
朽木不可雕
听其言,观其行
无欲则刚
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愚不可及
轻裘肥马
文质彬彬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临事而惧
三月不知肉味
生而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空空如也
循循善诱
欲罢不能
逝者如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
克己复礼
非礼勿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
成人之美
察言观色
以文会友
名正言顺
一言兴邦
欲速则不达
临危授命(见危受命)
以德报怨
怨天尤人
仁人志士
杀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下不忍则乱大谋
当仁不让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
血气方刚
杀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
道听途说
患得患失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学而优则仕
天下归心
(1)杯水车薪(《孟子·告子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2)浩然正气((孟子·公孙丑上》):正大刚直的精神。
(3)岌岌可危(《孟子·万章上》):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4)拒人于千里之外(《孟子·告子下》):形容态度傲慢,不愿跟人接近。
(5)明察秋毫(《孟子·梁惠王上》):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6)挟泰山以超北海(《孟子·梁惠王上》):夹着泰山跨过北海,比喻难以做到的事。
(7)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8)摩顶放踵(《孟子·尽心上》):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舍生忘死。多用来称颂舍己为人的行为。
(9)箪食壶浆(《孟子·梁惠王下》):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忧愁患害,使人奋斗而得生存;安逸快</PGN0101B.TXT/PGN>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易致死亡。
(11)舍生取义((孟子)):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正义
10字左右的成语故事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彼一时,此一时
* 不见棺材不落泪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此地无银三百两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 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 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 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
*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一言为重,百金为轻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
*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 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 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 糟糠之妻不下堂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 一日夫妻百日恩
* 不敢越雷池一步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不怕官,只怕管
* 强龙不压地头蛇
* 一不做,二不休
* 名不正,言不顺
* 乌头白,马生角
* 歌于斯,哭于斯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言必信,行必果
* 今朝有酒今朝醉
* 丁是丁,卯是卯
* 多行不义必自毙
* 老而不死是为贼
* 冒天下之大不韪
* 上梁不正下梁歪
* 赔了夫人又折兵
* 拒人于千里之外
* 车如流水马如龙
* 近水楼台先得月
* 狡兔死,良狗烹
* 决胜于千里之外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死诸葛走生仲达
* 无颜见江东父老
* 嫩草怕霜霜怕日
* 别有天地非人间
* 英雄无用武之地
* 皇天不负有心人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生子当如孙仲谋
* 一夜夫妻百日恩
* 黑云压城城欲摧
* 初生之犊不畏虎
* 画虎不成反类狗
* 蜚鸟尽,良弓藏
* 解铃还须系铃人
* 貂不足,狗尾续
* 千里姻缘一线牵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人心不足蛇吞象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身在曹营心在汉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宰相肚里好撑船
* 画鬼容易画人难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置之死地而后生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此地无银三百两
* 不见棺材不下泪
* 半部论语治天下
有关孔子的成语和古诗
诗如
我本楚狂人,凤歌过孔丘。这个只是稍微关联到而已,主旨不再讲版孔子。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权代中。 这个是讲孔子的作者李隆基。
成语,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三月不知肉味 微言大义 等等
我就知道这么多了
论语成语故事10:三十而立
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出了一名圣人,名叫孔子,他的学生就有3000多名。孔子的知识很渊博,并且十分好学。有一次他去孔庙参加祭祀,孔子一直在请教别人问题,为什么祭祀的东西要这么摆放等等。别人看了十分不解,认为他知识那么渊博为什么还会向我们请教,孔子就说他并不是生下来就懂得这么多的,不懂就要问。后来有次给学生上课时讲到了卫国的大夫孔圉,卫国的君王在得知孔圉去世之后,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孔子的学生感到疑问也不理解,孔子说因为孔文子他虽然知识渊博,但是他还是肯虚心的向知识不如他多的人请教,不并以此为耻,学生听了以后大悟。
孔子30岁时,齐景公访问鲁国。景公问孔子:“秦穆公国小地偏,他是如何称霸的?”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大;地方虽偏,却走正道。用5张黑羊皮,从楚国换回囚徒百里奚,并让他担任要职。以此推之,穆公称王都行,何况称霸?”景公大为赞赏。
鲁定公十年,孔子51岁。齐鲁在夹谷会盟,他担任相礼。犁弥向齐景公献策:武力绑架定公,以达预期目的。孔子识破对方阴谋,使国君不卑不亢地完成盟会。一时间,他成为鲁国大英雄。后来,游走于卫、陈、蔡诸国,抑郁不得志。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60多岁。在学生冉有的运作下,孔子被迎请回国。余生,他整理诗书,讲授诗书。
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自立于社会。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而立之年:而立,代称三十岁。指人到三十岁、有所成就的年龄。
不惑之年:惑,迷惑。指到了四十岁。
知命之年:命,天命。旧时用“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耳顺之年:六十岁的代称。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为政2·4》)
①有:通假为“又”。
②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能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好了,今天关于“论语成语故事大全”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论语成语故事大全”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