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达去世_杨伯达简介和事迹
1.的金缕玉衣是如何暴露的
2.24亿金缕玉衣实为赝品,富豪骗了7个亿,鉴宝专家为何不用担责?
3.怎么样理解中国人把美好的事情经常用玉来做比
4.金缕玉衣,5个人2500万元出场费,为什么说摧毁了古玩鉴宝行业?
5.玉器专家有哪些
6.从价值2.2亿“汉玉椅”和24亿“金缕玉衣”看古玩及黑幕
7.If you could make a wish, what would be you perfect job?
潜规则现身拍卖行,仿佛已成为各大拍卖公司和藏家不可避免的问题。下面我们为大家解密一下拍卖行的几个默认的潜规则!
潜规则一:“吊灯叫价”
拍卖师在竞价初期装看到拍卖厅内有人出价,而实际上,拍卖师所指的方向并没有人举手,他只是在指着天花顶上的吊灯。
直到今天,在纽约,“吊灯叫价”仍然是百分之百合法的。现行法例允许拍卖师以这种虚形式叫价,前提是不能超出拍卖品的保底价即可,也就是卖家能接受的不对外公开的底价。
潜规则二:第三方保底赚提成
一个人拿出一件艺术品来拍卖,拍卖行有时会愿意进行第三方保证:由拍卖行找第三方约定一个价格作为保底价,这个价格是不公开的。
如果最终成交价没有超过保底价,第三方则需以保底价买下拍卖品,这样操作是为了让卖家可以有个最低价格的保障。如果最终成交价超过保底价,那么担保方可以从超出的价差中提成,作为对担保方愿意保底的回报。超出部分一般按照30%-50%收取提成。
潜规则三:“成交价”不等于成交价
由于拍卖行的保密制度要求,卖家和买家信息对外保密,如果藏品的拍价为100万,那么你只要支付拍卖行10%的佣金10万,至于买卖双方的真是价格拍卖行是不管的。许多投机商人利用支付佣金的方式来炒高手中的藏品。
潜规则四:估价为虚,中介费为实
小型拍卖行赚钱不是通过成交服务费而是中介费!
很多做着违法行为的小拍卖行都是这样的,从不会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骗得差不多就再换张皮销声匿迹”。
拍卖行员工经常去一些二手古董市场“掘金”,具体的方法是,看到有人买了“古董”,就以某拍卖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上前与其搭讪,热情地鼓动其参与自己公司的古董拍卖,并带对方去自己的拍卖行,对购买的古董进行免费评估。
然后找一些所谓的古董鉴定专家一本正经地告诉对方,他刚购买的古董是真品,非常值钱,希望他参与拍卖,然后收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费用。
事实上,对方购买的“古董”很少有真品,但是在鉴定专家的口中,价钱一下子就提升了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些都是小拍卖行骗人的伎俩,直接的体现是,对方交了几千到几万元不等的中介费用后,他的“古董”在拍卖会上却卖不出去,但是中介费到时也不会退还了。
下期解密:拍卖行在官场上“雅贿”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的金缕玉衣是如何暴露的
我们要看到一个事实:很多古玩收藏家玩不动古玩了,因为没有钱了!
很多老板十几年前身家百亿,买了一大堆古玩,听信叶佩兰、杨伯达这些人的话,十年后欠债百亿,想卖古玩,找这些专家,不是已经去世了,就闭口不谈生意,结果就是一直放在那里,只好成立民间博物馆,就是那么!
这些古玩收藏家们为什么不行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
买了货,被人忽悠了,货卖不出去,压在手里了,所以搞古玩收藏的人越来越穷!
马云最近成立了大井头(上海)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公司所邀请的顾问,没有一位是北京方面的古玩鉴宝专家,找的都是香港、新加坡古玩方面的资深人士不,
难道还不令人警醒吗?程寿康、仇国仕、李鉴宸、江炳强、翟建民都是做生意的人,做拍卖行管理的人,为什么马云选择他们?为的就是走出一条新路子。
过去的逻辑是:北京专家名头大,故宫、国博、首博,可是这些年发生的二十多起骇人听闻的丑恶,超过90%是他们这些人干的,四处配合虚鉴定、虚高价格,掉包配合,甚至跑到电视机前估价几千万元,自己却不买。
是这些人20多年来把民藏钱骗走了。
然而,如今天变了!
“古玩骗人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所谓“古玩骗人暴利时代”只存在于信息不畅、需求粗放、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而现在这些条件都不存在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过了身体发育阶段,接下来身高都已经定型了,唯一还在进步的只有自己的智慧。而很多人依然迷恋那个老专家垄断古玩市场,古玩界粗放发展的阶段,一定只能是徒劳。如今依然还有很多古玩商业模式依然宣传自己可以引领下一个暴富时代,请大家务必谨慎对待。
随着经济增速的平缓,银行开始停止,社会结构的募资也不是那么容易,股市的下行等等,直接也影响着古玩界,就像一盆盆冷水,浇醒了这些古玩收藏家们!现在还有谁相信故宫专家吗?
其实,在古玩经济上半场,很多古玩专家的发家看似是能力,其实更多是投机的产物,一个杨伯达,一个是史树青因为金缕玉衣而名扬天下。可笑的是,这些人总以为自己成功了就大功告成了,就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全然忘了世人会铭记住这一丑恶罪行。
24亿金缕玉衣实为赝品,富豪骗了7个亿,鉴宝专家为何不用担责?
的金缕玉衣是因为在审计东华金座项目问题的时候发现的。
发现东华金座项目问题的是审计部门。据了解,审计署在审计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核销的9亿多元资产时,发现了大量资金都与华尔森有关。
2008年2月26日,审计人员入驻建设银行进一步调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理清了该案所涉及的20多家单位的100多个账号和巨额资金的流向,从中发现了谢根荣骗贷及银行对其进行包庇性资金支持的犯罪事实。
由于案情重大,审计署将审计结果上报院,并得到了的批示。后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北京分局三处成立了专案组,专门查办谢根荣案。2008年3月22日、24日,谢根荣、颜林壮等人被抓。
扩展资料: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建行两位行长由此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发现被骗贷6个多亿后不但未报案,还继续为其违规提供资金4个多亿,导致银行最终损失5.4亿多元。
当时的鉴定专家承认,评估时大家连金缕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没打开,只围着走了一趟,“过程不太合规矩。
据谢根荣的哥哥称,从1998年开始,谢根荣用华尔森公司的钱收集古玩。古玩大部分都是从南浔镇的江南一条街买的,大部分都是赝品,买古董的钱入公司账,入账的价格都是谢根荣定的。
因为都从事收藏,谢根荣与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主任牛福忠结识。据牛福忠称,谢根荣有两件玉衣古董,但实际上都是他用谢根荣给的玉衣片自己串出来的,并不值多少钱。
百度百科—谢根荣(案发原因)
怎么样理解中国人把美好的事情经常用玉来做比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当国泰民安时,古董收藏的价值就越来越高,因此富人投资古董在当今变得很流行,不但保值,而且还显得自己特有文化。古董收藏的兴起,也让一大批鉴宝专家走上舞台,人一多也必然会出现龙蛇混杂,滥竽充数的现象,一些为了利益的大师,便会出现。
说到备受诟病的鉴宝案,当属2002年的“金缕玉衣”骗贷案,轰动一时,也让5名鉴宝专家成为众矢之的。“金缕玉衣”骗贷案主角叫谢根荣,现在人可能很少听过这个名字,但在上世纪90年代,谢根荣可是颇有名气的富豪。
谢根荣1960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只有初中学历。80年代末期,随着前苏联经济陷入危机,中俄边境出现了很多国际倒爷,通过向苏联批发各种急需的生活物资而赚得盆满钵满,积累丰厚身家。谢根荣便是在这一时期发家的国际倒爷,在中俄边境做服装生意,几年内积累千万身家,这在八九十年代,可以说是巨富了。
赚得第一桶金后,谢根荣把握时机,逐渐转型开始涉足啤酒生意,后又进入地产行业,不但出巨资整合了很多地产项目,个人也是动辄豪掷重金入手豪宅,比如以300万买下北京西城区官园地区的两套房产,1000万元入手建国门内的贡院六号房产一套,这在当年都是绝对的大手笔。2000年,谢根荣又以4.4亿元将地产项目“东华金座”收入囊中。
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的房价很高,如果是早些年买房投资的人,现在差不多都发了,谢根荣如果好好经营地产项目,现在的身价估计至少也得百亿级,2003年谢根荣就进入“中国400富人榜”,位列第163名富豪,保守估计身价超5亿。然而,谢根荣却把旁门左道发挥到了极致。
大家都知道,做地产的公司,是需要很大现金流的,因此很多公司为了发展,都会找银行借钱,这基本上是大公司发展必定经历的。谢根荣的公司也是这么做的,但不同于其他公司,谢根荣竟然想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奇葩方式,用古董骗钱。
谢根荣在成立集团公司后,很喜欢以公司名义购入古董,但他并非为了保值,因为谢根荣买的古董大多数都是的,一件古董花100万购入,但实际上可能只值1000元,以这种方式,把大量公司的钱,洗出来用于个人享乐,购置大量房产汽车奢侈品。
2002年,为了向银行骗贷,谢根荣玩得越来越大,甚至造起了“金缕玉衣”。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金缕玉衣可不是一般古董,如果是真的,那都是无价之宝。谢根荣从古董市场淘来了很多玉片赝品,伪造了一件“金缕玉衣”,对外声称此件“金缕玉衣”,全世界仅有2件,乃是稀世珍品,然后用金缕玉衣做抵押,从银行骗了7个亿。
很多人会说了,银行怎么那么傻?别人说是珍宝就是珍宝了,直接给了7个亿,这钱也太好骗了吧?其实,除了银行几个内部人吃里爬外拿到好处外,很多人还真的相信谢根荣的“金缕玉衣”是稀世珍品,为什么呢?因为当年有5个收藏界的顶尖鉴宝专家,联合鉴定杨根荣的“金缕玉衣”确实为珍品,并且给出24亿元的天价估值,还给开了证明,有5位顶级收藏鉴宝专家站台,一般人不懂的人当然会相信。
当时联合给谢根荣“金缕玉衣”出鉴定报告的是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某某、中国收藏家协会原秘书长的王某某等5人,这5位都是古董收藏界重量级专家。可笑的是,5人鉴定“金缕玉衣”时,竟然是隔着玻璃看完就草草下定结论的,太不严谨了。当然别人鉴定是收费的,至于是误判还是故意为之,只有自己知道了。
估值24亿的“金缕玉衣”实际上价值不到2万,谢根荣却用“金缕玉衣”骗了7个亿,后来谢根荣案东川事发,被判无期,然而5名鉴宝专家啥事也没有,也不用担责,该干啥干啥,这是为何呢?其实这也是很多鉴宝专家敢胡言乱语的原因之一,因为鉴宝是需要收费的,所以多少钱都合理,而且就算乱估值,从法律上说也没问题,被证实是古董,你也只能说这专家水平不行,却无法证明别人是为了钱故意错估的,因此即便谢根荣自制“金缕玉衣”骗了7个亿被判无期,那些专家们也不用担责。
金缕玉衣,5个人2500万元出场费,为什么说摧毁了古玩鉴宝行业?
玉是大自然对于人类最美好的馈赠,中国人发觉了玉的美好,而且倾心倾情。
玉,来到人间,便分成了古玉和新玉。一是因为玉来到人间有先后,更因为人间爱把玉琢刻雕镂,而这琢刻雕镂也有年代的先后。于是在大自然中不分古今的玉,在人间被分出了今古。玉,让人无限敬仰我们的祖先。在熙攘匆忙的日子的缝隙,在一些路边的小摊上,弯腰挑出一个毫不起眼的远古小小的带孔的玉片,妙处难与君说。而这难与君说的妙处,却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已藏得太久。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瑰丽、高尚、坚贞、圣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者。”杨伯达先生文称“好看的美的石头,这就是玉”。我国在汉以前重视玉的质地美。在百家争鸣的文化争议中玉色美渐为人知,东汉王逸提出赤、黄、白、黑四色的审美标准,发展了孔子“孚尹旁达”的色彩主张,从而也挑起玉美学中德符关系的争议(玉符—玉色也)西汉刘向提出玉有六美。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历史上对玉的审美方针是“首德次符”。随着玉文化的发展,惟重玉色的人不断增加。
玉具有以下品质:1、玉质美 ,2、玉色美,3、玉性美,4、玉德美,5、玉琢美。
人品如玉品,玉乃纯洁质朴之石,我们做人做事也应该是这样。每个佩玉者应有较高的道德情操与思想品质,不管是琢玉的玉匠,还是佩玉的雅士,均要有这两点。
生成了亿万年的玉,遇到了中国人之后,才变成了通灵宝玉。而具有人类所有的美好品性的中国人,把玉看作了民族的精魂。因为玉也具备了人类所向往的所有的美好的品性,温文、宁静、含蓄、纯净、坚贞和正气。“君子比德于玉”,是中国人一句古训,是中国人与玉一见倾心的真情流泻。中国人活着,像玉一样,去世了,最神圣的悼念,也是“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玉最让人称道的品质还在于玉永远不折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玉最让中国人感动的品性。玉碎了,碎了还是玉!中国人把玉看作了民族魂,近百年不折不挠奋斗,中国人有的就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具有玉的精神的中国人,是永远也不可战胜的。
玉器专家有哪些
谁能想到古玩界五位顶级专家,而且是职称较高、社会地位较高的专家,每月都是拿几万元工资的专家,甚至这五位专家中的三位可以说是古玩界的代表人物。
金缕玉衣中的史树青,被认为古玩界泰斗级别人物,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这级别,你想想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都在骗人、骗钱,为了自己能拿到500万元出场费,围着玻璃柜转一圈,也就是说他每走一步,就是100万元,这比现在明星出场费可高多了。
金缕玉衣中的杨伯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堪称京城一把手了吧,玉器界的权威,史树青去世后,把责任推给她,说是史树青看真,我就看真,难道你就不怕史树青梦里找你,说你杨伯达也拿了500万元个人出场费。
金缕玉衣中的杨富绪,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排名第一的高校,还是里面的主任,想想看多么可怕,搞学术研究的,参与到经济利益当中,为了自己能拿到500万元出场费。
金缕玉衣中的王文祥,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名头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安装的,“世界”,怎么不叫“地球”、“宇宙”,500万元,把良知就给扔了。
金缕玉衣中的李劲松,中国宝玉石协会秘书长,500万元也给收买了。
自此以后,古玩鉴宝界的徒子徒孙们并不是以此为戒,而是也跟着学赚钱,这才是最可怕,前几年故宫博物院院长亲自发话:古玩界10大伪专家,李知宴、蔡国声、赵青云、孙学海、周南泉、李辉柄、雷从云、丘小君、王育成、华义武,其实,何止着10位伪专家呢?估价是这1000倍吧,当然,我们同时也看到古玩鉴宝界发生细微的变化,耿宝昌不给人看藏品,保护晚年名声,前几年,中国嘉德让他看一件钧窑洗,他说了一声北宋的,人家给录下来了传到网络上,结果被他痛骂,说以后禁止合影录像,马未都在各种节目中也绝口不谈鉴定问题,只谈文化,就算每月的社会鉴定,也变成老东西、新东西、靠近老东西、靠近新东西,绝口不说真,李鉴宸更是转变为古玩经纪人,做起古玩直播带货,就不在古玩鉴宝界了,当然,我们还要看到古玩鉴宝界又出来一大批新的伪专家,估计有1000多人,张宁、张淑芬、杨宝杰、杨实、崔凯、邓丁三、李宗扬、朱克城、张庆玉等等,还在四处走穴,虚鉴定、虚高估价。
2500万元,卖掉了5位国内顶级专家的良心,更卖掉了整个古玩鉴宝行业,让人们对于专家产生鄙视,古玩鉴宝专家变砖头、变臭虫,何等悲哀!
从价值2.2亿“汉玉椅”和24亿“金缕玉衣”看古玩及黑幕
中国玉器鉴定第一人:杨伯达
中国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
毛晓沪
青铜器:。。。。最厉害的那位去世了,前上博的馆长——马承元。首屈一指。即使第二位也与第一位有很大的差距,其他的不提也罢。
个人认为(反复强调)高手在民间,收藏家比起鉴赏家的眼光丝毫不逊色。
个人浅见,欢迎指教。(别骂人就好)
If you could make a wish, what would be you perfect job?
“河南造”是一个让收藏界和鉴定界都头疼的词,不少专家都曾经栽在“河南造”上。
近年来民间收藏热潮使得对于文物艺术品鉴定的需求暴涨,随之而来的鉴定和乱象层出不穷。梳理了近年来文物艺术品鉴定领域内的重大,以探析当下文物鉴定的技术缺漏和现实瓶颈。文物鉴定走在商业化和文物保护的双轨上,能否摆脱分裂的痼疾,尚不明晰。
2013年5月中旬,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北京中贸圣佳两家拍卖公司先后发出公告,要拍卖钱书书信手稿,遭到钱书遗孀杨绛反对后,两家公司陆续宣布撤拍。在保利撤拍的3封信中,有两封被通信人、上海古籍出版社前社长魏同贤指为伪造,对此保利方面表示:“相关拍品已撤拍,不予回应。”
2012年3月16日发布的《2011年国际艺术市场:艺术品交易25年之观察》报告披露,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和古董市场,结束了美国数十年来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据《2011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显示,2011年度,全国共举办779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成交额达553.53亿元。
此外,近年来民间收藏热潮使得对于文物艺术品鉴定的需求暴涨,随之而来的鉴定和乱象层出不穷。北京琉璃厂东西两条街上,存在众多贴有“文物鉴定”字样的商铺,“只要肯出钱,即便你拿来的东西是新货,也有人能够把它包装出历史背景,即便你拿来的是块石头,也有人能‘指鹿为马’。事实上,这种明码标价的艺术品鉴定证书,在任何场合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出于各种目的,仍有人愿意出钱做鉴定。这个市场非常火爆,而且水太深。”
2004年9月25日,“中国青铜器鉴定第一人”、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承源去世。他的死,被挚友称为“丧失了一个天才,一位如此热爱文物的大师”。
早年,马承源为海内外收藏家鉴定文物,不收分文。马承源一生著作等身,出版了80余部青铜专著和论文。同行、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评价:“他的16册《中国青铜器全集》是目前中国最好的一部青铜器书。”对于马承源的离世,官方报道称其因病逝世,但台湾《中国时报》曾发文《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2004年自杀之谜》,透露马承源或因受到伪造竹简的谣言刺激而跳楼自杀。
文章提及2002年马承源接受《中国时报》专访时谈到这批竹简,称1994年春,香港古玩市场陆续出现一些楚简,其中有真的,但是的也不少,几可乱真,多数是大陆不肖文物专家伪造。那几年,香港、台湾都买过伪造竹简,日本书法家也买过。当时香港中文大学汉学家饶宗颐取得一批竹简,经过鉴定,排除的,有十枝为真的战国楚竹简。在香港非常关注战国竹简文字编纂的张光裕教授迅速把古玩市场消息告知上博,并电传一批摹本。马承源和专家研究后,竹简文字文体及墨色与已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字一致,证明这批楚竹书确实是真品,决定立即抢救这批竹简。
收购竹简后,上海博物馆投入巨量人力及经费整理竹简,但当2002年古竹简出专书发表研究成果后,“用国家经费买的楚竹简是的”这样的消息陆续传出。文物鉴定的难度和纷乱从上述顶级专家云集但真相却渺茫的中可见一斑,而近年来曝光的文物鉴定更是屡屡击穿舆论底线。
上世纪90年代,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高水旺烧制的仿北魏陶俑的工艺品,于1994年夏在北京古玩市场上被国家机构列为“抢救性收购”的“北魏珍贵文物”。
2011年9月5日,原华尔森集团董事局兼总裁谢根荣继一审被判无期徒刑之后,接受二审。自此,“金缕玉衣”的惊天秘密被公众知晓。
金缕玉衣本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商人谢根荣的“金缕玉衣”是他找来一堆玉片,请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牛福忠串成的。牛福忠又请来中国收藏家协会前秘书长王文祥、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前主任杨富绪、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史树青,5位专家在装“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为这件“文物”估价24亿元。
谢根荣用这一纸估价说明骗银行放出7亿元。
另一场闹剧曝光于2012年初。汉代玉凳由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于2011年初拍出2.2亿元天价,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汉代玉凳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之组件,曾被拍卖公司说成是一套“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
但一年之后,关于这套玉器到底是国宝还是赝品的争论突然爆发。2012年2月23日,邳州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汪如棉公开表示,这个所谓的“汉代玉凳”2010年产自邳州市,当初是作为高仿工艺品出售的,由向阳村几个小伙子忙活一年多,他们还几次请自己去做指导,提出造型、纹饰及图案的设计建议,最初以23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外地人。汪如棉说,“不知怎么回事,弄到今天竟成为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进行拍卖了”。
2012年,十位中央美院油画系首届研修班的学员联名发表关于“徐悲鸿油画”的公开信,针对2010年6月在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拍中以7280万元成交的名为《人体蒋碧微女士》的“徐悲鸿油画”,信中指这幅画只是当年他们研修班的习作。宋徽宗《千字文》被疑作、唐大禧被拍卖画作系仿作等,一再将那些新高迭创的拍卖会变成了赝品闹剧。
伴随层出不穷的鉴定丑闻,各地文物的内幕也浮出水面。从制到售的产业链条在中国已经发展成熟,作的手段五花八门。
2012年3月,一份涉及中国文物的《地下作旧产业调查》公布。该调查对中国庞大的文物体系产业链进行了分析,并对文物按照类型进行分区。
陶瓷重灾区以江西景德镇、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禹县神镇、宝丰县)、浙江龙泉地区、广东潮州等地为重;
青铜器重灾区则是以河南洛阳伊川县烟涧村为代表的制村;
玉器重灾区:河南(南阳镇平县石佛寺镇)、安徽(蚌埠),这些地区主要是汉代玉器地,辽宁是全国90%的仿制红山玉的聚集地;
书画重灾区:天津鼓楼地区为最广,北京潘家园、琉璃厂等地的书画多是由地方流入,南京夫子庙和清凉山古玩市场则多为当地书画家,作品被严重。
众多地区中,“河南造”是一个让收藏界和鉴定界都头疼的词,不少专家都曾经栽在“河南造”上。
走进北京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上,每个青铜器销售点上都有产自河南的青铜器。历史留给了这里的人们铸造青铜器的工艺,在这片土地上,青铜时代铸造了夏商周“九鼎帝王”;进入20世纪末,随着收藏热的大潮,河南地区的一个个制村应运而生。
河南省伊川县烟涧村是中国著名的“青铜器之村”,因为出产高仿青铜器而闻名中国甚至世界。数据显示,这个村子的专业加工户达到300多家,从业人员1880余人,年创产值9000余万元,主要产品有东汉马踏飞燕、东周天子驾六、战国方鼎、春秋莲鹤方壶及各种造型壁挂、仿古台灯等1000余种。
此外,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也存在着数量众多的“青铜村”、“制村”,村子里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制作青铜器。每天成千上万的仿古青铜器从这里流向全国和世界。
河南目前有很多村镇都以生产赝品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河南省宝丰县汝瓷研究所所长马聚魁2009年接受《北京科技报》记者访时说,一个只有300多户人家的村落,成规模的文物仿制厂就有20多家,小作坊更是为数众多。他们除了仿造、复制三彩、陶器等作为工艺品出售外,同时也仿造、做旧“文物”,当作另一种价格稍高的“工艺品”公开出售,销路都非常好。
马聚魁介绍了当地农民将器物做旧的过程。对于瓷器,他们会将刚烧制成的器具埋入土中,时间长的可以达两三年;然后再将盐酸和无水乙醇涂抹到器具上,让瓷器与土结合得更加紧密,给人一种在地下埋藏多年的沧桑感。对于铜器,工匠会戴上厚厚的手套,对着铜器的边缘使劲摩擦,并用铁棒打磨铜器边缘,为的是让铜器有使用过的痕迹,最后再涂抹上化学试剂让其形成腐化层。
此外,作为全国最大的古玩市场,北京潘家园的字画早已形成系统产业链,2000年后开始繁荣起来。当时涌现了大批者和大量字画,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范曾的“关公”,启功、欧阳中石以及刘炳森的书法,王沂东、张晓刚的油画,还有郎世宁、左宗棠、鲁迅的作品,用潘家园不少卖主的话说:“哪个名家的都有,如果找不到,那肯定是刚卖完。”
北京大学文物学院院长李彦君曾提供一组数据:2007年,全国的艺术品拍卖行拍出的官窑瓷器达2万件。2006年到2009年乾隆玉玺共拍出100多件,而实际上乾隆玉玺真品流出的仅有3方。李彦君解释,之所以没有人追究,是源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霸王条款。这个条款由拍卖行业制定:拍卖行不负责拍品的真伪和瑕疵。
除了井喷带来的鉴定困难,技术“升级”,也使文物鉴定亟需寻找新方法。
以书画复制技术的进步为例,“现在北京就有很多电脑复制、打印的东西,很多博物馆的老专家之前没接触过。如果按照传统鉴定方法,对图章、气息、神韵,查著录,等等,都已经失效了。”湖南省文物鉴定专家李智勇说,现在吴冠中的油画或水粉都可以打印出来,而且具有立体效果,现代科技已经到了肉眼无法辨识的地步,“我们以前就是靠眼睛,靠手摸一摸就可以知道,现在靠鼻子闻,靠耳朵听。”
此外,不同的文物鉴定难度亦不同。“书画在中国市场最大,制手段丰富,鉴别复杂。那么多名头那么多画家,每一个画家创造那么多东西,都不一样,无法归类和标准化,甚至不能用一个标准来看同一个画家的东西。”甘学军告诉本刊记者,瓷器鉴定相比书画稍微单纯一些,“玉器有材质和工艺水准的高下指标,在鉴别上相对便利,书画就更麻烦了。”
现实中,文物鉴定难以在商业化和文物保护之间平衡,在巨大利益纠葛之下,文物被鉴定为真、真文物被鉴定为的荒诞实例屡有发生,且利益勾兑层出不穷。
2003年,故宫博物院与嘉德拍卖行协议,以2200万元购买了一幅有争议的书法作品《出师颂》。《出师颂》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序,1945年后失落民间,2003年7月突然在中国嘉德2003年春季拍卖会上亮相,引起业界轩然大波。8月21日,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肖燕翼公开承认,他和嘉德拍卖行周末拍卖部的肖洋是父子关系,舆论一时更加质疑故宫此次收购存在暗箱操作。
2003年8月22日,故宫博物院举行《出师颂》学术研讨会,时任财政部教科文司文化处处长王家新对收购价格、收购理由和收购程序等作出详细解释,关于收购程序,王家新介绍,首先是故宫给文化部、财政部、北京文物局打报告,接着由专家对原件进行鉴定,判断评估其价格,后来动用了国家优先购买权从嘉德拍卖公司购得。
虽然有澄清,但《出师颂》收购风波已然使得外界对于文物鉴定的权威性产生了怀疑。而大量鉴宝类电视节目的诞生,更是将文物鉴定推上了风口浪尖。
2012年5月,《天下收藏》节目组将王刚6年里砸掉的315件民间持宝人带来的、被节目组专家团鉴定为赝品的“宝贝”碎片拼贴,与首都博物馆馆藏真品对比展出。展览到8月,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先后带30个专家和收藏者,看了5次展览,得出的结论是:王刚砸掉的90%是真品,其中30%是珍品。
对于“错砸”,《天下收藏》制片人韩勇表示,节目专家由专业机构的专家、拍卖公司的高级从业人员以及高端艺术品行业当中的经纪人等三部门组成。“我们拿这些东西也不是什么疑难器物,对于鉴定结果我们是完全可以负责任的。”
虽然有解释,但由于拍卖市场的增速发展、全民收藏热的袭来等,文物鉴定不断受到商业利益的冲击,被疑为早已走上为商业背书的歧路。
2011年3月15日,央视3 15晚会曝光一起关于文物鉴定的黑幕,央视记者拿着从古玩市场花300元买下的一幅齐白石画作,来到北京金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鉴定师颜仲省断定这幅画是赝品,但在收下了1000元鉴定费后,还是开了写着“齐白石本人画”的证书。随后,记者花200元买的小瓶,在北京聚宝斋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师刘育新过目后,摇身一变又成了价值20多万元的光绪仿品。
中心电视台《消息1+1》节目2011年9月6日播出《“为虎作伥”的古董鉴定!》,以下为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
解说:
骗取银行十个亿,一审被判无期徒刑,曾经的超级富豪今天现了本相。
字幕提醒:牛福忠 玉片买下来以后确切是我帮着穿成“玉衣”的
解说:
一个富豪自制的金缕玉衣,五位国内顶尖鉴定专家,一份估计24亿人民币的鉴定呈文,今天也现了原形。一个商人,一个头顶收藏家、善士等多项光环的骗子,在他行骗的一系列环节中,五位古董鉴定专家到底充任了什么角色?《新闻1+1》今日关注:“助纣为虐”的古董鉴定!
评论员 白岩松: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我们要来关注一个被估值为24亿的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这样一个离奇的案子。不外在讲这个之前的时候,我们先来关怀一个让你愉快的事,那就是宁夏9个县区1.9万名的乡村小学生被解决免费午餐了,听听孩子们会怎么对待这样一个好新闻。
记者:
粉条牛肉,你觉得今天的饭好吃不好吃?
学生1:
好吃。
记者:
平时(在家)能吃到吗?
学生1:
不能。
记者:
以前在学校能吃到吗?
学生2:
不能。
记者:
今天是第一次吃吗?
学生2:
对。
记者:
高兴吗?
学生2:
兴奋。
白岩松:
宁夏不算是一个富饶的自治区,但是人家已经下大力量开始解决农村落小学生这样免费的午餐问题,那其他充裕的省市、自治区也面临同样问题的时候,有没有在宁夏这面镜子里头照出点自己该做一些什么呢?其实宁夏接下来还要向前进一步推动这件事,因为到2012年的时候要全面铺开,须要花多少钱呢?花3个亿。一年3个亿就可以让宁夏自治区的所有农村的小学生解决免费午餐问题了,这3个亿花的可是真值啊,3个亿跟我们今天接下来要关注的新闻相比拟的话,我们要列举一个数字,24亿,那够宁夏的农村小学生8年来吃免费午餐的。不过这24个亿是一个,还有顶级的文物鉴定专家参与其中。来,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这件事。
解说:
东华金座座落在北京广安门内大巷,黄金地段寸土村金,和现在不同,2008年之前它还被媒体称为是“北京第一烂尾楼”。缔造这座“北京第一烂尾楼”的就是谢根荣,曾经的超级富豪、收藏家、慈悲基。现在他正被羁押在北京市内第一看管所内。2009年12月,谢根荣被一审裁决犯有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毕生,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目前,谢根农案还在二审阶段,但是今天的大新闻却和这起案件有关,那就是这两件由谢根荣收藏的,被国内五名鉴定专家估价24亿人民币的金缕玉衣现了原形。旗下十几个公司在钓鱼台宾馆花几千万租办公室,自称有三辆奔跑,一辆劳斯莱斯,光买古玩就花了一个多亿。曾经的谢根荣是华尔森团体董事局兼总裁,鼎鼎大名的大富豪,从2003年开端就频繁跻身各类中国富豪排行榜榜单,资产达7个亿。现在看来,除了骗,谢根荣好像没有什么可值得推举的发财招数。
《法制晚报》记者 付中:
在2000年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房地产项目叫东华金座。当时他和另外一个公司商定这个配合价款是3.2亿元,但因为这个华尔森集团自身是没有经济实力的,他的注册资金都是做出来的,所以这3.2亿对于他来说是很大一笔资金是根本不能蒙受的,为了去实现这个项目,所以他就想到了。
解说:
向银行借贷也是谢根荣走向欺骗的开始,1999年底,为了拿下北京市宣武区的东华金座名目,谢根荣需支付共计3.2亿元的转让费及后续开发资金。2009年9月,谢根荣利用虚证实文件,与中国建设银行的7家北京支行签署了566份《虚伪个人住房借款合同》,共骗取6.7亿,至今尚有5.5亿元无法偿还。在此过程中,面对巨额无奈偿还的现实,北京建设银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行长颜林壮、副行长赵峰参加赞助谢根荣制作虚报表,并出具共计4.56亿元的承兑汇票。
买豪车、豪宅,、购买古董,还有吃喝玩乐等各项应酬,这就是谢根荣背负巨额债权后的生活。根据他的交待,他前后花掉了近5亿元,其中绝大局部都用在了猖狂的个人挥霍上。
白岩松:
在这样的一个行骗的过程当中,几个角色扮演了非常非常主要的这样的一个环节。其中第一个我们就要普及一下常识,金缕玉衣是怎么回事?你想想一个金缕玉衣,一个银缕玉衣,加起来被人估值24个亿。来,马未都帮咱们普及一下这个常识。
“古人丧葬之服最高级级为金缕玉衣,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玉衣最为著名,当时国内惊动。其中刘胜玉衣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窦绾玉衣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700克,其豪华叹为观止。”
这是一个对过去的这种常识给我们的遍及,接下来非常有现实的提示,各位请留神了,这是马未都写的。“那当前,金缕玉衣就被民间津津有味。几十年来,我没少看各类玉衣,每个持有者都说得神乎其神,一副不怕杀头的样子。你若发表不批准见,持有者就会说某某大专家已出具证书,莫非被国家培育了一辈子的专家还能走眼?”那我接一下马未都先生最后“走眼”这个字,如果很多的专家不走心,只为了挣钱走穴,那走眼一定是肯定的。
在这样一个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明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目前的这种法律环境下,小骗子的确是越来越难混了。因此有很多骗子就想,那我不如把自己变成大骗子,把的变成真的不轻易,因为的归根到底是的,于是就要有真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比如说真的有来头的一些古董鉴定的大家,参与这个当中。看看这些名头,史树青先生,2007年已经去世了,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杨伯达,原故宫博物馆的副院长、著名玉器专家。王文祥,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李劲松,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杨富绪,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怎么样,这个名头够响吧?这样的名头摆放在我的眼前的时候,我当时第始终觉就是随意马路上捡出一个石头告知我这个价值一个亿,估量我会信。当然我信没那么大的迫害,银行要信了就比较麻烦。这个事情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是银行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企业家有问题,于是银行的负责人直接去找这个企业家约谈来谈这个情况,没想到企业家谈了一圈之后又领着他们看了金缕玉衣、银缕玉衣,然后给他们提供了这五个专家的名号,说他们已经鉴定了,值24个亿。银行一下子就信认为真了,于是就接下来给他们,5000万+4.5亿,而这几位专家得到的好处费是多少呢?几十万。大家看,几十万,个人揣到了自己的兜里,但是最后国家整个损失是5000万+4.5亿,这是一个严峻的没法划等号的这样的公式,好,接下来我们复员一下那样的过程。
解说:
史树青,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杨伯达,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著名玉器专家。王文祥,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李劲松,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杨富绪,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央主任。正是这五位赫赫有名的鉴定专家,隔着玻璃在“光看不上手”的情形下,将两件自制的所谓金缕玉衣估价为24亿元人民币。
在北京市国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的起诉书中,我们看到了证人牛福忠的证言。“‘玉衣’是牛福忠用谢根荣给其玉衣片所串,并不值多少钱。谢根荣保持找专家给‘玉衣’作鉴定和评估,牛福忠就找了王文祥,王文祥又找了杨伯达、杨富绪等人。后来这5个专家给‘玉衣’写了文字阐明,评估价:24亿。谢根荣给了专家几十万评估费。”五位可能全国最顶尖的专家,怎会在一件捏造的金缕玉衣上打了眼?恰是这场至今仍存争议的鉴定,事实上却谢根荣取得了银行的巨额。
(电话访)
原故宫博物馆的副院长、有名玉器专家 杨伯达:
24个亿,这简直是破天荒了,Cheap New Arrivals。几十分钟,就是走了一下看了看,也没有从玻璃柜拿出来。
记者:
那当时没有要求拿出来看一看吗?
杨伯达:
这个事情我也没有请求,因为隔着玻璃,看也不便利。大家一起看一看,完了该签字,签完字,吃了顿饭就走了。
白岩松:
果然是专家,相称得厉害。当时的金缕玉衣都放在玻璃的这样一个柜子里头,然后几非常时光,几位专家转了一大圈,然后就有一些细节,好比说接受访的时候,李劲松就说,史老(史树青),大权威,史老说这个价值是很高的,史老说的话是很尊敬的。然后北京大学的宝石鉴定核心主任杨富绪说,史树青是公认的老大,史老说什么我们就随着说什么。然后就在值24亿这样的上面都各自签了字,用像方才专家说的话,吃了顿饭然后就撤了。但是这样一个故事带来的成果却很重大,后来有很多人问,你们岂非没有细心去看吗?看看其中两个答复,杨富绪说:“不是没法驳,而是没斟酌驳…体面呗…”李劲松说:“他(史树青)是权威。我始终认为,我们的看法只是参考,不具备法律责任。”
在这儿要给大家供给一个细节,在这五位顶级的鉴定专家当中,现在只有一位是逝世了,就是史树青这位老先生。因而在接受访的时候,其他的这四位专家都把义务推到史老那儿去了,因此马未都也认为这有点太不厚道了,怎么能去那边去推呢。
但是另一方面,咱先不说推不推厚不厚道,那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是没法驳,而面子嘛,把面子当成一个遁辞,我认为不能把我们日常生涯中的潜规则在这样一个案例当中拿出来当成了似乎是一个真谛,一个规则,甚至可以推辞自己责任的东西,潜规矩就是潜规则,我们不喜欢,要把它爱好变成明规则就更蹩脚了。既然说到面子的时候,其实有的时候面对白叟,这五位老先生今年最年青的都已经超过70岁了,按理说我们不应当去说很多异常严格的话语,但面对如斯荒唐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想说真是有点为老不尊了,这个“尊”就是学术的尊严和作为一个学者、一个大家该有的尊严。另外,给国家带来很大很大的一个损失。
然而他们毕竟立场怎么样呢?咱们不妨望瞅他们这两天接收访时说的话。李劲松说:“我感到银行也糊涂,怎么就那么容易的信任了他呢?唉,这事给国度造成的丧失,我很伤心。”王文祥说:“我们(当事专家)没有危险啊,因为黄金有价玉无价。我们不晓得他会拿这个货色去。”杨富绪说:“谁说是的?当初谁能给这件(金缕玉衣)做定论了吗?”史树青的遗孀说:“鉴定是一个迷信认识、逐步意识的过程,谁也不可能不走眼的时候,十年前依据当时控制的文献和技巧以为是真的,十年后又会有新的认识。”但是这个金缕玉衣、银缕玉衣是买了一些玉片最后给串起来的,恐怕到24个亿的时候确实荒唐。这多少位老先生能够说是威望准专家师爷在砸本人的门徒跟徒孙们的饭碗,由于你犯了这样荒诞的事,其余你的徒弟和徒孙别人也不敢相信了,而且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的古董鉴定的进程当中,实在现在已经成了大家心知不明这样一种荒谬的景象。
不过说到这儿的时候就在想,我刚才给大家讲过一个细节,当时是银行已经猜忌了来跟他谈,然后成果他出示了这样一个金缕玉衣和鉴定证书之后又开始给他。那在全部骗贷过程当中,这几位老先生表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该不该承担一些法律的责任?来听听法律专家怎么说。
(电话访)
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 许昔龙:
专家在本案当中,他事先并不是很清晰谢某要把评估讲演作为骗贷工具,所以专家因为当时不明白他有这样守法犯罪的目的,所以你不好说他犯了什么罪。我认为不形成犯法,不应该承当这个刑事责任,这就是专家职业操守的问题,你评估他10个亿、30个亿,这恐怕是专家自在裁量的范畴,因为这没有同一的市场尺度来权衡。
白岩松:
听完专家这个话的时候,心里略微有点凉,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在道德的层面上来一些口水,让几位老专家有点好受,可是过去了恐怕也就过去了。那么这个事情真的可能过去吗?目前在我们的古董文物鉴定的市场,这样荒唐的事情可一点都不少。来,咱们持续向下深刻一下。
讲解:
视线临时分开这件让人啼笑皆非的金缕玉衣,看看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价钱昂贵的赝品风行?眼下,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壶王”就正在遭遇剧烈质疑,有专家把它鉴定委一级文物,另有一些专家却宣称:它是赝品。
(DV拍摄)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讲授员 施嵘:
你基本就找不到这样大器型的一件长沙窑执壶。
记者:
少见。
施嵘:
对呀,所以鸣壶王,你说是不是?
故宫博物馆研究员 杨静荣:
我们断定就是说基本上应该是90年代以后古代的出产的仿品。
解说:
珍品仍是赝品,博物馆出具的鉴定书,四位鉴定专家有南京博物馆研究员张朴生、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朱伯谦都被学界尊为先辈,还有一位是冯小琦,和质疑者杨竞荣一样也来自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冯小琦:
当时没有签字,可能事后需要一个证书,然后找几个人,这就跟我不要紧了。
解说:
珍品还是赝品,口水仗的背地应该是宏大的经济好处,眼下一面是高涨的收藏热,另一面是鉴定专家的层出不穷,中国的文物鉴定是真是,是凭眼光和学识,还是凭资格和胆量?
内著名瓷器研究专家:
现在基础都是找那么三五个专家一块去看,而后正常的长辈就先要(鉴定),普通的就是说以我们业内的这种权威水平来定的,就是说如老师们都说(是)对的,个别学生也说(是)对的,就是这样。很少有统一批专家在那争得酡颜脖子粗的,很少。
解说:
科学权威、人情鉴定,为什么可以在鉴定行内很盛情?顶级专家靠眼看手摸、凭感到和教训,为什么可以成为鉴定界的规则?对此,就连四川茂林博物馆馆长廖茂林也曾吃过大亏。
四川茂林博物馆馆长 廖茂林:
专家说是对的,我就依照这个标准去收。这个时候,最后专家归过来(再看),我自己研究下来是的,相对的,这一下这几百万就没有了。
解说:
作为文物大国,我国的文物鉴定资历认证轨制尚未树立,很多鉴定专家却已经从一场又一场的鉴定运动中得到了巨额的利益。
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处长 谭平:
因为鉴定资格认证和鉴定行动监管机制尚未建破,许多所谓的鉴定机构和专家为谋取不合法的经济利益,随便开具不负责任的鉴定证书。
节若:
有人在问科技发达的今天,文物要验明正身真有那么难吗?各种科学检测,如暖释光、化学成份剖析等手腕为什么在事实中却难以推广?珍藏市场为什么大量货可以鱼目混淆?鉴定界为什么可以涌现一件自制的金缕玉衣就可以被估价24亿元的怪现象?
中博文物检测鉴定中央参谋 张燕燕:
专家说我说是宋代的,有人说是明代的,有人说是清代的,这由专家自己说了算。
白岩松:
在很多的新闻当中,最后总能听到非常非常有咱们自己特点面子这样的一个说法,但有的时候仅仅为了这样一个面子而就守不住自己学术的底线,最后必定长短常非常丢面子的一种现实。我觉得对这五位其中有四位还健在,对于他们学术的毕生来说,恐怕这是一件非常非常丢面子的事,对子弟来说应该是一个警示,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细节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比如说有一位介入其中的专家接受了访的时候,用了“学术自由”这样一个词,我觉得这几乎是对“学术自由”这个词汇最大的打击,我们非常尊重学术自由,但是我想这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不讲道德自由的一种泛滥。
另外在这样接受访、事情已经出来之后的一个过程当中,好像真话还不是特别多,有的专家说只收了三五千,有的专家说收了一万,还有的专家说是他收过最多的。其实回首我们看看这些专家,还是援用马未都的一段话,“我们的专家大都依靠单位,单位名气越大,专家就相应越有价值,离开了官职,很多专家就是平头庶民,所以专家的先容都说某某博物馆专家,而不是说某某专家。这种长年透支单位信用的专家今天到处游走,帮不了大忙帮小忙,帮不了正忙帮倒忙,用此换得吃喝,换得尊敬。这个‘尊重’应该加引号。过去专家最值钱的尊严,还不是技术,中国文人一贯遵守此准则;今天为区区几千元鉴定费就荒唐起来,专家啊专家,呜呼哀哉!”
这一点也要跟马未都先生来磋商一下,现在有的时候可不是区区几千元了,可能是区区几万元等等等等,难道良心是可以跟着升值就真的值或者不值了吗?来,听听我们行内的专家评估这样一种怪现象
(电话访)
文物界资深察看人士 龙灿:
为什么我们海内那些所谓的鉴定绅士的专家和泰斗们始终不乐意正式这个问题?我们国内目前特别是故宫,特殊是许多一些所谓的大型博物馆仪器鉴定这块发铺十分慢,甚至我们都花了良多的钱买了这样的仪器,我们现在连一个最根本的数据库都没有。因为这些泰斗们他紧紧地把住了他的话语权,因为如果仪器一旦大批地运用,研讨地很好,大量应用的时候,他们在市场上就会失去话语权。在市场上失去话语权象征着什么?比方他们现在走一穴可以挣上几万块钱甚至是几十万,今后仪器大量参与,本钱很低的时候,你说鉴定一件只有几千块钱,人家“啪”虚实一现,谁乐意再来找专家麻烦,并且还不能百分之百的保障。
白岩松:
还有两个细节可以再提供一下。第一个,有关专家说现在在文物或者古董在鉴定的过程当中的时候,所谓的专家收钱是根据最后你估值的1%或者5%来拿钱。因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可就是激励很多的专家把这个东西评估的价值越高你拿到的钱可是越多,私心还是未免。比如说这个东西的,可能只有一百块钱,那他挣不到钱。如果要说这玩意好,昧着良心,20万,拿到5%,多少钱,不少,那这是挺可怕的。还有,其实现在在市场当中也像走穴一样,有的时候为鉴定一个东西,找到一个所谓的行内的专家,他把几个老哥们叫到一起走一圈钱拿走了,而且可能有好多事人家都给忘了,所以这才是真的恐怖。
来,看看我们一些微博的友人上面在写什么。魏英杰对这个事,“文物专家拿个人信誉当儿戏,专家的作用就还不如一台机器。”是,现在大家倡导用更科学的东西去进行这种鉴定,但你要真科学的话,人家的饭碗不就被砸了吗?但是我们就要砸这样不牢靠的饭碗,否则社会诚信的饭碗就被砸得破碎。“同行评估底本是学术界最严厉的标准,如果同行评论沦为友谊评价,相关行业就只能更多依附法规束缚。”可是我们相干地在文物、古董鉴定这方面的法规是不健全的。“目前,鉴保行业的重要缺失在于,没有完美的法规来对专家鉴定入行‘再鉴定’。古董从来多赝品,专家作理当以参与制售论处。”也就是说,他提出盼望在法律的层面上可以给予一定的这样的防备。
在今天节目标最后,我还可以做另外的设。其实当这个设呈现在我脑海当中的时候,一头寒汗,然后显现连篇。如果这个企业家不是浪费,当时应用这样的一个圈套和这几位专家最后在银行了之后,他的经营无比好,风声水起,最后成了一个把自己这种不良的从前全部埋葬掉,是不是现在他甚至是有了官上的这种确定,在市场上还能得各种各样的嘉奖?那么我们会去想,是不是真的有一些原罪就被我们给瞒哄掉了呢?其他这样相似的还会不会产生呢?今天到这儿。
分享到: 欢送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本日微博热门(编纂:SN001)
相关的主题文章:
Small group of trained tongue turn 16 football detached unique skills ( map )
男子扮美女欺骗路人入树林后实行抢劫
家电下乡政策进入退出程序 首批试点12月停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