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成语_论语成语典故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论语成语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从论语中提出来的成语有哪些
2.出自《论语》的成语
3.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4.从《论语》中演化出来的成语有哪些
5.关于论语成语
从论语中提出来的成语有哪些
1、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 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 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 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 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 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 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 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 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 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 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 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0、 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21、 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 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4、 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 轻裘肥马 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6、 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27、 杀身成仁 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28、 善贾而沽 贾:同“价”.等好的价出卖.《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29、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30、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31、 驷不及舌 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2、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3、 文质彬彬 文: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5、 循序渐进 循:依照,沿着.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36、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7、 言必有中 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38、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39、 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0、 以直报怨 直:正直.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1、 仁人志士 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自《论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有:1.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论语·学而》):
这句话意味着在一个有十户人家的村庄中,必然有忠良诚信之人,显示了孔子对于忠诚信义的高度重视。
2.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这是孔子在《论语·学而》中的名言,意为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的行为,提倡人们对自己的潜在问题进行认知和纠正。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这是孔子的仁爱之道,教导人们要以自己不愿意受到的对待方式来对待他人,体现了互相关心、体谅的价值观。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里仁》):
这句话强调了待人宽容、真诚欢迎远方朋友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君子的胸怀和高尚品质。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而》):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相辅相成,提醒人们学无止境,学而不思则学无意义,思而不学则思路极易走偏。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这句话强调了在生活中要随时随地从他人身上汲取知识和道德的启示,倡导在他人中寻找优点,并且不排斥对自己的批评和改进。
7.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里仁》):
这是孔子对于真正仁爱之人的要求,他认为真正的仁者不是通过巧嘴巧舌和虚伪的表情来表现自己,而是通过真诚、坦诚、朴实的行为。
8.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颜渊》):
这是孔子对于君子修养的一种要求,强调了言行一致,行动要敏捷迅速而言语要深思熟虑。
9. 已知之而未行,未知之而已行,吾以为知之矣(《论语·为政》):
这是孔子对于知行合一的观点,认为知行应该同步进行,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真正的学问。
10.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公冶长》):
这是孔子对于为人处世的原则,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同时也是一种待人以诚的表现。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如下:不耻下问、手足无措、驷不及舌、温故知新、文质彬彬、血气方刚、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言必有中、言不及义、仁人志士、发愤忘食、犯上作乱、好行小惠、后生可畏、诲人不倦、惠而不费、家喻户晓、见义勇为、举一反三、理屈词穷、内省不疚、能近取譬。
出自论语中的格言警句
1、当仁,不让于师。
2、有事弟子服其劳。
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4、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5、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9、君子担心三件事,没有知识,能不担心吗。
1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4、以约失之者鲜矣。
15、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6、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1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0、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从《论语》中演化出来的成语有哪些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关于论语成语
见贤思齐、诲人不倦、不舍昼夜、既往不咎、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尽善尽美、举一反三等。一、见贤思齐
释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二、诲人不倦
释义: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三、不舍昼夜
释义:白天和黑夜不停留。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四、既往不咎
释义: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五、不耻下问
释义: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与《论语》相关的成语如下:1、有志者事竟成:
出自《论语·卫灵公》。指有决心和信心,经过努力后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2、君子之交淡如水:
出自《论语·子罕》。指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要纯洁淡泊,不受个人私欲的影响。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指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也不应该去做给别人。
4、不患寡而患不均:
出自《论语·雍也》。指一个人不必担心自己的贫穷,而应该担心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现象。
5、三人行必有我师:
出自《论语·述而》。指无论一个人身在何处,总会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通过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
这些与《论语》相关的成语已经融入了汉语语境中,成为表达思想意义和文化价值的重要形式,体现了《论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论语介绍: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语录体,是流传下来的语录体的汇编。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孔子的言行、答弟子问及弟子之间的谈话,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特点: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 ,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好了,关于“论语成语”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论语成语”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