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油诗拾趣 打油诗

2.什么是打油诗,为何叫张打油

3.生活中有很多打油诗,“打油诗”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4.什么是“打油诗”?

5.诗霸是谁

6.搞笑幽默风趣的打油诗

打油诗打油是什么意思_打油诗张打油

好玩的打油诗:唐·张打油《雪诗》、唐·李白《题黄鹤楼》、宋·欧阳修《猜谜诗》、宋·苏轼《洗儿诗》、明·朱元璋《早朝赋雄雉》。

1、唐·张打油《雪诗》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译文:大雪纷飞的时候天地一片白,但井口那里是黑色的洞,黑狗被雪覆盖变成白狗,白狗身上再盖上白雪,就好像被臃肿了。

2、唐·李白《题黄鹤楼》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译文:李白来到黄鹤楼,想趁着酒意题诗一首,但是他读了崔颢写的《黄鹤楼》之后,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好没有写,否则可能会出丑。

3、宋·欧阳修《猜谜诗》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译文:大雨哗啦啦地落下,被风吹着打湿了墙壁;诸葛亮无计可施只能找张良想办法。关云长的赤兔马不小心跑掉了,刘备自己抡起大刀就奔赴战场。

4、宋·苏轼《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所有人养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我却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稍显愚蠢和鲁钝,只要平平安安到公卿就好了。

5、明·朱元璋《早朝赋雄雉》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译文:鸡叫一声撅一下,鸡叫两声撅两下。鸡鸣过后,晓月残星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冉冉初升的太阳,普照大地。

打油诗拾趣 打油诗

人们常把一些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顺口溜称为“打油诗”。打油诗,是中国诗歌史上一朵奇葩,它小巧有趣,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非生活情趣盎然者不能为之。

为什么叫“打油诗”呢?原来中唐时代,有一位姓张名打油的人,他就爱作这样的诗,在以诗赋取士的唐朝,他的诗确是“别树一帜”,引人“注目”。张打油之所以闯出牌子,以至这类诗竟冠以他的名字称之为打油诗,还有一段轶事:

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刚进大殿,便看见粉刷雪白的照壁上面写了一首诗:

大官大怒,立即命令左右,查清作诗人,重重治罪。有位师爷上禀道:“大人不用查了,作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大官立即下令把张打油抓来了。张打油听了这位大官的呵斥,上前一揖,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人,我张打油确爱诌几句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类诗来嘛。不信,小的情愿面试。”大人一听,口气不小,决定试张打油一下。正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于是便以此为题,要张打油作诗。张打油也不谦让,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那位大人一听,连说:“好气魄,起句便不平常!”张打油微微一笑,再吟:“也无援救也无粮,”这位大人摸了摸胡子说:“差强人意,再念。”张打油马上一气呵成了后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连这位大官也惹笑了,终于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扬名。“打油诗”的称谓也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相传张打油一日见天色骤变,大雪纷飞。他望着窗外飘飞的雪花,不由得诗兴,吟了一首《雪诗》:

即使是大诗人李白苏轼欧阳修也不能免俗,因此在他们篇篇绝世大作之余也有了这些充满趣味的小作品。或许有些是后人附会,但是无伤大雅之处,诙谐幽默之语,也足以让人会心一笑:

李白登黄鹤楼欲题诗,见崔颢《黄鹤楼》,搁笔叹服,于是做了这么一首有气魄的打油诗!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才华横溢,传说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有应对的打油诗。因兄妹二人长相各有特点,借此相互戏谑。苏小妹凸额凹眼,苏轼相阔络须。于是苏东坡作诗戏妹曰:

很夸张地形容其妹额头之凸,眼眶之凹。苏小妹也不示弱,作诗二首反唇相讥:

此首笑其兄满脸络腮大胡须,连耳朵和嘴巴都找不到了。然意犹未尽,又作一首讽其兄扁额马脸,眉间一尺:

宋代名臣吕蒙正出身贫寒,曾于春节时赊来猪头待客。猪头煮熟尚未起锅,债主即登门讨债,老吕囊中羞涩,结果债主将猪头拎走。吕蒙正作打油诗解嘲曰:

宋代曾巩、曾晔兄弟,早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每次都名落孙山,落第回乡。当时一些幸灾乐祸的人编了四句打油诗嘲笑他们。诗云:

这诗的意思是曾家兄弟,岁岁参加科考,年年扫兴而归,活像房檐下两只燕子,一双飞去又一双飞回,没有一个考上,结果只是空忙一场。

曾巩兄弟起初面对讥讽,羞惭抑郁,可是母亲始终在劝慰、鼓励他们,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从此,他们把别人的奚落置之脑后,锐意进取,潜心攻读。历经十五个寒暑的苦学之后,曾巩与三个弟弟、两个姐夫一道赴京应考,终于如愿以偿,一门六人全都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后来,曾巩更是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代诗僧寒山曾写过一首《瞒人汉》的打油诗,风趣逗人,流传至今。诗云:

诗中的“瞒人汉”指的是那种没有什么能耐,却硬要冒充了不起,打肿脸充胖子的人。这种人靠篮中水做饭、解渴,也能得意于一时,但不会永远得逞,最后必将现出老底,恐怕连打也打不肿、充也充不胖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史学家,自幼聪慧过人,思维敏捷。据说,司马光在幼年时,有一次,随两名学士登岭,途中二学士联句,洋洋得意,很瞧不起年幼的司马光,并言:“竖子亦能诗否?”司马光脱口而出,吟了一首《登山》趣诗:

前两句犹如小孩子的口语说话,显然没有什么深文大意,但形象逼真,趣味横生;后面两句先写登山情景,后写登山感受,从而突出主题。整首诗语言运用,亦庄亦谐,雅俗相济,韵味悠长。二学士听罢不由得大惊,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

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二)

(三)

(四)

什么是打油诗,为何叫张打油

打油诗相传为唐代南阳人张打油所创。一年冬天下大雪,张打油在县衙墙上写下《咏雪》诗: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写罢掷笔而去。这事被好事者报告县官老爷,县官立即派人把张打油找来,问:“你为什么在墙上涂鸦?”张打油说:“我张打油只知吟诗作文,不晓得胡写乱画。”县官听了说:“我也不追究你什么,命你以《南阳城被叛军包围,守将请求派兵解救》为题作诗一首,立马放你走。”张打油稍一思索,便高声说道:

天兵百万下南阳,

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夕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喊娘的喊娘。

县官听后,觉得诗虽称不上高雅,但亦算扣题即景,通俗形象,于是放了他。

宋代有一小官,肚里墨水不多,却爱附庸风雅。一次,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突遭滂沱大雨,只好到一破庙躲雨。不多会儿,雨过天晴,秧田地一片蛙鼓之声,他触景生情,在墙上写起诗来:“进得门来磕磕伞,出得门去蛤蟆喊,磕磕伞来蛤蟆喊……”第四句苦思冥想,不得要领,便离开了现场。这个小官刚走,大文豪苏东坡也从这儿经过,看了墙上的打油诗,几乎笑掉了大牙,随之补上一句:“笑煞眉山苏子瞻。”

旧时山东青州一状元及第,州府表示庆贺,宴后,天突降大雪,道台、府尹县令和新科状元以“雪景”为题联句取乐:

青州道台首句:剪断鹅毛空中舞,

府尹二句:山南山北不见土;

县令三句:琉璃碧瓦变成银,

状元末句:面糊糊了青州府。

元代有人写过一篇讽刺贪官的打油诗:

百千万贯还嫌少,

堆积黄金北斗边。

可怜大师无脚费,

不能搬运到黄泉。

不义之财贪得太多,黄泉路上一个子儿也带不走,阎王爷,牛头马面,有谁会要黄金白银的?他们只要纸钱。

明朝,南京牛首山一高僧志明和尚,曾作打油诗40首,其中一首曰:

春叫猫儿猫叫春,

听它越叫越精神。

老僧也有猫儿意,

不敢人前叫一声。

和尚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猫儿意”,可是,不敢人前叫一声,倒是敢写成打油诗,你说怪也不怪?

清代孙奕有一首打油诗,题为《醉作――偈示律门禅人》:

数尺鲁围大肚皮,

半边装酒半边诗。

有时好酒装多了,

飘出诗来不自知。

天下奇文!这位孙诗人比李白厉害多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是写出来的,人家酒喝多了,诗可以从肚皮里飘出来。

清代道光年间,陕西总督杨遇春进京游览卧佛寺,写了一首打油诗: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

清光绪时,有人写打油诗《咏剃头》:

闻道头可剃,何人不剃头;

有头皆可剃,无剃不成头。

剃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

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山东军阀张宗昌乃一介武夫,喜爱写打油诗,有一首叫《闪电》:

天上下来一火炼,

莫非玉帝想抽烟;

如果不是想抽烟,

为啥下来一火炼。

张宗昌还有一首名为《泰山》的诗,据说是“天才”之作: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若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他还有一首打油诗粗糙不文,但别有一股草莽之气:

大炮开兮轰他娘,

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1930年,山东省韩复榘去游趵突泉,见三个斗大泉眼浪花四溅,声若隐雷,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的他,竟装斯文,写下咏趵突泉的打油诗:

趵突泉里常开锅,

就是不能蒸馍馍。

趵突泉,泉趵突,

三个眼子一般粗,

咕嘟咕嘟咕嘟嘟。

《张恨水散文》卷三82页有打油诗,是为在墙上乱涂乱画者题照的:

抬头才见喜洋洋,

想见诗人丈二长;

不是诗人长丈二,

如何放屁在高墙。

鲁迅先生有一首打油诗题为《南京民谣》,写得十分传神:

大家去谒陵,

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

各自想拳经。

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揭露了国民党统治时期,京城“大人物”之间明争暗斗的恶行。

我党早期革命家夏明翰写过一首打油诗,讽刺军阀,流传很广:

眼大善观风察色,

嘴阔会拍马吹牛;

手长能多捞名利,

腿软好屈膝磕头。

这首小诗把那些军阀刻画得入木三分。

(金卫东荐自2007年12月7日《中国档案报》)

■责编:周正旺

生活中有很多打油诗,“打油诗”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打油诗由来之一: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

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什么是“打油诗”?

大家都知道打油诗,都知道打油诗是指一种不讲平仄韵脚,用幽默通俗的词语和短语写成的诗歌体裁。但是打油诗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叫打油诗?说来话长。据说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我们在河东的时候领导安禄山造反,企图推翻唐力江山。叛军势力强大,攻城破寨,很快就打到了南阳。南阳太守见贼兵攻城,十分焦急。

无事可做时,一个诗人来到太守府,在屏风墙上写了一首诗:?百万贼兵被困南阳,无救无粮。总有一天,这个城市会被打破,哭爸爸,哭妈妈。?太守听后哭笑不得。经询问,此人姓张大有。自此,张成名,?打油诗?的名头不胫而走,于是有了打油诗的诗体,打油诗由此而来。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词十法》记载了张大有的短篇。有人考了资格证,张大有是元朝人。

明代杨慎在《圣安外集》中说:唐代有一位作家叫张大有,他的诗或俗而滑稽,或含讽刺意味,被称为?打油诗?;也有人说,明朝时期,李氏三兄弟在南洋卖油谋生,他们被称为。也有人认为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张?,?张?实际上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一些民间作家的总称。自然,大多数人还是普遍认为?张大有?是唐代的一位作家。史书上没有记载一个人的故事,一些笔记本和文人诗词里也有记载,大部分都是一模一样的。

《辞海》所阐释的油诗是一种诗体。根据易的《楚辞新著》,觉和张都会写诗。张大有(唐代)《雪诗》说:河是一般的地方,井里有黑洞,有白黄狗,有肿白狗。(参见沈《登祖堂集》)这些诗都是俚语,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有时还暗含饥饿和嘲笑,后来人们称之为?打油诗?六九天的大雪纷飞,正逢玉女落琼瑶。一天,天气好的时候,扫帚做扫帚,铲子做铲子。这位高级官员非常生气。他用他关于他是谁的歪歪扭扭的诗在墙上作画。他立即发出指示,要找出造物主,并就罪进行多次辩论。一个包打听向前告诉我,?大人不需要查。别人写这种诗不容易。一定是张大有。?这名高级官员立即下令逮捕张大有。

诗霸是谁

打油诗原是旧体诗的一种,内容、词句通俗诙谐而不拘于平仄韵律。这语类诗通俗易懂,且幽默诙谐,有时暗含嘲讽。现在一些人仍喜用打油诗来抒发自己所感、所想。

打油诗据说为张打油所创。唐代南阳有个文人叫张打油,他喜欢写诗,却美不按当时作诗要遵循的“平平仄仄平平仄”等严格的规定去写,而是兴致一来,信口吟唱,不过倒也十分通俗易懂,而且经常使听者捧腹大笑,平民百姓非常喜欢。有一年冬天,村里下了一场大雪,张打油一时兴起,就吟起诗来: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难说怎么高明,但能抓住眼前景物,既通俗又形象,描绘出了雪中景物的特点,“张打油”的名字就在附近传开了。

第二年冬天,南阳的参政巡视乡间,适逢大雪难归,住在一个败落的官宦家里。郊野之地,无甚观赏,住了一日,便觉无聊,于是有人想到张打油,若让他前来咏诗取乐,岂不逍遥?参政即刻派人把张打油叫来,问道:“你能作些什么诗?”张打油回答说:“看见什么,或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没个定准。”参政说:“现在大雪纷飞,那就以此为题吧!”张打油稍加思索,即口吟诵起来:

六出飘飘降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头两句颇有诗味,“六出”即雪花呈六角形;后面几句虽然俗气,但快口说出,一气呵成,也还不错。于是,参政赏其白银二两。

后来,安禄山叛乱,攻打南阳,当时南阳城被叛军围困,求朝廷派兵增援,朝廷却迟迟不发救兵,南阳城形势危急,参政老爷焦急不安。这时,张打油正在城里一个亲戚家读书,面对紧张的局势,便去求见参政老爷,说是作诗逗趣,以解其闷。张打油以时事为题,吟道:

天兵百万下江南,

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南阳城内缺粮草,外无救援,想到破城之日的惨状,参政失魂落魄,束手无策,何等狼狈!

从此,张打油的名声传得更远了。后来,人们就把类似张打油这种通俗浅显的诗称为“打油诗”。

搞笑幽默风趣的打油诗

诗霸一般指打油诗的“鼻祖”张打油。

据说张打油是河南南阳人,张记油坊的老板,他在打油之余,还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写诗。他的作品不事雕琢的,妙趣横生,通俗易懂,深受百姓喜欢,大家称为"打油诗"。张打油在大雪天作了一首咏雪诗:天地一笼统,地上黑窟窿。黑狗变白狗,白狗身上肿。此诗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生动,传神,诙谐。从此奠定“打油诗”地位。

有一年冬,某官去祭奠宗祠,看见粉刷雪白的照壁上写了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官员问这是谁干的,旁人皆说,不用问,必是张打油的作品。当时南阳被围,请禁兵去救,张打油写诗曰:天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爷的哭爷,哭娘的哭娘。张打油从此远近闻名。

诗神和诗狂。

“诗神”是指北宋诗人之首苏轼。苏轼诗、词俱佳,词更是堪称史上第一人,苏轼不仅可称为“诗神”,更可称为“词神”。苏轼名诗较多,代表作有《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等。北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狂”一般指“四明狂客”贺知章,他性格开朗,豪放,广交好友。贺知章和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和李白、张旭、李适之等合称“饮中八仙”;和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并称“仙宗十友”。

贺知章的代表作有《咏柳》、《回乡偶书》等。唐朝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打油诗搞笑幽默风趣,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

(一) 生活也有烦恼,

? 不知如何是好。

? 爬上高山一望,

? 大都随风吹跑。

这首打游诗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二 )? 木叶次第黄,

? 秋风渐渐凉。

? 闭门读闲书,

? 任人到处忙。

释义:秋日转凉时,门外落叶纷纷,任别人再如何忙碌,我只在屋内拿本书静静品读,最是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