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大全及解释6000个_历史成语大全及解释6000个字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历史成语大全及解释6000个”的理解。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带古的四字成语大全
2.成语积累及其解释100个
3.四字成语及其来源
带古的四字成语大全
1. 四字古成语大全
古四字成语 :
古今中外、
古往今来、
名胜古迹、
年逾古稀、
古色古香、
亘古不变、
万古长青、
食古不化、
千古绝唱、
稀奇古怪、
千古罪人、
年近古稀、
谈古论今、
古肥今瘠、
刁钻古怪、
通达古今、
反本修古、
超今冠古、
一古脑儿、
留芳千古、
沉雄古逸、
今古奇观、
不今不古、
风流千古、
洞鉴古今、
古琴价高、
孔壁古文、
不期修古、
博览古今、
古调不弹
2. 古代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瞻前顾后zhān qián gù hòu 出处楚·屈原《离骚》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
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永垂不朽yǒng chuí bù xiǔ 出处《魏书·高祖纪下》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未雨绸缪wèi yǔ chóu móu 出处《诗经·豳风·鸱鸮》 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
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万人空巷wàn rén kōng xiàng 出自 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 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
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 出自《 列子》 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
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
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化险为夷huà xiǎn wéi yí 出处唐·韩云卿《平蛮颂序》 原指将险阻化为平坦;后多指使危险转变为平安。
夷:平坦;平安。兢兢业业jīng jīng yè yè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
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一言九鼎yī yán jiǔ dǐng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
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成语: 三顾茅庐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解释: 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
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
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3. 带阴阳两字的四字成语大全颠倒阴阳 犹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燮理阴阳 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阴阳怪气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调和阴阳 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
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调理阴阳 犹言调和阴阳。
阴阳惨舒 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
指四时的变化。 阴阳交错 指把阴和阳搞差了。
后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阴阳易位 阴和阳交换位置。
比喻君弱臣强,君为臣所制 阴阳两面 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耍两面手法 阴阳之变 早晚和季节的变化。
4. 古代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你的意思是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吧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5. 成语第四个字是古人心不古、
彪炳千古、
信而好古、
不期修古、
爱素好古、
通今达古、
风流千古、
厚今薄古、
引经据古、
流芳千古、
乐道好古、
自我作古、
寸心千古、
富轹万古、
超今冠古、
卓绝千古、
还淳反古、
千秋万古、
通今博古、
察今知古、
独有千古、
贯穿今古、
攀今揽古、
攀今吊古、
论今说古、
还朴反古、
不今不古、
笃学好古、
人生自古谁无死
6. 带古字的成语古字开头成语大全 :
古往今来、
古今中外、
古色古香、
古肥今瘠、
古调不弹、
古琴价高、
古貌古心、
古稀之年、
古调单弹、
古今一揆、
古为今用、
古圣先贤、
古今一辙、
古井无波、
古语常言、
古人诚不我欺、
古来今往、
古古怪怪、
古木参天、
古道热肠
成语积累及其解释100个
一、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二、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三、息怒停瞋: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四、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五、矫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六、喜笑颜开: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七、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八、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为。(形容人工技艺的精巧)
九、暮鼓晨钟:比喻能够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十、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十一、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十二、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十三、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十四、惊喜交集:交集:交错在一齐。又吃惊,又高兴。
十五、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工作。
十六、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十七、心平气和:情绪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十八、南辕北辙: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十九、欢欣鼓舞: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二十、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十分愤怒。
四字成语及其来源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2、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1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2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22、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5、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7、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8、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30、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31、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32、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3、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4、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6、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37、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41、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42、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3、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4、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45、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46、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8、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49、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50、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1、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52、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3、惠而不费 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54、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5、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6、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7、割鸡焉用牛刀也做“杀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58、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9、理屈词穷理:道理,理由;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60、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61、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6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3、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64、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5、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66、 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出处《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67、杀身成仁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8、善贾而沽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出处《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69、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70、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71、循序渐进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
72、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73、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74、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75、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6、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7、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78、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9、从井救人意谓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对别人并无好处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为。后亦用以比喻冒极大危险去拯救别人。出处《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仁人)焉。’其从之也?”
80、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 jí,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
81、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82、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83、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4、斗筲之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85、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86、六尺之孤:《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87、察言观色:《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88、风行草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於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
89、非礼勿视:《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90、克己复礼:《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91、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92、功亏一篑:《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93、先难后获:《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於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94、知者乐水:《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95、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96、行不由径:《论语?雍也》选择捷径的人,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走头无路。
97、箪食瓢饮: 《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形容颜回饮食简单安贫乐道。)
98、既往不咎:《论语?八佾》对於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99、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贱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100、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1. 四字成语来源解释
功成名就
成语释疑: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成语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旗开得胜
成语释疑: 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指日成功
成语释疑: 指不久即可成功。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
一蹴而就
成语释疑: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成语出处: 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2. 现代汉语四字词语的来源1、神话寓言:掩耳盗铃(《吕氏春秋》)、狐假虎威(《战国策》)、画蛇添足(《战国策》)、自相矛盾(《韩非子》)、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不畏艰险,不达目的不罢休。见《山海经》)、开天辟地、夸父追日《山海经》)、天马行空(才气纵横,毫无拘束。见《山海经》)、愚公移山、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杞人忧天、叶公好龙、画龙点睛、杯弓蛇影、画蛇添足、望洋兴叹、歧路亡羊、南辕北辙(《战国策》)、拔苗助长、鹬蚌相争、滥竽(yu35)充数、狐假虎威等。
2、历史故事:历史事件是指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的情况,后人对此加以概括,形成了成语。比如:一鼓作气(曹刿论战事,见《左传》)、图穷匕见(荆何刺秦王事,见《战国策》)、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事,见《史记》)、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事,见《史记》)、、三顾茅庐(刘备请诸葛亮事,见《出师表》)、东山再起(谢安隐居复出事,见《世说新语》)、请君入瓮(来俊臣治周兴事,见《资治通鉴》)、洛阳纸贵:左思《三都赋》构思10年写成,后风行一时,抄的人多以至纸也涨价,比喻著作风靡一时。
3、诗文语句: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典籍,经史子集各部中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语句,这是提取成语的重要求源。例如:爱屋及乌(《尚书》)、信誓旦旦(《诗经·卫风·氓》)、当仁不让(《论语》)、知己知彼(《孙子》)、奋不顾身(《报任安书》)、老骥伏枥(《步出夏门行》)、妄自菲薄(《出师表》)、情随事迁(《兰亭集序》)、虚无缥缈(《长恨歌》)、水落石出(《醉翁亭记》)。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瓜田李下:古乐府《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后来居上:《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4、口头俗语:民间俗成的成语一开始可能产生于口头,但后来被人广泛地引用,也是通过书面流传下来。不管它们是以什么方式进入书面语,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开始都是老百姓创造的。投鼠忌器:《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同病相怜:《吴越春秋》:“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狗尾续貂:《晋书·赵王伦传》:“每朝会,貂蝉盈坐,财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5、古代的民间歌谣。李代桃僵(本指患难与共,互相爱护;现指代人受过,互相顶替),《汉乐府·鸡鸣高树巅》:“桃花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nie51)树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扑朔迷离(表示错综难辨,模糊不清),《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千夫所指《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6、后世产生。例如:一干二净、一五一十、三长两短、四平八稳、五湖四海、七手八脚、十拿九稳、半斤八两、鼓足干劲、成年累月、排除万难、人山人海、古为今用、百花齐放。
7、外族借用。外来成语的借入大多同翻译佛经有关。比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想入非非、昙花一现、六根清静、梦幻泡影、衣钵相传、在劫难逃、大千世界、聚沙成塔、天花乱坠、不可思议、心花怒放、一尘不染、飞峨投火等,这些成语原来大多都与宗教教义有关。
3. 出自成语典故的四字词语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完璧归赵
一、负荆请罪
白话释义: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
二、毛遂自荐
白话释义:”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故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三、退避三舍
白话释义: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事: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在中原相遇,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一舍等于三十公里)。”
四、围魏救赵
白话释义: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故事: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就叫做“围魏救赵”
五、完璧归赵
白话释义: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蔺相如带着珠宝离开秦国攻取城池换;见秦王有诈;就靠着大智慧勇敢;最终达到使宝玉完好回到赵国。”
4. 出自成语典故的四字词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检举。
5. 求8个四字成语,要有典故和来历的对牛弹琴 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
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
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八仙过海 解释: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打草惊蛇 解释: 比喻由于行动不慎而使对方有了觉察与防范。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
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
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囫囵吞枣 解释: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 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画饼充饥 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
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发现一般的人才。
由于修养高,行为好,而有名的,是不应该厌恶他们。我以为主要的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
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辩,虚实混淆。" 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
惊弓之鸟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身伤心碎,使它心跳加速,两翼无力,体重失去平衡,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买椟还珠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守株待兔 基本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 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
6. 四字成语的来由一.来源于神话寓言
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例如: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
二、来源于历史故事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们凝缩成四个字的成语。例如: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四面楚歌 草木皆兵
破釜沉舟 完璧归赵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三、来源于古书成句
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古书中直接摘引原句;一种是经过加工的,或紧缩、或减字、或增字、或换字。例如:
①一鼓作气一《左传·庄工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瓜田李下一古乐府《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四、来源于群众口语
有不少成语来源于群众口头用的通俗而形象的俗语。例如:
①狼子野心一《左传·宣公四年》 :“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②千夫所指一 《汉书·王嘉传》 :“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7. 出自成语典故的四字词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检举
8. 四字成语:n开头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出处屏气凝神屏气:抑制呼吸;凝神:凝聚精神。
忍住呼吸;聚精会神。反义成语〖心不在焉〗拍案而起案:几案;桌子。
拍着桌子愤然而立。形容极度愤怒。
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反义成语〖悠然自得 泰然自若〗拍案叫绝案:几案;桌子;绝:独一无二。
拍桌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反义成语〖众 *** 谪 破口大骂〗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
形容人们因正义得到伸张;公愤得到消除时高兴愉快的样子。反义成语〖肝肠寸断 天怒人怨 悲愤填膺〗排斥异己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
又作“排除异己。” 排除万难排:排开。
排除重重阻碍;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反义成语〖瞻前顾后 踟蹰不前〗排山倒海排:排开;倒:翻倒。
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
原作“回山倒海”。排难解纷排:消除;难:危难;纷:纠纷。
排除危难;调解纠纷。现多指调停双方争执;解决纷乱。
反义成语〖播弄是非 搬弄是非〗攀龙附凤附:接触、依附。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反义成语〖敬而远之 视同路人〗盘根错节盘:弯曲;错:交错;节:枝节。树根弯曲;枝节交错。
形容纵横交错;密密麻麻。也比喻事物关系错综繁杂;难以处理。
反义成语〖简明扼要〗盘龙卧虎盘;盘旋;屈曲。盘屈的龙;卧居的虎。
常比喻隐藏的人才。盘马弯弓盘马:骑着马绕圈子跑;弯弓:拉弓准备发射。
骑马盘旋张弓欲射。比喻故作姿态而不付诸行动。
反义成语〖立竿见影 不得不发〗判若两人判:判断;评定;若:好像。评定一个人前后的表现;好像两个人一样;截然不同。
反义成语〖一如既往 半斤八两〗判若天渊相差悬殊;像天上和深渊那样不同。反义成语〖大同小异 相去无几 等量齐观〗庞然大物庞然:高且大的样子。
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反义成语〖微乎其微 微不足道〗旁观者清在旁边看的人比当事人清楚。
反义成语〖当局者迷〗旁门左道左:不正;门:派别;道:路。喻指思想体系。
泛指不正派不正经的东西。反义成语〖不二法门〗旁敲侧击侧:旁边;击:敲打。
在旁边敲打。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
反义成语〖直言不讳 直截了当〗旁若无人旁:旁边;若;好像。身边好像没有人。
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反义成语〖众目睽睽〗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反义成语〖理屈辞穷〗。
好了,今天关于“历史成语大全及解释6000个”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历史成语大全及解释6000个”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