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意思

2.《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中“予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

3.“屌丝”到底是什么意思?

4.子张问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 行寡

5.你有邪*,万恶*为首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自渎是什么意思_自念什么

有些人的习惯是:严格要求别人,坚决放任自己。他们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讲起来条条是道,做起来特别难看。要求别人这样那样,句句话都在理,可他们自己却做不到。这种强求他人的霸道行为,是孔子所反对的,他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你先按自己说的做了,做好了,别人才会见样学样。孔子还进一步说:“己有之而后求诸人,己无之而后非诸人。”自己拥有某种品行,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具备;自己没有某种缺点,才有资格要求别人纠正。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 对一个有志者来说,当然应该追求超乎常人的能力和品格。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不是要求别人做得跟自己一样好,而是要求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它有三个要点:

第一, 以身示范,行不言之教。 跟孔子同时代的老子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意也是提倡用自己的行动引导他人的善行,而不是喋喋不休地教别人做什么、怎么做。无论古今中外,“以身示范”都是最好的教育。 春秋贤臣晏子就是一个懂得“行不言之教”的人。他认为治理天下,应该以节俭为本,力戒奢侈之风。他每天上朝,都坐着一辆旧车,驾着一匹瘦马。有一天,齐景公看不过意了,就问:“嘿,难道给您的俸禄还少吗?为什么您的车马糟糕到这种程度?” 晏子回答说:“依赖您的赏赐,才能保证我的家人以及与我交往的朋友们都能过日子。我穿得暖、吃得饱,车子旧一点、马瘦一点,已足够使用,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齐景公不忍心让他乘坐旧车瘦马,就派一位官员送给晏子一套高大华丽的车马。晏子不肯接受,送来三次退回去三次。齐景公召来晏子,赌气说:“您不接受车马,我也不坐马车了!” 晏子说:“您派我监管文武百官,我尽量节省生活上的享受,给齐国人民做一个表率。就是这样我还怕自己过于奢侈、行为有失检点。现在,您在上面坐华丽的车马,我在下面也坐华丽的车马,老百姓看见了,可能贪图享受,轻视道义,不检点自己的行为。这样,我就没有办法去禁止他们了!” 晏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齐景公馈赠的车马。 晏子不仅懂得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善行,也懂得用自己的行为制止恶习。当时,齐国人流行一种:用车轴互相撞击。这种不仅容易损毁车马,也经常造成身体伤害。官府明令禁止,却屡禁不止。晏子很担心这件事,就造了一辆新车,配上良马,出门时和别人的车轴相撞,他故意叹息道:“车轴相撞是很不吉祥的。这大概是我祭祀时不够虔诚,为人处世不够庄重的缘故!”于是下车,丢掉车子走了。从这以后,齐国人就不再用车轴撞击取乐了。 晏子身居高位数十年,始终以身作则,齐国的风气大为好转,受到诸侯们的尊敬,由此可见”不言之教”的功效。 用制度禁止一件事,自己却不以身作则,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要感化下属的心,没有比身教更好的了。美国企业家亚瑟·布里恩所说:“位居领导位置的人需要许多天赋的才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在现代社会,普遍讲“”,讲“人性化管理”,用强制手段逼迫别人去做什么,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以身作则的引导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 不必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 在品行与操守方面,你只能要求自己做到更好,不必期待别人比你做得更好。你自私自利,怎么能要求别人慷慨大度呢?你贪生怕死,怎么要求别人视死如归呢?有人发表文章,大力提倡见义勇为。说得倒是动听,可是他遇到坏人坏事,就吓得屁滚尿流,义没有了,勇也不见了。这怎么能让人相信他的话呢?必须“先行其言”,做个样子给人看,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春秋时,赵简子亲率三军讨伐卫国。发动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安全的地方,击鼓下令冲锋,却发现士兵们都畏缩不前。他扔下鼓槌,感叹道:“唉!士兵们竟然已经坏到这种地步了!” 烛过听到他的叹息,摘下头盔,横拿着戈,走到他面前说:“这不过是您自己没做好罢了,士兵们并没变坏!” 赵简子勃然大怒,拔出剑,架在烛过的脖子上,喝道:”我不委派他人,亲自统率大军上前线,你还说我没做好。你说,我什么地方没做好?” 烛过面无惧色,答道:”先君献公,即位才五年,兼并了十九个国家,用的就是这样的士兵。惠公在位两年,纵情声色,残暴傲慢,秦国趁机偷袭,我军大败而逃,用的也是这样的士兵。文公即位三年,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围困卫国,攻占曹国,名扬天下,成为霸主,用的也是这样的士兵。所以我说您没做好,士兵们并没有变坏。” 赵简子恍然大悟,收起剑说:“多谢您的指教,我明白了!”他离开了安全之所,站到弓箭的射程之内。结果,只击鼓一次,士兵们便攻上了城墙,大获全胜。 赵简子重赏了烛过,并感叹道:“兵车千辆,不如烛过一言!” 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不好的将军,没有不好的士兵。将军好不好,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他能否以身作则。自己怕担风险,想让别人替自己卖命是不可能的。 无独有偶,齐国名将田单也有过赵简子相同的遭遇。田单曾率数千孤军,死守两座孤城,抵挡燕国大军的进攻,最后反败为胜,一举收复全部失地。 田单功成名就后,权力富贵随之而来,他对自己的才能也十分自信。有一年,田单出任齐国主将,率领十万大军,准备进攻翟国。行前,他去拜访仲连子。仲连子说:“您这次攻打翟国,一定不能攻下。” 田单不以为然,说:“我曾经凭借即墨这座小城,收复了整个齐国,为什么攻不下小小的翟国?” 田单当即上车离开了,不想再跟鲁仲连说话,并决心一战成功。可是,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三个月,仍没有攻下翟国,齐军却伤亡惨重。田单害怕了,又去拜见仲连子,问:“您怎么知道我攻不下翟国?” 仲连子说:“你坚守即墨城时,坐的是盛土的草器,站起来就拿起工具干活,事事做士兵的表率,还激励士兵说:’如我们的宗庙没有了,我们灵魂将要归向何方?’所以,将帅们有必死的决心,士兵也没有逃生的念头。现在,您东边有掖邑的封地,西边有淄上的财宝,身上系着黄金腰带,富贵无限,春风得意,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喜欢生存,讨厌死亡。所以我料定你攻不下翟国。” 田单明白了。第二天,他脱下盛装,缠起头发,挺立在矢石纷飞的危险地方,拿起鼓槌,亲自擂鼓助威。结果,翟国很快就攻下来了。 行动比诺言更响亮,身教比言教更有效。要想塑造别人,先得塑造自己;要想鼓舞士气,先得鼓足勇气。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只有做得比别人更好,别人才可能做得像你希望的一样好。

第三, 榜样不要树得太高。 你”先行其言”,要让后面的有能力“从之”,这样才能达到引导的目的。你所做的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能力范围,只能算是一项特技,很难普及到每个人。打个比方,乔丹在篮球场上玩“飞人”,球迷们都觉得好,想学学得了吗?所以,你想引导他人,一定不能超出大多数人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 孔子非常注重榜样的群体效应。鲁国曾经规定,赎回在外国当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到国库领取赎金。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了人,却退还了赎金。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子贡错了啊。圣人做事,可以移风易俗,教化可以施给人民,不仅适于自己。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贫穷的人多,把人赎回后领取赎金,跟子贡相比就显得不廉洁了。不领取赎金,就没有人愿意再赎人了。所以,鲁国人不会再赎人了。” 又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救起了一个落水儿童,孩子的父亲为了感谢他,送给他一条耕牛。子路高兴地接受了。孔子听说这件事,夸赞道:“子路做得对,从此鲁国人都会乐于救人了。” 过去,中国人老是喜欢把一些大公无私、不爱钱又不怕死、好得不得了的人搬出来做榜样,这跟给他们立一个神位差不多,是不会有多少人“从之”的。树立榜样的目的是引导他人的善行。如果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榜样所能做到的事,就失去了意义。只有让大多数人能够实行,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意思

原文: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

子张问如何求禄仕。先生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出处:《论语·为政》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此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章、492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编纂者

永平元年(公元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徐防言,当重师法,系思想史一关节。又云“《论语》不宜射策”,则知其时《论语》之地位尚不高。

后赵岐于《孟子题辞》有“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论语》者,《五经》之錧鎋,《六艺》之喉衿也”之说。

宋儒则尊颜回,有“孔颜之乐”。小程子伊川曾作《颜子所好何学论》。使《论语》地位大大提高。

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而后十篇中的《先进》、《颜渊》等篇,答大夫之问也皆作“孔子对曰”,故怀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去圣未远,礼制方明;

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其时卿位益尊,卿权益重,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故不能无异同也”。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阳货》篇子张问仁,《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于孔子”,与《论语》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之他书者”。[ii]受崔述的影响,以后学者继续从《论语》前后十篇用语、称谓的差异对其成书作出判断,有学者甚至认为《论语》最初只有单独的篇,其编定成书,要在汉代以后。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转引郑玄注云:《论语》“仲弓、子游、子夏等撰。”这一说法在郭店简中得到旁证。郭店一号墓不晚于公元前300年。郭店简“《语丛·三》简引述《论语》,更确证该书之早”。《语丛·一》引用子思子《坊记》内容,而《坊记》还引用过《论语》的内容。“《语丛》摘录《坊记》,证明《坊记》早于战国中期之末,而《坊记》又引述《论语》,看来《论语》为孔子门人仲弓、子夏等撰定之说还是可信的。”

孔子弟子中,有子代孔子,以所事孔子事之,称子并不奇怪,子指老师,对儒家学子除了师承之外亦有掌门人之意。除了孔子,有子,曾子,冉子、闵子亦称子,冉子、闵子早逝,故师承的儒家掌门,只能是曾参,故代有子者只剩曾子有可能。颜回,虽然被尊奉,但由于早死,没来得及收徒,不是弟子记载,故不称子,可能是家人所记。原宪,膝雕开,虽然收徒,世称子思子,膝雕子,但论语所记,亦不是弟子记载,故亦不称子,多半是师兄弟偶而提及。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中“予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不可以用相貌来判断,海水不能用斗来衡量。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成语解释]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典故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译文: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然后想到:‘人不可以用相貌来判断,海水不能用斗来衡量!’”

[近义词]人不可貌相

[反义词]以貌取人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反义词:以貌取人

[成语解释]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典故出处]近现代·郭沫若《涂家埠》: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

[近义词]表里如一

[反义词]量才录用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屌丝”到底是什么意思?

原文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评析

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

子张问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 行寡

吊丝(屌丝)一词爆红网络。“吊丝”最初被定义为出身卑微的年轻男性,“穷矮丑”成为他们的形象,与之对应的“高富帅”。专家称“吊丝”的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由下而上地对主流话语、价值观进行反抗。“吊丝”所反映的集体焦虑,折射当下社会问题。

蜘蛛侠,典型的“吊丝”

“高富帅”的代表蝙蝠侠

女神

他们没钱,没背景,没未来;

自嘲“穷丑矮挫胖笨撸”;

在“高富帅”面前,只有“跪”叫爷的命;

鼓足勇气跟“女神”搭讪,只换来一句“呵呵”;

因而他们宣称:我就是这副样子,再怎么差都无所谓了……

A

自称是“吊丝”

2011年10月中旬,正当大洋彼岸的美国年轻人气势汹汹地占领华尔街时,在中国大陆的网络上,一个新词“吊丝”(也写作“屌丝”)在悄然诞生。谁又能料到,4个月后,这个词不但占领了中国大陆互联网,还“占领了”。

“吊丝”最早出现在百度贴吧的李毅吧。足球运动员李毅曾经说他护球很像亨利。因为亨利被称为亨利大帝,所以网友戏称李毅为大帝,于是李毅吧被称为“帝吧”、“D吧”。作为他的粉丝,常在贴吧聚集的网民也自称为“D丝”。

在争吵不断的网络社区中,有人把他们这个称呼中的“D”解为“吊”,以嘲讽的语气称他们“吊丝”。而李毅吧的球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此领受下来,从此以“吊丝”自称,附加上无奈和自嘲的意味。这个词开始爆红。

从贴吧到微博,从社交网站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用语,“吊丝”一词如同从石头里爆出来一样,迅速密布网络,无处不在。如今,以“吊丝”自居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再限于球迷。

今年2月20日,大量自称“吊丝”的中国年轻人,以留言评论的方式占领了美国总统的Google+主页,一眼望去,仿佛成了中文版。更有国外用户直呼中国网民占了位,他们跟总统插不上话,以致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关注。

B

“吊丝”的定义在不断拓展

事实上,“吊丝”一词的定义也在不断拓展。近日,它更被用在外国电视剧的剧名翻译中。一出来自德国的喜剧小品被译为《吊丝女士》,在网络上广受欢迎,其实该主角表演夸张,更似女版憨豆先生。另一方面,一部片名完全为平名的日剧《桃花期》,也因被网友命名为《吊丝的逆袭》而吸引到不少眼球。

“他们让我感觉像是一群躁动不安的年轻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把这个网络亚文化现象概括为“一场语言的狂欢”。伴随着“吊丝”一词的产生,不少具有高度风格化和模板化的“吊丝文”,在乐此不疲的年轻人群体中流传。

“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来划分的话,吊丝应该是包括了赤贫人群的一部分,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产业工人、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总的来说属于社会的中下层。”在文字阐述中,“吊丝”起初被定义为一众出身卑微的年轻男性。

他们当中有的十载寒窗考上大学,等真正工作后却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读书无法改变自身的经济窘况;有的初中辍学,进城务工,或成了发廊小工,或成了网吧网管,更有成为搬砖工人,或是无业游民,以自由职业者自居。他们都与城市的繁华距离甚远,领着微薄的薪水,过着唯有方便面、火腿肠果腹的生活。

他们一直默默无闻,不是有志青年,不是职场精英。读书期间上课坐在最后一排,在餐馆吃饭总是躲在角落里。如果非要在简历上写上受过何种奖励,或许只能填“获得过‘再来一瓶’奖”。他们往往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C

吊丝,处于恋爱食物链的最底层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吊丝文”都围绕在女性身上。在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眼中,异性是他们的狂欢中最为关注、最有文章可做、也最容易产生共鸣的话题。“在虚拟、匿名的网络空间上,任何人都可以放心地说出自己最内在的需要,而这些需要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启齿。”

他们喜欢用“穷矮丑”3个字描述“吊丝”的形象,而与之对应的自然就是“高富帅”。女性是“吊丝”与“高富帅”之间最主要的矛盾。这3个简单直白的形容词概括了“吊丝天敌”的特征,身高、财富、相貌等择偶条件上的完美无缺。“高富帅”的男人往往会博得众多女性的青睐,在恋爱、婚姻中获得成功。

无论“吊丝”是否进入社会,对于他们感情生活的描述,都始于校园,并深具校园特征。而女性的角色总是分外单薄,无非就是“土肥圆”,“黑木耳”(指性经历较多的女性),“白瘦美”3种类型。

典型的“吊丝爱情故事”俨然一个结构简明的恋爱食物链,而“吊丝”处于恋爱食物链的最底层:“高富帅”和“白瘦美”门当户对;“土肥圆”当然也喜欢“高富帅”,不过却不入“高富帅”法眼,只能从实际出发,对“吊丝”示好“吊丝”却看不上;“吊丝”真正追求的是“黑木耳”,但“黑木耳”却只对“高富帅”情有独钟,最后被“高富帅”抛弃之后,才施舍一般地接受“吊丝”的追求,而此时的“黑木耳”只不过是为了给肚里的孩子找个爹。

柯倩婷认为这些描写具有高度的标签化倾向。“他们以外貌为女性打分,分出三六九等,但在具体描述上却是面目模糊,更没有个性或个体,”柯倩婷认为,“他们的个体都被简化和模糊。”作为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她进而批评,这种对女性的认识非常极端,类似于传统文学作品中,把女性简单粗暴地划分为贞女与*妇两个对立面。

D

压力当前,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吊丝”

“尽管它的背后同时反映着诸多现实问题,但情感故事是其中最容易吸引人的,”柯倩婷对羊城晚报记者说,“这类亚文化中逗趣的形式很吸引人。”“吊丝”的共鸣不仅仅在于年轻男性当中,很快,女性网民也不甘于年轻男性垄断“吊丝”这个自我嘲弄的模式。当柯倩婷看到“女吊丝”与“高富帅”之间的对话时,感到相当好玩,并坦言自己和朋友在某个方面也是“女吊丝”。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朱崇科同样坦承,若自己现在还是学生,在某个方面也是“穷吊丝”。“这样可以让人活得不那么累”,朱崇科认为,“吊丝”的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由下而上地对主流话语、价值观进行反抗。自称“吊丝”让很多人找到自我解嘲和宣泄压力的途径,这也是它传播之快的原因。

事实上,“吊丝”绝非中国大陆特产。在中国大陆“吊丝”火爆之前,分别经历经济低迷和金融风暴后的日本和香港地区,早就开始盛行“宅男”、“毒男”、“电车男”。尽管内涵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在生活、工作、爱情和家庭中不如意的一群男人,是各自社会中的男性“弱势群体”。

在香港,18岁前从未拍拖、每年都自己一个人过生日、月薪低于6000元……这些物质和感情生活的硬件是香港常见的“吊丝”标准。

香港“吊丝”中,逃避社会是常见的表现。这些年轻人被称为“隐蔽青年”。在结束学业后,由于能力不足或缺乏信心,他们存有放弃找工的念头,大部分时间留在家中,通过上网浏览网络社群,或玩电子游戏来慰藉自己。更有甚者,产生厌恶社会的情绪,做出自杀、犯罪等过激行为。

而“毒男”一词源自“独男”,表现为“明明自己对异性很有兴趣,却从来不敢行动”,每天只躲在计算机后面幻想与自渎。他们同样缺乏自信心,不懂异性间的相处之道。或因性格内向,或因样子长得不够好,而自尊心过强;或因经济问题,觉得自己底气不足。

在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战后出生的婴儿潮演变为迷惘的一代,他们同样面临信仰迷失、价值观重建的问题。

自工业化以来,在世界各地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加剧分层的过程中,不适应的群体往往容易产生失落感;当腾飞的经济增长放缓,甚至戛然而止、倒退,原本对未来信心满满的年轻人,甚至整个社会则会产生集体焦虑。

一部德国电视剧,剧名被译为《吊丝女士》,立即广受欢迎

E

吊丝,反映的不是简单的青春情绪,

而是集体焦虑

“吊丝”所反映的集体焦虑,不仅是文化问题,更是当下中国社会问题的折射。有学者认为,“它并不是简单的青春情绪,而是现实社会矛盾不断堆积的征兆。”

据统计,2010年我国15岁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7%。

有心理专家分析称,“蚁族”是焦虑情绪最突出的人群。他们当中很多人是从农村考上大学出来的,家里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他们要买车买房。而在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朱崇科看来,今日社会利益集团成形,大量中下层社会出身的青年挤不进上升通道。

近日,一份有关部委针对毕业后低收入大学生聚集群体(“蚁族”)的调研报告显示,接近九成的“蚁族”属于“穷二代”。有评论认为,这些青年人是相对弱势的城市群体,在高收入行业,或许缺乏竞争力,但他们最缺的是社会和家庭背景。

“婚恋中的现实压力,加剧了这个群体的焦虑情绪。”柯倩婷指出。“吊丝”的狂欢背后有明显的失落情绪。在今年两会期间,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剩女是个伪问题,剩男是个大问题。”有人预计,到2020年左右,适婚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所前所长景天魁就此问题表示,“剩男”的基本特征是自身经济、文化处于劣势,多处于婚配中的被动地位。这些找不到配偶的适婚男性,陷于劣势地位,没有话语权,更需要关注。

可以说,这种最具有“吊丝”特征的群体焦虑既没有退路,又没有前途。“吊丝”不过是以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姿态尝试发出劣势群体的声音,因而才有自嘲,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曾被批判和抛弃的阿Q重新附体,并成为时代自我安慰的精神”,长期研究鲁迅的朱崇科表示,物质上的贫穷,压缩了年轻人的视野和雄心,但自称“吊丝”,并不应该成为生活中的某种借口。

当美国年轻人接过祖辈的反叛精神,面对金融资本的掠夺,走上纽约街头宣泄不满的时候,中国的年轻网民正在进行一场“语言狂欢”,从而逃避现实的压力。绝非中国特产的“吊丝”,极具中国特色。

你是吊丝吗?

这些是网友总结的吊丝特征。特别提醒:躺着也中枪的几率极高,不信你瞧瞧。

身高:1米68是极限;

收入:一线城市不超过2000元,二线三线不超过1500元;

手机:华为、NOKIA5230、5233、金立、天宇、山寨机;

长相:2分-4分;

饮料:康师傅系列、脉动、鲜橙多、快活林;

食品:康师傅系列、鸡蛋灌饼、豆浆、油条、包子、馒头、牛肉面、回锅肉炒饭;

发型:平头,刘海很长或奇形怪状的发型,碎发;

衣服鞋子:真维斯、李宁、德尔惠、乔丹、361度、地摊货、淘宝便宜货;

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受挫,在网上就装牛逼,不管政治、医学、体育,还是天文,都是“专家”,并且爱说:我以前怎么怎么样,或我在××干了××年;

胆小猥琐,看见7分女就脸红,不敢说话;

无女友;

坐位置一定要选在后面,迟到了总想从后门进,害怕“高帅富”和“女神”的眼光;

讨厌别人用照相机拍自己;

不敢进入高档的美发屋和装修华丽的地方,进星巴克手都不知道放哪好;

在生活中充当小丑类角色;

不敢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也不敢穿戴特别潮的衣服和饰品;

喜欢看,特别是YY、休闲。经常把自己幻想成或者**里的英雄;

没有特长,平平淡淡;

不爱运动,要么瘦得和,要么肥得坐下肚子的肉要堆三层;

自己觉得自己最牛逼,先知先觉,大智大勇,别人都是2B,看不透的SB,其实自己才是SB;

历史、政治考不及格,还经常到网上侃历史和政治,仿佛自己是学者;

拥有“美国梦”(留学,出国,移民),但只能是做梦。

日本吊丝和美国吊丝

吊丝绝非中国特产,在日本,总待在家、迷恋网络和游戏的“宅男”和不思上进、缺乏热情和活力的“干物女”,显然也是吊丝一类。

在美国文化中,Loser(失败者)是一个较严重的词,常指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能力的“输家”。这一称呼是对人莫大的轻视和打击。不过,和中国的吊丝登堂入室一样,美国的年轻人也越来越不在乎做一个loser,代表消费一代的摇滚乐手Beck甚至戏谑地唱道:“Im?a?loser,baby,so?why?dont?you?kill?me?”(我是个失败者,亲,你干吗不杀了我?)

链接

吊丝、女神、高富帅之间的经典对话

(女神是“吊丝”对自己心仪女生的专称;而与“吊丝”相对的专有词汇则是“高富帅”,它形容男人在身高、财富、相貌上的完美无缺)

女神:你吃饭了吗?

吊丝:吃过了!

女神:能陪我聊一会儿吗?

吊丝:嗯,你怎么了?

女神:不好意思,发错了!

吊丝:你吃饭了吗?

女神:吃过了!

吊丝:能陪我聊一会儿吗?

女神:我吃饭去了,88。

男吊丝想跟女吊丝约会。

女吊丝:再说吧,我不知道有没有空(故作矜持,抬高身价)。

男吊丝:那算了,下次吧。

女吊丝:……(你再问一下能死啊!)

高富帅:在不?

女神:在啊!怎么了?

高富帅:晚上出来玩!

女神:好啊好啊!请我吃什么?

高富帅:再说吧。晚上6点在××门口见。

女神:你来我家接我吧。

高富帅:不了,下午有事。

女神:好吧,晚上见啊。

高富帅:今晚一起吃饭吧。

女吊丝:好啊好啊!

女吊丝精心打扮两个小时,穿上过年的衣服,到了一看,是全班聚会。

女神:在吗?

吊丝:在啊,怎么了?!

女神:你爱我么?

吊丝:(两眼放光)爱啊爱啊!

女神:哦,呵呵,没事。

吊丝:在吗?

女神:(隐身)。

吊丝:睡了啊?晚安,做个好梦哦!

吊丝:好久不见了,最近好吗?

女神:你是谁啊?

吊丝:我是××啊,你不记得了?

女神:呵呵。(羊城晚报)

你有邪*,万恶*为首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四书章句集注》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颜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曰耕也馁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

邪*包括婚前性行为、sy、看**录像、与非妻子以为的人发生性行为、非合适地点时间方式发生性行为。

现代人的观念比较开放,其实有时候开放得有些过头了。比如,婚前行为这一点,对于女子嫁人肯定会被男士嫌弃,所以男士不应该这么做,女子应该保护自己。sy和**录像,伤害精气,比如看的时候,脑子里不断想着这种东西,而sy也是有成瘾性。

不要相信sy无害论,你让那些说sy无害的人坚持一个月不sy,他们做不到的。

万恶*为首的意思是说,邪*极度伤害自身的正气,通常邪*的人会有:身体上腰酸背痛头脑昏沉气虚体弱等毛病;气质上猥琐昏暗;运气上比较背;行为上性情乖张容易发怒。

从科学上说,邪*过多,肾脏负担重,所以心火没有办法用肾水浇灭,身体就亏损,肝火旺盛,而且正气不足,所以对人说话,也没有底气,因为丹田的阳气损耗掉了。

随后从社会角度来说,邪*重的地区,治安肯定不好。

最后从玄学上说,邪*损阴德。

自古道“万恶?*为首”,很多人很困惑:*真的那么可怕吗?难道*比、放火、还更可恶?况且“性”乃人之天性,为什么要去压抑甚至泯灭它呢?

其实,“万恶*为首”的*,通常指的是邪*,邪*是指“一切不正当的性行为”,通俗地讲,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认可的男女关系及自渎性行为(手*及同性),均可理解为“不正当的性行为”。许多人认为这是最为“享受”而令人欲罢不能、最能令凡夫俗子飞蛾扑火地做出一些不知廉耻、丧失理智、无良无德的事情来,故“万恶*为首”。

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一旦播下了邪*的恶的,早晚必会收获损德削福的恶果。最常见的恶果为:穷困潦倒、诸事不顺、厄运连连、疾病缠身、婚姻坎坷、家庭破碎、断子绝孙或子孙不孝。

为何邪*的影响会如此严重?因为一个人一生中的福气皆有定数,越是不正当的“享受”越是削福德,故邪*越深重削福越严重。这绝对不是说教,而是自然规律,不由你不信。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对农作物而言,是种在土里或田里的,对我们人而言,则种在我们自己的心田。比如,你帮助了某个人,这颗并不一定就是种在了那个被帮助者的身上,而是首先种在了你自己的心田。所以,当这颗日后成熟时、当你自己需要帮助时,帮助你的,常常不一定是你自己曾经帮助过的那个人,而往往是另一个出乎预料的人。

所以,如果你平时经常无私地帮助别人,在你自己的心田种下了无数的善的,日久天长,你必定也会经常地能感受到别人无私的帮助。反之,如果你平时经常地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去伤害别人,在你自己的心田种下了大量的恶的,日久天长,你必定也会经常地感受到一些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得善、种恶得恶。

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其生长成熟的速度,完全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的动机。比如,你帮助某个人时,如果怀着极其强烈的同情和悲悯之心,那么,这个善的就相当的茁壮强大,被别人帮助的善果就会以很快的速度加倍的回来。反之亦然:当你伤害某个人时,如果是怀着极其强烈的憎恨之心,甚至是带着希望那个人从地球上消失的刻骨的嗔恨心,那么,自己被别人伤害的果实,同样也会以很快的速度加倍的回来。

此规律适应于我们人的一切行为,包括一切不正当的性行为——邪*。比如,如果你偷偷摸摸地跟别人的配偶通奸偷情,在你自己的心田种下了伤害别人的伴侣或孩子的恶的,那么,你自己的伴侣或孩子,就一定也会在某个时候受到某种形式的伤害。

有人问:要是在绝对安全与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彼此搞偷情邪*,自己及对方的伴侣永远都不可能会知道这件事,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前面已经讲过,,是种在自己的心田的,而不是种在别人身上的。自己做了对伴侣不忠的事,至少是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了背叛的,而当这个成熟的时候,你自己肯定也会感受到伴侣或子女或朋友或同事或上级或下属等等对你的背叛。

所以,当有人对你不忠的时候,不管那人是谁,你首先应该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种下过对他人不忠的?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你自己被别人背叛时,你又是什么感受呢?还有叫话叫:人在做,天在看..你觉得能瞒得过谁呢?

此外,、露阴、恋物癖等等,都是在种下极其强烈的负面的,久之,亦会让自己强烈地感受到这些负面的结果!所以很多长期手*、、露阴癖者们,一般总给人感觉孤僻古怪、瘦弱苍白、阴冷病态与萎靡不振。容貌气质的障碍及所种下的那些负面的障碍,令这些人一般很难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

不仅仅意*能种下负面的,传播能引起别人意*的信息,也会种下负面的。比如,如果一个人自己观看*秽信息(包括用手机发),自己意*(手*),仅仅只是在自己的身心种下了负面的,如果他向外传播*秽信息(包括文章、、音等)直接或间接地鼓动别人意*或邪*,尤其是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的人因为他的传播而种下了负面的,那么,这所有的负面的,传播者自己也会全部都得到,受众面越广,始作俑者的那个传播者得到的负面则越多、日后收获的恶果也越多。因为一切人的负面都是因他而起,当然他得到的负面果实会更多。

反之,如果一个人努力地传播那些能够劝诫或指导大家正确对待性问题的资讯?(包括印刷、复印、分发、网上流布发帖等等),在你所传播的这些文章没有在社会上消失之前,每一个因此受益的人都拜你所赐,那么,这个正面的可就种大了!可谓功德无量!

古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只有将一切邪*的恶的断绝清理后,身心清净,天清地宁,我们的福德才能积存起来。邪*的当下,虽然貌似很快乐,貌似很“享受”,但是,享福即消福,福尽必祸至,祸至苦海至!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希望大家都能彻底地远离邪*,一起都来做越来越有福气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