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马识途的故事和寓意

2.老马识途这则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老马识途是什么成语典故

4."老马识途"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5.老马识途的意思及故事 老马识途的主人公是谁

老马识途成语典故深度解析_老马识途的意思和典故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老马识途成语典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马识途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寓意

 第一,万物皆有灵性。世间万物皆平等,世间万象也均能给人以思想,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所以应该将其视为人类的良师益友,与其平等相处,敬畏、尊重、善待并珍惜它们。

 第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此告诫:有经验的人更熟悉情况,能够在某个方面发挥指引、引导作用,因此,做事情要多动脑,应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应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求教,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更进一步地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实现提升和超越。

老马识途的故事和寓意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如下:

一、故事:

有一年春天,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远征讨伐孤竹国。战争相持了很久,一直到冬季才结束。当他们返回时,大军在茫茫无边的沙漠里迷失了道路。

管仲对桓公说:“老马是充满智慧的动物,它应该熟悉原来来时的路,不如让人找一匹老马给咱们带路。”

于是,他们挑了几匹老马走在前面,大军在后尾随,终于踏上了归路。

二、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三、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四、人生哲理:

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向一切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包括动物学习。从而掌握一些经验,甚至获得生存的秘诀。

五、拓展:

1、老马识途的传说是由秦皇岛卢龙县申报的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我国成语典故的宝库里,“老马识途”的故事就发生在现在的卢龙。

2、卢龙近年来编辑出版的有关老马识途记载的刊物有《孤竹风》、《卢龙记忆》、《孤竹史稿》等;文艺作品有快板《孤竹礼赞》、音乐舞蹈剧《老马识途》等。

老马识途这则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老马识途的故事和寓意如下:

老马识途拼音:[lǎomǎshítú]解释: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出处《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举例造句: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成语典故: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

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老马识途是什么成语典故

老马识途的故事:战国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孤竹。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纷纷夸赞还是老马识途

后来用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扩展资料:

真实原因

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就构成了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嗅觉雷达”。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

水质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发达,转动相当灵活,位置又高,听觉非常发达。马通过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记忆,因此马能够识途。

"老马识途"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老马识途的成语典故: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

成语:老马识途

读音:lǎo mǎ shí tú

释义: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造句:教授老马识途的经验,正是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秘的最佳指引。

近义词:驾轻就熟

反义词:初出茅庐

老马识途的意思及故事 老马识途的主人公是谁

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3,“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不断校正行进姿态,将行路体验、路人经验转化为行稳致远的持续动力,那么即便人生道路再迢遥、再崎岖,也能保持坚定、执着的前进姿态,抵达心中的远方。

扩展资料

原文: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人也是路“走”出来的

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的意思: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途同“路”:老马认识路。

老马识途的主人公是:管仲。

典故如下:

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会这一套。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齐侯大军到了燕国,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北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

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加战斗。山戎的首领叫密卢儿,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

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孤竹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侯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路途难辨。如果能把齐军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

老马识途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

茫茫无垠(yín)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

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

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

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遇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 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蠢、不知道学习和吸收圣人的智慧,这太过分了。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山戎国(在今河北省东北部)侵略燕国。燕国的国君向齐国求救,齐国的国君齐桓公亲自率领大军去救助。 齐桓公的军队赶到燕国时,山戎国的军队已带着掠夺的财物,逃到东部的孤竹国去了。齐桓公命令军队继续追击敌人。山戎国和孤竹国的军队听说齐国的军队打来了,就吓得躲进了深山荒林中。

齐桓公顺着敌人的踪迹攻进深山。最后,把敌人的军队打得四散逃奔。齐桓公取得了胜利,并把敌人掠夺的财物也夺了回来。当他们要返回齐国时,这时他们却迷了路。因为齐军来的时候是春天,山青水绿,道路容易辨认。而返回去时已是冬天,山野白雪皑皑,山路弯曲多变。

所以,走着走着就辨不清方向了。 这时,齐桓公手下的谋士管仲说:“大王,狗、马都有辨认道路的本领。我们挑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引路,就可以走出山谷。”

齐桓公立刻让人挑选了几匹老马,放开缰绳,让它们在前随意地走,军队跟在马的后边。没有多久,在马的带领下,齐国的军队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