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成语有关的成语_孟子成语有关的成语故事
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关于孟子成语有关的成语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孟子成语有关的成语的各个方面,我将从多个角度给出答案,以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1.与孟子有关的成语
2.关于孟子成语有哪些
3.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4.孟子的成语
5.孟子有哪些成语?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
仁民爱物“仁民爱物”这句话引自《孟子·尽心上》。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它的意思是: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却不仁爱它;对于百姓,仁爱却不亲爱;亲爱亲人,进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进而爱惜万物。儒家一代一代的大学者都始终强调人与万物的和谐关系。宋明的理学家对天地极为尊崇,认为“天地万物与吾一体之仁”。宋代张载说:“乾称父,坤称母,物吾与也”,把天地与人的关系比作生身父母。道家讲得明晰一点。《庄子·齐物论》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家也讲“人身是一小天地。”这是说,天地万物跟人是一个整体生命。讲得最清楚的是佛教(佛陀的教育)。《华严经》讲“依正不二。”“正”指人,“依”指人的生活环境,两者是一体。《华严经》也讲“生佛不二。”“生”指众生。众生包括人、动物、植物、矿物、山河大地。众生与佛是一,不是二,换言之,是一体,是平等的。《华严经》也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它的意思是宇宙十一个不同维次空间的生命,即宇宙万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大般涅_经》也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意思是众生和佛的本性是一样的。佛经讲整个宇宙是有机体,山河大地也是有机体。来源:慈善
关于孟子成语有哪些
1、孟母三迁解释: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孟子的成语
箪食壶浆出处《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释义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反义词门可罗雀战国时期,燕王把燕国的交给相国子之。但是将军子被和太子平等人不服气,想杀掉子之。子之率领军队反抗,燕国大乱,百姓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齐国军队借着这个机会,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仅仅十五天就打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一大片土地。_宣王很得意。他很犹豫要不要趁此机会,彻底占领燕国,于是就向孟子询问意见。孟子说: “能不能成功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的反应。如果他们欢迎,则可以占领,如果他们不欢迎,就不能占领。现在,燕国的人民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水,如此热情地欢迎齐国的军队,无非是因为他们已经受够水深火热的生活了。您现在占领燕国,百姓又会陷入痛苦中,您的统治也不会长久。”后来,人们就用“箪食壶浆”来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起初,在这个成语中,“食”读作si,现在读作shi了。来源: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孟子有哪些成语?
孟子的成语如下:孟母三迁;成仁取义;赤子之心;一暴十寒;不为已甚;茅塞顿开;先知先觉;引领而望;晬面盎背;丛雀渊鱼;鱼与熊掌;得道多助;齐东野语;心悦诚服;出类拔萃;事半功倍;出尔反尔;水深火热;与民同乐;寡不敌众;缘木求鱼;
明察秋毫;杯水车薪;不言而喻;当务之急;当务之急;独善其身;反求诸己;好为人师;何出此言;乱臣贼子;茅塞顿开;却之不恭;舍我其谁;舍生取义;同流合污;为富不仁;左右逢源;夜以继日;不虞之誉;引领而望;
五十步笑百步;君子远庖厨;尽信书不如无书;王顾左右而言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一时,彼一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中的语言,包括用以帮助说理的比喻、寓言等,多为后人引用,并逐渐化为成语。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关于孟子的成语有:晬面盎背、丛雀渊鱼、鱼与熊掌、得道多助、齐东野语等。
一:晬面盎背[ zuì miàn àng bèi ]
1. 解释: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貎,敦厚之态。指有德性者的仪态。
2. 出自: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译文: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3.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道德修养到家。
二、丛雀渊鱼[ cóng què yuān yú ]
1. 解释: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2. 出自: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译文: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3.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为政等。
三、鱼与熊掌[ yú yǔ xióng zhǎng ]
1. 解释: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2. 出自: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鱼是我想要的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四、得道多助[ dé dào duō zhù ]
1. 解释: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2.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3.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五、齐东野语[ qí dōng yě yǔ ]
1. 解释: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2. 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译文:这不是君子的话,是齐东野人的话。
3.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好了,今天关于“孟子成语有关的成语”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孟子成语有关的成语”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