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五日种良田打一生肖谜语_三朝五日是什么生肖
1.徽州在哪里?
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 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 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4、 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
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闭。---------范仲淹《渔家敖》
四、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见心。--------杜甫《春望》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五、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六、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洲词》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朝发白帝城》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敌意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冉冉狐生竹.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将随秋草萎。
涉江芙蓉
涉江芙蓉,兰泽多芳草。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作以终老!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风猋>。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长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展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扬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寐。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瞰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扬多悲风,萧萧愁。思归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明月皎夜光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一)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蘩祁祁。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唐·韦应物《游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
徽州在哪里?
1. 文言文阅读,汉书
汉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刘屈氂传 原文 刘屈氂,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子也,不知其始所以进。
征和二年春,制诏御史:“故丞相贺倚旧故乘高势而为邪,兴美田以利子弟宾客,不顾元元,无益边谷,货赂上流,朕忍之久矣。终不自革,乃以边为援,使内郡自省作车,又令耕者自转,以困农烦扰畜者,重马伤枆,武备衰减;下吏妄赋,百姓流亡;又诈为诏书,以奸传朱安世。
狱已正于理。其以涿郡太守屈氂为左丞相,分丞相长史为两府,以待天下远方之选。
夫亲亲任贤,周、唐之道也。以澎户二千二百封左丞相为澎侯。”
其秋,戾太子为江充所谮,杀充,发兵入丞相府,屈氂挺身逃,亡其印绶。是时,上避暑在甘泉宫,丞相长史乘疾置以闻。
上问:“丞相何为?”对曰:“丞相秘之,未敢发兵。”上怒曰:“事籍籍如此,何谓秘也?丞相无周公之风矣。
周公不诛管、蔡乎?”乃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赏罚。以牛车为橹,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
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 太子既诛充发兵,宣言帝在甘泉病困,疑有变,奸臣欲作乱。
上于是从甘泉来,幸城西建章宫,诏发三辅近县兵,部中二千石以下,丞相兼将。太子亦遣使者挢制赦长安中都官囚徒,发武库兵,命少傅石德及宾客张光等分将,使长安囚如侯持节发长水及宣曲胡骑,皆以装会。
侍郎莽通使长安,因追捕如侯,告胡人曰:“节有诈,勿听也。”遂斩如侯,引骑入长安,又发辑濯士,以予大鸿胪商丘城。
初,汉节纯赤,以太子持赤节,故更为黄旄加上以相别。太子召监北军使者任安发北军兵,安受节已,闭军门,不肯应太子。
太子引兵去,驱四市人凡数万众,至长乐西阙下,逢丞相军,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血流入沟中。丞相附兵浸多,太子军败,南奔覆盎城门,得出。
会夜司直田仁部闭城门,坐令太子得出,丞相欲斩仁。御史大夫暴胜之谓丞相曰:“司直,吏二千石,当先请,奈何擅斩之?”丞相释仁。
上闻而大怒,下吏责问御史大夫曰:“司直纵反者,丞相斩之,法也,大夫何以擅止之?”胜之皇恐,自杀。及北军使者任安,坐受太子节,怀二心,司直田仁纵太子,皆要斩。
上曰:“侍郎莽通获反将如侯,长安男子景通从通获少傅石德,可谓元功矣。大鸿胪商丘成力战获反将张光。
其封通为重合侯,建为德侯,成为秺侯。”诸太子宾客,尝出入宫门,皆坐诛。
其随太子发兵,以反法族。吏士劫略者,皆徙敦煌郡。
以太子在外,始置屯兵长安诸城门。后二十余日,太子得于湖。
语在《太子传》。其明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与广利辞决。
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屈氂许诺。
昌邑王者,贰师将军女弟李夫人子也。贰师女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
是时,治巫蛊狱急,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奏请案验,罪至大逆不道。
有诏载屈氂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贰师将军妻子亦收。
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译文 刘屈氂是汉武帝异母哥哥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不清楚他开始晋升的情况。
征和二年春,汉武帝下韶给御史,说:“前丞相公孙贺依仗和我的故旧关系,利用位高势重而做出邪恶的事情,增加肥沃的良田来为子弟、门客谋利,不顾广大百姓的疾苦;戍边士兵的粮食缺乏,不能想办法增加;贪图财货,致使百姓贿赂位居上流的官吏,我对他所做的这些事情已经忍耐很久了。但是他竟不自己悔改,还擅作主张施恩惠给边郡,想为自己寻求声援,令内地的郡县省减费用给边郡屯戍的军队制作车子,还让农民自己转运粮食送到边郡,而造成农民贫穷,牲畜疲困,又损耗马匹,使武备衰减;下面官吏随意增加赋税,导致百姓破产流亡;又传诏令,以奸邪罪名逮捕朱安世。
公孙贺父子的案件已由法官做出正确处理。任命涿郡太守刘屈氂为左丞相,把丞相长史分为两府,等待得到贤人再任命右丞相。
亲近亲人任用贤才。是唐尧、西周的常法。
将澎地的二千二百户封给左丞相刘屈氂为澎侯。” 征和二年秋天,江充进谗言,诬陷戾太子与巫蛊案有关,戾太子杀死江充,率兵攻进丞相府,刘屈氂引身逃跑,丢失左丞相官印。
遣时武帝正在甘泉宫避暑,丞相长史乘驿舍的快马直奔甘泉宫,将此事奏闻武帝,武帝问:“丞相在干什么?”丞相长史回答说:“丞相正在封锁消息,没有敢发兵。”武帝气愤地说:“事情纷纷扬扬到这种地步,还说什么封锁消息呢?丞相没有周公的风范。
周公不是诛杀了管叔、蔡叔吗?”于是赐给丞相刘屈氂诏书说:“捕杀反叛者,我自然有赏赐。远远围住叛军,以牛车为盾牌,不要和叛军短兵相接,以致多杀伤士兵。
坚闭城门,不要让反叛者逃出城去。” 太子既已杀死江充率兵反叛,于是宣称武帝在甘泉宫病重,太子发兵是怀疑京城有变,奸臣想作乱。
武帝在这时从甘泉宫回长安,驾临长安城西建章宫,下诏征发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辅靠近长安各县的军队,部署中二千石以下官吏带领,左丞相刘屈氂兼任将军。太子也派遣使者传诏令赦免长安城中京师诸官府中的囚徒,征。
2. 文言文翻译原文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素董戎旃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钜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顾,所以先著纲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赠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梁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为比。 《新语?政能》
参考译文当初,张光辅以宰相身份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叛乱)以后,将士依仗威势,对当地百姓征敛财物,毫无节制。狄仁杰全部不予听从。张光辅很生气说:“你们州官轻视元帅吗?为什么不上交征发的物资呢?狄仁杰,你们汝南发生叛乱,难道仅仅是一个越王吗?”狄仁杰说:“现在一个越王已经死了,可是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张光辅质问这句话的含义。狄仁杰说:“您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军队,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他们身受如此深重的创伤,势必不惜生命(造反),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那些跟随越王(造反)的人,势必不愿坚守,所以(朝廷)先宣布了(赦免这些人的)法令。自从朝廷军队突然来到,那些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人多不胜数,(那些投降的人用绳子从城上滑下来,在城池的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按:此处极言投降人数之多)。(您)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杀戮那些投降朝廷的人呢?(这样做)只怕会使得民间的冤声沸腾,一直达到九天之上!(我如果能)请来尚方断马剑,将杀了你,那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便(我)死了,也跟活着一样(按:意指其功德永远铭记于百姓心中)。”为此他被张光辅所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不久被召回任命为魏州刺史。(他在任时)声威恩泽广为流传,百姓为他立了生祠。(后来他又)担任内史,等到(他)去世的时候,朝野都极为悲痛。武则天赠封(他)为文昌左相,唐中宗时赠封(他)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他)身后所获得的荣耀一直持续了三代皇帝,当代的人中没有一个能跟他相比。
3. 文言文关于公孙贺的题汉书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第三十六(公孙贺,刘屈牦,田千秋,王?,杨敞,蔡义,陈万年,郑弘)刘屈氂,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子也,不知其始所以进。
征和二年春,制诏御史:“故丞相贺倚旧故乘高势而为邪,兴美田以利子弟宾客,不顾元元,无益边谷,货赂上流,朕忍之久矣。终不自革,乃以边为援,使内郡自省作车,又令耕者自转,以困农烦扰畜者,重马伤枆,武备衰减;下吏妄赋,百姓流亡;又诈为诏书,以奸传朱安世。
狱已正于理。其以涿郡太守屈氂为左丞相,分丞相长史为两府,以待天下远方之选。
夫亲亲任贤,周、唐之道也。以澎户二千二百封左丞相为澎侯。”
其秋,戾太子为江充所谮,杀充,发兵入丞相府,屈氂挺身逃,亡其印绶。是时,上避暑在甘泉宫,丞相长史乘疾置以闻。
上问:“丞相何为?”对曰:“丞相秘之,未敢发兵。”上怒曰:“事籍籍如此,何谓秘也?丞相无周公之风矣。
周公不诛管、蔡乎?”乃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赏罚。以牛车为橹,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
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 太子既诛充发兵,宣言帝在甘泉病困,疑有变,奸臣欲作乱。
上于是从甘泉来,幸城西建章宫,诏发三辅近县兵,部中二千石以下,丞相兼将。太子亦遣使者挢制赦长安中都官囚徒,发武库兵,命少傅石德及宾客张光等分将,使长安囚如侯持节发长水及宣曲胡骑,皆以装会。
侍郎莽通使长安,因追捕如侯,告胡人曰:“节有诈,勿听也。”遂斩如侯,引骑入长安,又发辑濯士,以予大鸿胪商丘城。
初,汉节纯赤,以太子持赤节,故更为黄旄加上以相别。太子召监北军使者任安发北军兵,安受节已,闭军门,不肯应太子。
太子引兵去,驱四市人凡数万众,至长乐西阙下,逢丞相军,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血流入沟中。丞相附兵浸多,太子军败,南奔覆盎城门,得出。
会夜司直田仁部闭城门,坐令太子得出,丞相欲斩仁。御史大夫暴胜之谓丞相曰:“司直,吏二千石,当先请,奈何擅斩之?”丞相释仁。
上闻而大怒,下吏责问御史大夫曰:“司直纵反者,丞相斩之,法也,大夫何以擅止之?”胜之皇恐,自杀。及北军使者任安,坐受太子节,怀二心,司直田仁纵太子,皆要斩。
上曰:“侍郎莽通获反将如侯,长安男子景通从通获少傅石德,可谓元功矣。大鸿胪商丘成力战获反将张光。
其封通为重合侯,建为德侯,成为秺侯。”诸太子宾客,尝出入宫门,皆坐诛。
其随太子发兵,以反法族。吏士劫略者,皆徙敦煌郡。
以太子在外,始置屯兵长安诸城门。后二十余日,太子得于湖。
语在《太子传》。 其明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与广利辞决。
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屈氂许诺。
昌邑王者,贰师将军女弟李夫人子也。贰师女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
是时,治巫蛊狱急,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奏请案验,罪至大逆不道。
有诏载屈氂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贰师将军妻子亦收。
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王?,济南人也。
以郡县吏积功,稍迁为被阳令。武帝末,军旅数发,郡国盗贼群起,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
胜之过被阳,欲斩?,?已解衣伏质,仰言曰:“使君颛杀生之柄,威震郡国,令夏斩一?,不足以增威,不如时有所宽,以明恩贷,令尽死力。”胜之壮其言,贳不诛,因与?相结厚。
胜之使还,荐?,征为右辅都尉,守右扶风。上数出幸安定、北地,过扶风,宫馆驰道修治,供张办。
武帝嘉之,驻车,拜?为真,视事十余年。昭帝时为御史大夫,代车千秋为丞相,封宜春侯。
明年薨,谥曰敬侯。 子谭嗣,以列侯与谋废昌邑王立宣帝,益封三百户。
薨,子咸嗣。王莽妻即咸女,莽篡位,宜春氏以外戚宠。
自?传国至玄孙,莽败,乃绝。
4. 文言文(狄仁杰)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guà)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注]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钜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赠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粱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为比。
(选自唐?刘肃《新语》有删改)
注戎旃:本指赤色的军旗,此处代指军队。
参考译文
武则天准备自立为帝,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当地士人和百姓因此受到牵连而获死罪的有六百多人,被抄没家产的有五千多人。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执行。当时狄仁杰代理汝南刺史,同情那些受连累的人,制止了监督行刑的官吏,停止执行,派人飞骑送奏表(给朝廷)说:“我想(把这件事)奏禀皇上,似乎是在替谋反的人说情;知道了(这件事)又不说,恐怕违背了皇上您怜悯(天下百姓)的本意。奏表写成了又毁掉,主意总是拿不定。这些受连累的人(的行为)并非出自本意,希望皇上哀怜他们是(因为不得已而)受牵连的。”奏表上奏以后,(朝廷派人)拿着诏书(来到汝南把那些人)发配到丰州。这些囚犯走到宁州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对他们)说:“是我们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啊!”(囚犯们)互相搀扶着在狄人杰任宁州刺史时当地百姓为颂其功德而立的石碑旁痛哭,斋戒了三天然后才上路。囚犯们到了丰州以后,又立石碑来纪念(狄仁杰的)恩德。
当初,张光辅凭宰相身份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叛乱)后,将士依仗威势,对当地横征暴敛,毫无节制。狄仁杰一概不听。张光辅很生气说:“你们州官轻视元帅吗?为什么不上交征发的物资呢?狄仁杰,你们汝南发生叛乱,难道仅仅是一个越王吗?”狄仁杰说:“现在一个越王已经死了,可是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张光辅质问这句话的含义。狄仁杰说:“您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军队,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他们身受如此深重的创伤,势必不惜生命(造反),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那些跟随越王(造反)的人,势必不愿坚守,所以(朝廷)先宣布了(赦免这些人的)法令。自从朝廷军队突然来到,那些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人多不胜数,(那些投降的人用绳子从城上滑下来,在城池的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您)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杀戮那些投降朝廷的人呢?(这样做)只怕会使得民间的冤声沸腾,一直达到九天之上!(我如果能)请来尚方断马剑,将杀了你,那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便(我)死了,也跟活着一样。”(因此)他被张光辅所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不久被召回任命为魏州刺史。(他在任时)声威恩泽广为流传,百姓为他立了生祠。(后来他又)担任内史,到(他)去世的时候,朝野都极为悲痛。武则天赠封(他)为文昌左相,唐中宗时赠封(他)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他)身后所获得的荣耀一直持续了三代皇帝,当代的人中没有一个能跟他相比。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5. 文言文翻译原文翻译:
狄仁杰做并州(地名)的法曹(官名)。有同僚郑崇质。郑崇质的母亲很老了,而且有病。
郑崇质被派遣到很偏僻的边疆当使者。狄仁杰说:“您的母亲有病,但是您却要去很远的地方公干,这不个给您的母亲留下了思恋您的忧愁吗?”于是到长史(官名)蔺仁基,跟他说想让自己代替郑崇质去边疆公干。当时,蔺仁基和司马(官名)李孝廉不和,于是他们相互说:“(狄仁杰人格的高尚)难道不使我们感到羞愧吗?”于是,他们和好如初了。 (按:后面的事迹是说,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杰高尚人格感动,于是反思自己,认为自己不应该破坏同僚的和谐关系。)
相关题目: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 )
(2)乃诣长史蔺仁基(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
1、(1)派往 (2)到……去
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
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
6. 翻译个古文句子: 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这句话原文搞处以下段落: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
翻译为白话文就是:。。张光辅恼怒地说:“你们州官要怠慢元帅吗?为什么不来上交征用物资呢?狄仁杰,汝南发生叛乱,难道仅止越王李贞一人吗?”
这是张光辅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威胁狄仁杰的话,暗含有狄仁杰是越王余党的意思。
7. 帮忙翻译一下古文武则天准备自立为帝,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
当地士人和百姓因此受到牵连而获死罪的有六百多人,被抄没家产的有五千多人。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执行。
当时狄仁杰代理汝南刺史,同情那些受连累的人,制止了监督行刑的官吏,停止执行,派人飞骑送奏表(给朝廷)说:“我想(把这件事)奏禀皇上,似乎是在替谋反的人说情;知道了(这件事)又不说,恐怕违背了皇上您怜悯(天下百姓)的本意。奏表写成了又毁掉,主意总是拿不定。
这些受连累的人(的行为)并非出自本意,希望皇上哀怜他们是(因为不得已而)受牵连的。”奏表上奏以后,(朝廷派人)拿着诏书(来到汝南把那些人)发配到丰州。
这些囚犯走到宁州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对他们)说:“是我们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啊!”(囚犯们)互相搀扶着在狄人杰任宁州刺史时当地百姓为颂其功德而立的石碑旁痛哭,斋戒了三天然后才上路。囚犯们到了丰州以后,又立了石碑来纪念(狄仁杰的)恩德。
当初,张光辅以宰相身份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叛乱)以后,将士依仗威势,对当地百姓征敛财物,毫无节制。狄仁杰全部不予听从。
张光辅很生气说:“你们州官轻视元帅吗?为什么不上交征发的物资呢?狄仁杰,你们汝南发生叛乱,难道仅仅是一个越王吗?”狄仁杰说:“现在一个越王已经死了,可是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张光辅质问这句话的含义。
狄仁杰说:“您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军队,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他们身受如此深重的创伤,势必不惜生命(造反),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那些跟随越王(造反)的人,势必不愿坚守,所以(朝廷)先宣布了(赦免这些人的)法令。自从朝廷军队突然来到,那些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人多不胜数,(那些投降的人用绳子从城上滑下来,在城池的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按:此处极言投降人数之多)。
(您)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杀戮那些投降朝廷的人呢?(这样做)只怕会使得民间的冤声沸腾,一直达到九天之上!(我如果能)请来尚方断马剑,将杀了你,那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便(我)死了,也跟活着一样(按:意指其功德永远铭记于百姓心中)。”为此他被张光辅所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
不久被召回任命为魏州刺史。(他在任时)声威恩泽广为流传,百姓为他立了生祠。
“徽州”在哪里?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毕竟每个中国人心里
都有它的影子
钟灵毓秀的 黄山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名震天下
蜿蜒曲折的 新安江
自西向东串起一个个古老的村落
它的下游则是筑坝蓄水形成的
千岛湖
依山傍水的 婺源
粉墙黛瓦、油菜梯田
一派诗情画意之景象
没错
它们都是“徽州”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
安徽省之“徽”
徽派建筑之“徽”
风云一时的徽商之“徽”
八大菜系的徽菜之“徽”
均取自徽州之名
即便如今的“徽州”
仅以黄山市的一个区存在
占地面积不过全省的0.3%
但人们依然无法忽略它
更不得不提及它
徽州,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之处
山岭遍布、川谷崎岖
自古便被称为 “山限壤隔之地”
古徽州就诞生于此
北部
黄山一脉横亘东西
鼎鼎有名的72峰或雄伟、或秀丽
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
三大主峰名声如雷贯耳
其中 莲花峰 海拔达1864.8米
居安徽全省山峰之首
南部
五龙山、白际山、天目山连绵展布
成为古徽州西南至东部的天然屏障
山脉南北夹持、东西合围
将古徽州团团围住
来自北方的寒流被黄山阻挡在外
而来自南方的湿润空气则在山间积蓄
造就了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世界
暖湿气流沿山体爬升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水汽则不断凝结
在空中形成奔涌翻腾的云海
凝结后的水滴形成降雨落下
雨水又在山间汇聚
遇悬崖峭壁则飞泻而下
飞瀑深潭,点缀山间
然而在漫长的地史时期
由于地层多次发生断裂
导致部分地壳隆起成山
形成重重山脉
另一部分则相对下沉
形成山间平坦的 断陷盆地
发源自山区的溪流
不断向这些盆地中汇聚
当河流冲出山谷
便失去了两侧山峦的束缚
宽度从数十米变为百余米
流速也随之迅速减缓
于是水中携带的石砾泥沙纷纷沉降
日积月累之下
形成大大小的 冲积平原
其中规模最大者
便是新安江沿岸的 休屯盆地
其面积约660平方千米
接近一个新加坡大小
此外
还有各支流沿岸的
黟县盆地、华阳盆地、练江盆地、芦昆常盆地等
这些盆地沿江串联
往往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加之终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极其适宜人类居住和耕种
外有崇山峻岭
内有沃土良田
这片山限壤隔之地
已然拥有成为世外桃源的标配
于是自汉代以来
为了躲避中原的战火和灾难
大量士族和百姓纷纷迁徙至此
在山间盆地中安居乐业
甚至河流凸岸的边滩
也成为一方隐秘的家园
至北宋末年
在繁重的课税和徭役下
歙县佣工 方腊 率众揭竿而起
一时间从者如云、聚众数万
然而在短暂的辉煌后
“方腊起义”迅速溃败
而成功镇压起义的北宋朝廷
便以意为“绳索”的“徽”字
将该地由“歙州”改为“徽州”
并保留自唐代以来 “一府六县” 的格局
至此
“徽州”正式登上 历史 舞台
而一段长达790年的才刚刚开启
不过
世外桃源中的生活并不安逸
人们享受安稳与平静的同时
也面临着两大严峻的考验
第一个问题
是 水灾
由于山区坡地陡峭、河道短促
每逢夏季降雨增多
水流便由山区向河谷盆地中倾泻
令聚居于此的人们深受洪涝之扰
于是
人们一面挖塘蓄水、一面筑坝拦洪
再通过水沟引水入田、引水入村
不仅解决了灌溉、防洪和行舟问题
也造就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别致景象
在众多堨坝中
最闻名遐迩的当属歙县 “渔梁坝”
其坝身长约143米、高5米
全部以坚硬的花岗岩巨石筑垒而成
既可蓄上游之水
亦可缓坝下之流
极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建设码头
困扰人们的第二个问题
是 地少
以绩溪县为例
全境山地丘陵占比可达92%
适宜规模居住和耕种的盆地仅有8%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
山间盆地显得越发拥挤
曾经流行于中原的合院式建筑
因占地太多、密度太低
在人多地狭的古徽州实在过于奢侈
人们亟待寻找一种新的居住方式
于是
在北方移民和土著山越的融合中
一种独特的“天井式楼居”建筑
在古徽州的土地上诞生了
这便是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延续了北方的庭院结构
但为了增加建筑“容积率”
又汲取了山越人架楼巢居的特点
往往设有二层甚至三层楼
为了尽量减少占地
庭院面积也大大缩小
最终形成了狭长的 天井
天井不仅用于通风光
还可令雨水沿四围屋檐汇聚而下
被视为财富聚集的象征
人称“四水归堂”
院落与院落间
仅留有狭窄幽深的小巷
土地利用率几乎接近极限
徽派建筑主体以木为材
又排布得如此密集
必定是“一家起火、全村遭殃”
因此在传统“人”字形屋顶的基础上
古徽州人创造性地发明了阶梯状的山墙
山墙高出房顶、层层叠落
用以防止火灾蔓延
因其铺以黛瓦、如高昂的马头
故称为 “马头墙”
加之为了吸湿防潮
徽派建筑往往使用白垩(è)涂制高墙
在雨水的侵蚀下
白墙逐渐变得水印斑驳
像极了一幅山村水墨画
于是“粉墙黛瓦马头墙”
便成了徽派建筑最经典的符号
住房问题解决了
人们还面临着严峻的吃饭问题
据统计
南宋时期古徽州人均耕地15亩
到明万历年间仅有2.2亩
清康熙年间甚至缩减至1.5亩
本地存粮入不敷出
人们不得不从外地买粮糊口
▼引自康熙时《休宁县志》
一日米船不至,民有饥色,三日不至有饿殍,五日不至有昼夺
无奈之下
人们将目光望向了广袤的山林
不料却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令耕地最为紧俏的明清时期
反倒成了古徽州最为辉煌的年代
高山的松木、低山的茶
山间的油桐、油茶、漆树、竹林、桑桠
甚至山中的矿产、石料
纷纷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
尤其在海拔400-800米的低山丘陵
广布适宜茶树生长的红黄壤
加之气候常年温暖湿润
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屯溪绿茶
一众名茶声名鹊起、广销各地
而从中原带来的生产技艺
更是令古徽州人如虎添翼
除了大名鼎鼎的澄心堂纸
松木的主干、油桐的等
被用于制作 徽墨
婺源龙尾山出产的龙尾石
因富含绢云母等矿物
成为打磨 歙砚 的优质石料
此外还有 徽笔
油纸伞
众多独特的古徽州工艺品悉数诞生
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其声名远播、传扬至今
而人们为了走出大山
又在层峦叠嶂间
开辟了四通八达的 徽州古道
借由这些古道和发达的水系
人们肩挑背扛、船载舟运
将徽州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又将粮米油盐等运回家乡
开启了“ 寄命于商” 的徽州模式
▼引自明代史学家王世贞,意为10个徽州人中仅有3人留在家乡,7个在外营生
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
直至明清时期
徽州商人叱咤风云、富甲天下
得名 “徽商”
徽州也随之被推向了鼎盛时代
距今800多年前的南宋
52岁的朱熹历时多年
终于在前人的基础上
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篇儒学经典进行注释并合刊
始称 “四书”
成为后世历代科举取士的范本
而古徽州作为朱熹祖籍地
其学说的影响则更为深远
人们崇尚忠、孝、仁、义
“三纲五常”、“礼义人伦”深入人心
彻底改变了古徽州人的观念和生活
从北方移民至此的士族们
本就多选择聚族而居
而朱子学说中对宗法等级的推崇
更将宗族的地位推向了极致
一个森严团结、世代传承的 宗族 社会
在古徽州的土地上诞生了
▼引自清代赵吉士《寄园寄所寄》
千年之冢,不动一抷;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
但凡有关家族兴衰之事
古徽州人都尤为重视
其中之一便是风水学
因此古徽州人往往举全族之力
对村落进行选址、规划和建设
被朱熹誉为”江南第一村“的 呈坎村
便是最为典型的风水村落
四围环绕的8座山峰
分别对应八卦的8个方位
穿越村庄的“S”型河流
亦如八卦阴阳鱼的分界
村中三街九十九巷交错排列
有如棋盘
即便没有山环水绕的理想环境
古徽州人也能利用人造工程
改变当地的“风水”条件
其中一重要方式,便是引水
近年来声名大噪的 宏村
村落形态如同青岗卧牛
其中以月沼为胃、南湖为肚
曲折的水圳形如牛肠
串起了一套贯穿全村的人工水系
而在同姓聚居的村庄中
至关重要的建筑往往是 宗祠
所谓“举宗大事,莫最于祠”
作为祭祖、宴饮、正俗之地
全体族人出资出力、大兴土木
祠堂建筑庄严肃穆、规模空前
当然,在儒学的影响下
光宗耀祖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入仕为官
历任明代三朝重臣的歙县人 许国
便在家乡立一宏伟的八柱牌坊
其四面围合、精雕细琢
题有“先学后臣”“上台元老”“大学士”等字样
以旌表他的功勋和德政
有了出相入仕的梦想
古徽州人格外崇尚教育
并鼓励学子参加科举取士
在外完成财富累积的徽商
也不惜靡费大把金银建设教育事业
明清时期
古徽州共建大小 书院 约93所
学堂、家塾更是数以百计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之景象
在这里俯拾皆是
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的徽州学子
不断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
清代全国共有状元及第者114人
而徽州一地便独占17席
休宁更是当之无愧的“状元县”
古徽州亦被世人称为 “东南邹鲁”
成功入仕的徽州官员手握权柄
为当地的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土壤
而从小受到礼义经典熏陶的徽州商人
更是 “亦贾亦儒”
深谙与各类官员相处之道
通过依附国家
加之“近水楼台”的地理条件
他们除了经营传统的农林业贸易外
还一度获得垄断 江淮盐业 的特权
数年间便可“累资巨万”
▼引自明代文学家汪道昆
新安多大贾,其居盐策者最豪
徽商的另一片天下为 典当业
凭借巨额之资和宗族之力
他们减息让利、诚信经营
以“义字招牌”抢占市场
这种“义中取利”的理念十分有效
在经济发达的苏浙一带
典当行业纷纷被徽商垄断
以商养文、以文入仕、以仕促商
这种独特的徽州模式
如同滚滚向前的车轮
将古徽州推向了商业、教育、政治的巅峰
从山限壤隔之地走出来的徽州人
更是走上中国商业史的舞台
其财力之雄厚堪与雄踞北方的晋商比肩
人称“南徽北晋”
而深受儒学影响的徽商
大多选择将财富投向固定资产
以反哺乡梓、建设家乡
他们的家宅“富而显贵”
虽然为了防火防盗
高墙上仅开设小小的窗洞
但 门楼、门罩 却是精雕细琢
字匾门、拱形门、垂花门、八字门
不仅形式多种多样
砖雕工艺更是出神入化
彰显着院落主人的财富、地位和审美
内院的木雕同样登峰造极
梁架、斗拱、栏板、门窗无一不雕
花鸟鱼虫、戏曲民俗皆可入画
堪称徽派建筑的点睛之笔
村镇水运发达、商业繁荣
众多商业街拔地而起
钱庄、当铺、盐肆、纸行
瓷器、绸布、药材、黄烟
行业众多、商铺林立
明清时的万安老街
清末时的屯溪老街
均是人烟稠密、热闹非凡
民居、宗祠、牌坊
书院、商铺、水圳、街道
在一代代古徽州人的经营下
村落规模如日中天、宛如城郭
18至19世纪的 西递村
已拥有约600幢民居、99条街巷
34座祠堂、13座牌坊和近万人口
以“三千烟灶九千丁”闻名于世
随着徽州声名远播
徽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徽州文化同样走出崇山峻岭
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清乾隆年间
四大徽戏戏班进京为皇帝祝寿
此后近百年中
徽州戏曲博众长、融四方之音
催生了如今家喻户晓的国粹 “京剧”
一些仕途不畅但满腹经纶的学子
有的抱定“经世救民”之心转而行医
成就了世代相传的 “新安医学”
他们“博学精术、不求于利”
世称“儒医”
有的则交游山水、寄情林泉
创造了以山水野趣为风貌的 “新安画派”
新安画家尤以黄山之韵见长
可谓中国水墨画中的经典意象
直到清朝末年
随着西方列强入侵及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各地战火连绵、硝烟不断
徽商所倚靠的政策优势荡然无存
甚至还要面临更为严重的赋税
来自大洋彼岸的新思潮
猛烈地冲击着千年来的传统思想
推动古徽州崛起的根基逐渐动摇
加之外来商品的恶劣竞争
这片辉煌了数百年的土地
终于没能扛过时代的风云巨变
在无奈中走向了衰落和沉寂
如今
曾经的古徽州散落在两省三地
包括安徽省 黄山市
安徽省宣城市 绩溪县
以及江西省上饶市 婺源县
然而即便如此
它依然是许多人的应许之地
2017年,仅婺源一县
慕名而来的旅行者便超过2000万人次
相当于整个北京市的人口数量
名山古村并立的黄山市
全年接待人数更是超过5700万人次
从这里走出的一众名士
前国家***
领袖胡适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红顶商人”胡雪岩等
都对中国 历史 或当下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随着数十万件古徽州文书的发现
人们更得以跨越近千年的岁月
窥得当时 社会 的些许原貌
也让“徽学”这一学科
与“敦煌学”和“藏学”三足鼎立
成为中国地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
所以
徽州并没有消失
待你踏上这片土地便会发现
它就在那里
在那片山河里
也在故人的故事里
创作团队
撰文:木兰减字
图编:刘白、任炳旭
制图:张靖
地图:巩向杰
审校:纪秋梅、GeGe
P.S.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中国地理百科《徽州地》、《徽州文化全书》、何警吾《徽州地区简志》、朱永春《徽州建筑》、陆林《徽州村落》、李传玺《徽州古村落》等
P.P.S. 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地理、地质、城市规划、天文、 历史 、考古、生物、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以及编辑、设计师、图书策划、商务策划等,请在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The End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