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于失信或守信的成语故事_三个关于失信或守信的成语故事20字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三个关于失信或守信的成语故事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三个关于失信或守信的成语故事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

1.形容有诚信的四字成语故事

2.描写诚信的成语四字成语故事

3.名人讲诚信的故事

4.求三十个关于诚信的成语及故事

5.四字成语故事及诚信成语

6.有关“诚信”的成语,名言,故事有哪些?

三个关于失信或守信的成语故事_三个关于失信或守信的成语故事20字

形容有诚信的四字成语故事

        Ⅰ 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

        1.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

        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

        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4.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Ⅱ 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急急急急!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专建立起了浓厚的属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Ⅲ 有关诚信的故事,名人名言和四字词语

       

        1、华盛顿与樱桃树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华盛顿小时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亲很喜爱的樱桃树,华盛顿勇敢地承认了这件事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2、韩信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3、

        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奶奶不能来了,但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守信:

        信用是成功的伙伴 英国

        信用重于黄金 德国

        信用出黄金,因为黄金比信用易得 英国

        信用是无形的资产 日本

        信用是最大的资本 英国

        人无信不立,店无信不兴

        经营以信用为资本

        宁可失钱,不可失信 英国

        获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 杰罗尔德 搜索

        私人的信用是财产,公众的荣誉是保证金 朱尼厄斯

        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 约·克拉克

        失去信用等于碎了的镜子,不可能修复 德国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孔子家语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淮南子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不相信任何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奥尔巴赫

        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 英国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法国

        失去了信用的人,就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绪儒斯

        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 罗马

        一个人的信用和其钱柜里的钞票是成正比的 玉外纳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以诚取信,以信取胜

        言必行,行必果

        Ⅳ 关于诚信的四字成语大全

        关于诚信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比而不周:比:勾结;周:忠信,相互忠诚信义内。指小人只是相互容勾结,而不是赤诚地结交。

        丹心耿耿:耿耿:诚信的样子。形容真心实意,非常忠诚。

        啮血沁骨:形容极端诚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淑质贞亮:淑:善良;贞:坚贞;亮:诚信质直。品质善良,为人诚信质直。

        温恭直谅: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脩辞立诚: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Ⅳ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

        1、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赏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

        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曹丘生,但是他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

        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2、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诸侯,可以说周天子都拿她没办法,鲁庄公与其过交战,曹沫为将,结果连败三仗,鲁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与鲁国停战会盟。可是在会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齐桓公,要齐桓公返还鲁国因战败答应割让给齐国的土地,齐桓公答应归还。

        事后,齐桓公并没有因为曹沫取不正当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约,真的把鲁国割让的土地还给了鲁国,其实以齐桓公的力量,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可以不给他,鲁国一点办法也没有,可齐桓公讲诚信,如约交还了土地,齐桓公能够成为五霸之首,绝非偶然。

        3、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

        晋公子重耳因蒙难而流亡他乡,当时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只能从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时,楚国国君问他说:“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

        重耳说:“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不过托你洪福,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回报!”后来,重耳果然作了国君,成了晋文公。五年之后,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果然与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确实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退避近百里以报楚国招待之恩。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故事原型。

        4、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

        魏文侯在与群臣饮酒,兴致盎然,而此时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与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约当日要打猎,于是,他便“命驾将适野”。左右大臣惊诧道:“大家喝得正起劲,而又下着大雨,君侯又要去哪里?”

        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今天打猎,虽然下雨不能打猎了,岂可因为自己喝得高兴就不去跟人家说一声呢?”于是便亲自前往。魏文侯原为晋国臣下,后来和魏、韩、赵,三家分晋,独立为侯,饱受传统思想者诟病。但它是一个很有作为的诸侯,特别是在诚信方面,堪称楷模

        5、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这个不细说了,大家都知道,小学课本都学过商鞅变法前为了取信于民,立木为信的故事。商鞅在以后新法推行上也确实做到了诚信,从不徇私枉法,太傅公子虔和太子的老师公孙贾犯法也不能免罪。商鞅为人残忍刻薄,推行新法,无数,死者尸骨如山,泾河为之断流。

        到后来出行必须大批随从跟随,秦穆公死后,商鞅失宠,结果做卷自缚,逃亡路上没人敢违反他制定的法律对他施救,落得一个车裂的悲惨结局。但商鞅的立木为信成为诚信的标杆,为推行新法铺平道路。

        Ⅵ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5个简短

        成语: 橘化为枳

        拼音: jú huà wéi zhǐ

        解释: 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版

        成语故权事:

        春秋时齐景公的宰相晏婴,是齐国有名的政治家。他善于言辞,生活十分朴素,食不重肉,妻不衣帛,在各国都很出名。

        有一次齐景公派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婴,于是和臣子们商量好一个计策。

        晏婴到楚国后,受到楚王热情的款待,为他设酒宴,并亲自陪他喝酒。当楚王与晏婴正在畅饮的时候,两个吏役押着一个走进来,楚王派人把押到他面前,问:〔绑着的是什么人?〕吏役答道:〔是齐国人。〕楚王又问:〔他犯了什么罪?〕吏役回答:〔他犯了盗窃罪。〕于是楚王回头对晏婴说:〔晏先生,你们齐国人真是做贼的能手啊!〕

        Ⅶ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

        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 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Ⅷ 形容人不诚信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过河拆桥、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言行不一

        信口雌黄、口蜜腹剑、胡说八道、反复无常、口中雌黄、言而无信、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翻脸无情、口是心非、信口开河

        过河拆桥的历史典故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他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决心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得到了丞相伯颜的支持,但反对的人很多,许有壬就是其中的一个。

        许有壬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壬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不也有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才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壬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皇帝在祟天门下达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满朝文武都要去听读,许有壬被特地安排在班首听读。尽管他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怕得罪皇帝,只好勉强跪在班首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壬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壬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Ⅸ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五个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版他建立起了权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孔子东游的时候与一个叫项橐的小儿比试,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孔子输后,果真拜项橐为师。这就是君子之约和童叟无欺的典故。

        Ⅹ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二十个

        共2条回答

        课文你来说福州莫等待贸易有限公司企划总监2019-11-10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孔子东游的时候与一个叫项橐的小儿比试,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孔子输后,果真拜项橐为师。这就是君子之约和童叟无欺的典故。

描写诚信的成语四字成语故事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诚信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诚信的成语典故 1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诚信的成语典故 2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的成语典故 3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诚信的成语典故 4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烧肉。”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就要杀掉猪。妻子制止他说:“(之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的教导,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诚信的成语典故 5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商鞅)害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商鞅)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最终颁布了新法。

        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的人触犯了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还)以黥刑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并将其占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因为私刑斗争,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诚信的成语典故 6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诚信的成语典故 7

        吴国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国途中,顺道访问了徐国国君。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宝剑,但知它是吴国国宝,所以不好意思索要。

        季札心知徐君很喜欢这宝剑,想立即将它送给徐君,但碍于自己仍需前往其他国家,所以需要带着这宝剑以代表吴国出使。于是,季札心中暗暗向徐君许下诺言:“当我结束这次行程后,我会再到徐国,届时定将这宝剑送给您。”

        后来,当季札返回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来到徐君墓前,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随从连忙问道:“人都死了,还赠他宝剑干什么?”季札说:“我早在心中答应将这宝剑送给徐君,如今徐君虽已离世,但不可因此改变我的承诺,我仍要履行诺言。”

        诚信的成语典故 8

        南朝陈国将亡时,驸马徐德言预料妻子乐昌公主将会被人掠去,于是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日后重见时的凭证,并约定每逢正月十五日,就在市集卖这半面镜子,以探听对方的消息。

        陈国亡后,乐昌公主为杨素所占,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卖镜,年复一年,终在某年见到一人叫卖破镜,与所藏半镜相合,于是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见到此诗,悲泣不食。杨素知道此事后,便让公主与徐德言重新团圆。

        诚信的成语典故 9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后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译文:褒姒不爱笑,幽王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她笑,她就是不笑。幽王设有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入侵就点燃烽火。幽王点燃烽火,各地诸侯看到烽火,以为京城有敌情,都赶来了,到达后发现没有敌人,褒姒因此而大笑。幽王很高兴,为她数次点燃烽火。后来幽王失去信用,诸侯们来的越来越少了。

        后来申侯联和缯、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征调诸侯的军队,诸侯的军队没有一支到来。于是把幽王杀死在骊山下,掳走褒姒,把周的财产抢掠一空而去。)

        诚信的成语典故 10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毛遂凭着自己大无畏的英勇气概,按住剑,顺着台阶走上台去,对平原君说:“赵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两句话就能说明其利害关系,为什么从早上到中午,还没谈出个结果来?''楚王问平原君说:“他是什么人?"平原君回答说:“他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听说毛遂只是个门客,怒气冲冲地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你快退下去!"毛遂按着剑走上前去,对楚王说:“大王之所以敢当众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大王离我不过十步,楚国再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我手中有剑,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我和主人说话,你凭什么斥责我呢?"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

        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

        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毛遂一席话,使楚王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先生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倾全国之力与赵国联合,共同抗秦!”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平原君感叹地说:“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百数,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

        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一到楚国,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吕,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诚信的成语典故 11

        曾子,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子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子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子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妻子看到曾子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诚信的成语典故 12

        徐州兵败后,关公与曹操约法三章,暂居曹营。

        曹操敬重关公,为了笼络他,赐给他珍贵物品,关羽却拒之不受;几日一宴请,关羽从不乱吃喝;给关羽大宅,关公却将内宅分给老兵,自己住外间;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却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无法,安排刘备的两个夫人和关公同居一屋室。关公仍不动色,秉烛独坐在门外,专心致志读《春秋》,通霄达旦,毫无倦色。曹操想通过美色来诋毁关公,从而达到要挟逼其就范目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信条在关公身上失去了灵验。

        关公夜读春秋,通霄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公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霄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公定力的影响。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公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公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天性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范。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的成语典故 13

        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做棘子成。

        有一天,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麼还要有文彩呢?」 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本质和文彩是同样重要的。让我拿皮草来举例解释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们的区别,既在本质,也在文彩,如果把这两类兽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来就像犬羊皮了。」

        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诚信的成语典故 14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

        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

        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名人讲诚信的故事

       1.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五个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孔子东游的时候与一个叫项橐的小儿比试,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孔子输后,果真拜项橐为师。这就是君子之约和童叟无欺的典故。

       

2. 关于诚信的四字词语50个

        抱诚守真

        诚至金开

        赤诚相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言必信,行必果

        取信于民

        取信于人

        信誓旦旦

        言而有信 言行信果

        信守不渝

        一诺千金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修辞立诚、

        闲邪存诚、

        一言为定、

        言信行果、

        金口玉言

        季路一言

        不轻然诺

        信守不渝

        季布一诺

        脩辞立诚

        百约百叛

        啮血沁骨

        知识拓展

        关于诚信的格言

        1、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2、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3、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4、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5、虚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6、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8、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罗马

        9、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10、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1、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塞罗

        12、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

        13、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14、失去信用等于碎了的镜子,不可能修复。——德国

        15、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

        16、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7、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1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陶行知

        19、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20、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21、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22、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3.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二十个

        季布一诺

        秦末汉初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从不失信于人,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烽火戏诸侯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后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译文:褒姒不爱笑,幽王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她笑,她就是不笑。幽王设有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入侵就点燃烽火。幽王点燃烽火,各地诸侯看到烽火,以为京城有敌情,都赶来了,到达后发现没有敌人,褒姒因此而大笑。幽王很高兴,为她数次点燃烽火。后来幽王失去信用,诸侯们来的越来越少了。

        后来申侯联和缯、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征调诸侯的军队,诸侯的军队没有一支到来。于是把幽王杀死在骊山下,掳走褒姒,把周的财产抢掠一空而去。)

        曾子烹彘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烧肉。”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就要杀掉猪。妻子制止他说:“(之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的教导,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商鞅立木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商鞅)害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商鞅)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最终颁布了新法。

        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的人触犯了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

        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还)以黥刑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并将其占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因为私刑斗争,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4.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什么的,要四五个

        诚信格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诚信文明凝聚一点一滴。 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出局才懂诚信重,进‘宫'方恨知法晚。 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

        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诚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誉是你的帐号,承诺是你的支票,如失去了诚信 ,你将是一无所有。

        立身须以诚为本, 治国必以法为基。 诚信以心为上, 法治以公为魂。

        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诚信在心,法治在行。

        不讲诚信者必被社弃, 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诚信凝聚力量,法治诞生希望。

        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扬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赏罚分明, 市场经济讲诚信一罚十; 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诚信与高尚同行;法治与正义相伴。

        诚信有法治保障才有号召力,法治有诚信支持才有生命力。 树诚信风尚,铸法治长城。

        谎言浇不开诚信之花,虚伪结不出幸福之果。 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

        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 你诚信我诚信有威信 ,讲法治护法治个个能自治。

5. 几个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季布“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一诺千金

        释义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示例 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6. 有关诚信的故事,名人名言和四字词语

        1、华盛顿与樱桃树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华盛顿小时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亲很喜爱的樱桃树,华盛顿勇敢地承认了这件事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2、韩信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3、

        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奶奶不能来了,但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守信:

        信用是成功的伙伴 英国

        信用重于黄金 德国

        信用出黄金,因为黄金比信用易得 英国

        信用是无形的资产 日本

        信用是最大的资本 英国

        人无信不立,店无信不兴

        经营以信用为资本

        宁可失钱,不可失信 英国

        获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 杰罗尔德 搜索

        私人的信用是财产,公众的荣誉是保证金 朱尼厄斯

        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 约·克拉克

        失去信用等于碎了的镜子,不可能修复 德国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孔子家语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淮南子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不相信任何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奥尔巴赫

        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 英国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法国

        失去了信用的人,就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绪儒斯

        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 罗马

        一个人的信用和其钱柜里的钞票是成正比的 玉外纳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以诚取信,以信取胜

        言必行,行必果

7. 关于诚信4字成语

        关于诚信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比而不周:比:勾结;周:忠信,相互忠诚信义。指小人只是相互勾结,而不是赤诚地结交。

        丹心耿耿:耿耿:诚信的样子。形容真心实意,非常忠诚。

        啮血沁骨:形容极端诚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淑质贞亮:淑:善良;贞:坚贞;亮:诚信质直。品质善良,为人诚信质直。

        温恭直谅: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脩辞立诚: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求三十个关于诚信的成语及故事

       一、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二、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三、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四、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分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

       五、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六、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四字成语故事及诚信成语

        1.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2.一诺千金

       释义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示例 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3.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4.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释义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出 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典 故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 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 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6.驷马难追

       出处: 《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例句: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翻悔之理!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

       故事: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耶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驷马难追的解释: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有关“诚信”的成语,名言,故事有哪些?

        四字成语故事四则及诚信成语

        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了几千年,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其中四字成语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四字成语故事四则及诚信成语,欢迎阅读!

       

管鲍之交的故事

        解释

        形容朋友交谊深厚。

        成语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

卧薪尝胆的故事

        解释

        薪:柴草。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一败涂地的故事

        解释

        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刘邦是沛县一名亭长(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他性格豪爽,乐于帮助别人。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做苦工。在路上,每天总有几个民夫逃走。有天晚上,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做苦工也是累死,你们都走吧!”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情愿跟随刘邦。

        刘邦带这十几个人正往别处逃走,忽然有条大蛇挡在路上,别人吓得不敢前进,刘邦手提宝剑,把大蛇赶走,大家很佩服他这种勇敢精神。

        那时候秦朝政治无能,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沛县衙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便经常暗地与他来往,商量准备起兵反秦。

        在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下,刘邦决定起义,他们首先攻下了沛县。大家推举刘邦为起义军的首领;刘邦说:“抗秦大业是艰巨的,如果一败涂地,就要赔上性命啊!我刘邦愿带领大家大干一场!”

        刘邦从这天开始,便率领沛县的.三千弟子展开反抗暴秦的斗争,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舍生取义的故事

        解释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 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关于诚信的成语

        1: 寡信轻诺: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2: 始终不易:〖解释〗易: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3: 信及豚鱼: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4: 弃义倍信: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5: 讲信修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6: 始终不渝:渝:变。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7: 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8: 轻诺寡信: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9: 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10: 士为知己者死:〖解释〗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1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2: 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13: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14: 轻言寡信: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15: 贪而无信:贪婪而又不守信用。汉·应劭《鲜卑胡市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

        16: 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17: 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18: 千金一诺: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19: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20: 背义负信: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21: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22: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23: 不轻然诺:轻:轻易;然诺:许诺。不随便许诺什么。形容人守信用

        24: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25: 季布一诺: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26: 脩辞立诚:〖解释〗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27: 百约百叛:约:约定。多次订约,多次背叛。形容毫无信用。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没有信用

        28: 啮血沁骨:形容极端诚信。

;

有没有人知道有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啊

       1.成语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取信于民 信誓旦旦 信守不渝?

       一诺千金 赤诚相待 背信弃义 信口开河 威信扫地

       抱诚守真 诚至金开 修辞立诚 赤诚相待 金口玉言?

       言而有信 拾金不昧 路不拾遗 驷马难追 驷不及舌

       2.名言警句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宁可失钱,不可失信 ——英国

       (3)帮人要帮心,帮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5)信用重于黄金 ——德国?

       3. 故事

       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路。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路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有关诚信的故事:

       故事一:曾参杀猪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故事二: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一)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二)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三)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 ”于是商人淹死了。

       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好了,今天关于三个关于失信或守信的成语故事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三个关于失信或守信的成语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三个关于失信或守信的成语故事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