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幼儿_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幼儿园版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幼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它的今日更新更是备受瞩目。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幼儿的最新动态,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1.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6篇】

2.经典传承的成语故事

3.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十篇

4.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5篇

5.经典成语故事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幼儿_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幼儿园版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6篇】

        #能力训练# 导语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6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1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明察秋毫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

        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

        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篇2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千虑一得

       春秋时,晏婴在齐国历任三朝的宰相。他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在齐国很有威望。

        有一天,齐景公派使者来看他。他正在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起吃。使者很感动,回去就把晏婴分食的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想不到晏婴那么贫苦,就派使者送去一千两金子。可是连送了三次都被晏婴退回来了。

        齐景公特地召见他,说:“管仲对齐恒公的封赏不推辞,而你……”景公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说:“为什么要拒绝呢?”晏婴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遇人千虑,必有一得。”他自谦地说:“无论君臣,清廉为上,我这人愚钝,再三考虑也许有点道理。”

        成语“千虑一得”意思说,遇笨人的考虑也有可取之处。后来多理解为考虑周到。

       篇3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一言为重

       古时候秦国有个相国叫商鞅,秦王非常器重他。公元前359年,他打算在秦国实行变法,但他怕百姓们不相信官府,就决定做件事以取得他们的信任。

        有一天。他把一根10米长的竿子竖在都城南门外,然后告诉百姓如果谁把这根竹竿拿到城边北门,就赏给他10两银子。开始,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吃惊,但没人敢试。于是商鞅又提高声音说:"谁把这根竹竿拿到北门,赏50两银子。"这时,有一个胆子挺大的人愿意去试一试。当他把竹竿拿到北门时,商鞅立刻赏给他50两银子。其他人看见了,都非常后悔自己没去试。

        经过这件事,大家都相信了官府。后来商鞅的变法进行地很成功,秦国因此成为了当时大的国家。

        后来,人们就用"一言为重"来比喻一个人信守诺言。

       篇4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探骊得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篇5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老马迷途

       春秋战国时期,齐恒公率军出征,却在途中因大雾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靠一匹老马才能平安回国。从此,齐国上下对这匹识途老马倍加宠爱,渐渐地,老马迷失了自我。它常这样想,原来我有如此异能,我可是匹宝马啊!老马陷入了自我陶醉中。

        过了一个月,齐恒公再次出征,为了防止迷路,齐恒公又带上了这匹老马。老马得意极了,把头抬得高高的,连正眼也不瞧那些战马一眼。不出齐恒公所料,途中又遇大雾,只好就地扎营。因大雾久久不散,粮食也吃完了,齐恒公只好率人回城取粮,又把老马牵了出来,让它带路。老马心想:我有异能,肯定能带大王回去。于是,老马随便选择了一条路,扬蹄前行,不料走了几个时辰,却发现是条死路。齐恒公怒极之下,一刀杀了老马。原来老马太骄傲,没有在沿途做下标记,因此迷了路。

        老马刚醒悟,已是含泪于九泉之下了。

       篇6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博士买驴

       当时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头驴子死了,就到市场上去买一头。双方讲好价后,博士要卖驴的写一份凭据。卖驴的表示自己不识字,请博士代写,博士马上答应。卖驴的当即借来笔墨纸砚,博士马上书写起来。他写得非常认真,过了好长时间,三张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写成。卖驴的请博士念给他听,博士干咳了一声,就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过路人都围上来听。

        过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凭据。卖驴的听后,不理解地问他说:“先生写了满满三张纸,怎么连个驴字也没有呀?其实,只要写上某月某日我卖给你一头驴子,收了你多少钱,也就完了,为什么唠唠叨叨地写这么多呢?”

        在旁观看的人听了,都哄笑起来。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几句讽刺性的谚语:“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后众人们形容写文章或讲话不得要领,虽然写了一大篇,说了一大堆,却都离题很远就叫“博士买驴”,或叫“三纸无驴”,也就是所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经典传承的成语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大家都夸他是奇童。孔融很懂礼貌,父母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最小的小弟挑,小弟挑走了一个最大的。父亲让孔融挑,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中国。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十篇

        经典传承的成语故事

        从古代传承下来了许多经典的成语故事,以下是我收集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经典传承的成语故事一

        成语: 狐虎威

        拼音: h? jiǎ hǔ wēi

        解释: :借。狐狸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怪声怪气地说:你不敢吃我?我是天上派来的百兽之王。老虎听了不以为然。狐狸又说:不信你跟着走,看百兽见了我会怎样。说完狐狸大摇大摆地向前走去,老虎半信半疑地跟在后面东张西望。只见很多野兽见到狐狸来了都吓得跑了。老虎却不知道野兽实际上是怕自已而不是怕狐狸。

经典传承的成语故事二

        成语: 胡服骑射

        拼音: h? f? q? sh?

        解释: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的赵国,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他们虽然和赵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但常有小的掠夺战斗。由于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作战骑在马上,动作十分灵活方便。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往来奔跑,迅速敏捷。而赵国军队虽然武器比胡人精良,但多为步兵和兵车混合编制,加上官兵都身穿长袍,甲胄笨重,骑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战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就想向胡人学习骑马射箭。要学习骑射,首先必须改革服装,取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

        于是,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开始改革。他的做法首先遭到以他叔叔公子成为首的一些人的反对。武灵王为了说服公子成,亲自到公子成家做工作,他用大量的事例说明学习胡服的.好处,终于使公子成同意胡服,并表示愿意带头穿上胡服。公子成的工作做通之后,仍有一些王族公子和大臣极力反对。他们指责武灵王说:?衣服习俗,古之理法,变更古法,是一种罪过。?武灵王批驳他们说:?古今不同俗,有什么古法?帝王都不是承袭的,有什么礼可循?夏、商、周三代都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制定法规,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制定礼仪。礼制、法令都是因地制宜,衣服、器械只要使用方便,就不必死守古代那一套。?武灵王力排众议,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下令在全国改穿胡人的服装,因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人民的拥护。

        武灵王在胡服措施成功之后,接着训练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事装备,赵国的国力也逐渐强大起来,不但打败了过去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还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郭沫若无其事961年秋游丛台时曾赋诗一首,诗中说到?骑射胡服思雄才?,便是引用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的史绩,这段事实见诸于《史记.赵世家》。如今,?胡服骑射?已经成为了改革的同义词。

经典传承的成语故事三

        成语: 华而不实

        拼音: hu r b? sh?

        解释: 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成语故事:

        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卫国回来,路过宁邑,客店的店主看见阳处父一表人才,就决定告别妻子去追随他。结果还没走出多远,那店主不打算继续跟随下去。其妻子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看见他的外貌,觉得不错,但跟他一谈话,就觉得他很讨厌。这个人华而不实,我担心跟了他,还没有得到好处,就死了。

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5篇

        #能力训练#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十篇。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扑朔迷离

        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花弧有一个女儿,名叫木兰,她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十分高强。

        那时,北魏经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兰的父亲年纪太大,弟弟又小,于是木兰就想装扮成男子,替父从军。她穿上父亲当年穿过的盔甲,威风凛凛地去见父亲,表明自己的决心。花父很感动,但是并不放心。于是,木兰要求与父亲比武,如果胜了就让她去从军。花弧向来不服老,就答应了。父女俩就在花园里比剑,你来我往。花弧毕竟年老体衰,终于支持不住,败下阵来,只好同意木兰代替他去从军。

        木兰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打了很多次胜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敌人终于投降了,木兰凯旋,换上女装。战友们惊叹道:“我们同行十几年,都不知道你是个女子!”

        木兰捉来一对雌雄兔子,然后笑着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说我女扮男装,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难以分辨出雌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啊。

        后来,人们就用“扑朔迷离”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模糊复杂,真相难辨。扑朔,扑腾、乱动;迷离,眼半闭。

       2.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谈笑自若

        东汉末年,曹操与孙权、刘备为首的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曹操被打败。孙刘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待劳,击败了吴军的先头部队。

        孙权手下的大都督周瑜大怒,准备与曹仁一决雌雄。东吴名将甘宁上前劝阻,认为南郡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互为犄(j?)角,应该先袭取夷陵,然后再进攻南郡。周瑜接受了他的建议,命他领兵攻取夷陵。甘宁率军直逼夷陵城下,与魏军守将曹洪激战。曹洪败走,甘宁命令部下迅速夺取夷陵。当时他的兵力很少,只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过千人。当天黄昏,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曹军架设云梯攻城,被甘宁守军击退。

        第二天,曹军堆土构筑高楼,然后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下,射死射伤不少甘宁的士兵。城中的将士们都恐惧起来,唯独主帅甘宁跟平时一样镇定,谈话笑容非常自然。(原文是:“城中士众皆惧,唯宁谈笑自若。”)他命人收集曹军射来的数万枝箭,选派优秀射手,与魏军对射。由于甘宁率军沉着顽强地固守夷陵,使得曹军一直无法攻破。

        后来人们就用“谈笑自若”来表示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自若,跟平时一样。

       3.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悬梁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4.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江郎才尽

        南北朝的时候,河南考城这个地方出了一个文学家,名叫江淹。

        江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江淹读书十分用功,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写得一手好诗文,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文学家,人们称他为江郎。

        不久他就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当上了大官,然而生活条件的优越,使江淹不愿再去刻苦读书,他也越来越脱离下层人民的生活。因此到晚年的时候,文章不但没有写得更好,而且越来越退步,对此人们有很多传说。

        有的说,有一次江淹外出乘船,在禅林寺旁边的河里,夜里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个自称是张景阳的人,向他讨回过去借的一匹绸缎,江淹便从怀里拿出自己身上剩下的几尺绸缎还给了他,从此江淹的文章水平就大不如前了。

        也有人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五色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人们于是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江郎才尽。

        后来人们就用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来比喻某人的才思减退或者本领用完的意思。

        江是指的江淹,郎是古代人对男子的美称,才是才思、才情,尽是指的空、完的意思。

       5.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小心翼翼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

        宋大宗十分兴奋,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此外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碰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如做得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6.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7.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鸣声凄惨。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身伤心碎,突然发出弓弦的声音使它心跳加速,极力上冲,但受伤的两翼却无力上升,体重失去平衡,坠落下来。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8.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狐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9.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人脱掉衣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里,现在船走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舟”是“船”,“求”是“寻找”。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

       10.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熟能生巧

        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十分善于射箭,当时的人都明白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敬佩。陈尧咨受到大家称赞之后,觉得自己的本领已是天下无双,便骄傲自满起来。

        一天,陈尧咨又在靶场表演他那百步穿杨的绝技。一箭射出,把又细又软的柳枝条射断了。观众们看得大声喝彩,并要求他再来一次。这时有个卖油的老头正从那里经过,看了后,却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只但是手法熟练些罢了!”陈尧咨听了,不禁大怒,喝道:“你这老头有什么本领,竟敢藐(miǎo)视我?”老头回答:“我哪里敢藐视你,我只是从几十年的斟(zhēn)油经验中,明白做熟了的事情,便会找出窍门来的道理。”说着,便从他的油担上取下一个葫芦,葫芦口上放一枚方孔铜钱,然后打了一勺油,高举油勺往葫芦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条线似的穿过钱孔进入葫芦中。油倒完了,把铜钱拿起来给大家看,钱孔周围竟没有一丝油渍(zì),大家看了都赞叹不已。老头微笑着对陈尧咨说:“我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罢了。”陈尧咨听了,一声不响便掉头走了。

        之后的人便根据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用来说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办法来。

经典成语故事

        #婴幼儿# 导语孩子们学习成语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趣味,更能从故事中,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5篇。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的成语故事

       杯弓蛇影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2.经典的成语故事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的一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行进时,路上缺水,士兵们都很口渴,快要走不动了。

        曹操见士兵们又热又渴,纷纷干裂的嘴唇,心里非常着急。

        曹操让士兵们到处去找水,结果都空手而回,

        这时,曹操忽然计上心来,他驱马驰往山头,然后回头大声向士兵们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树林,那里的梅子很多,又酸又甜!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坡,马上就要到梅林了。”

        士兵们听了,好像已经吃到了梅子,口水直流,不再感到口渴了,一齐争先恐后地向前行进。

        后来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用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3.经典的成语故事

       明察秋毫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

        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

        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4.经典的成语故事

       千金买邻

        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他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吕僧珍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

        吕僧珍家住在城北,家里并不宽敞,平时再加上不少人在这里出入,就显得更小了。于是有人劝吕僧珍再买套更宽敞的房屋。他说:“已经够用了,不用再扩大我的居住面积了。”因为吕僧珍的品德高尚,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近和交谈。有一个人物地在吕僧珍家隔壁买了一套房屋。

        有人问:“你买这房子花了多少钱?”“一千一百两”。“怎么这么贵?”那人笑着说:“一百两是用来买房屋的,那一千两是用来买邻居的。”

        读后: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进行交往。要和有自强意识,有上进心的朋友多交往。这正是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成长与生活质量与周围的朋友,同事及邻居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儿童交往从小就要注意。

       5.经典的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经典成语故事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成语故事 篇1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经典成语故事 篇2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经典成语故事 篇3

        叶公晕了之后,龙看见了以为叶公是高兴得晕了,龙说带叶公去海里玩,叶公很高兴,也就不那么害怕龙了。

        龙就带他去了海里的水晶宫玩了,水晶宫里面很美丽,里面的每一块砖就是用水晶盖出来的,龙王的宝座是用黄金做成的,水晶宫里面有棵水晶做的花树,还有一个大花园。

        叶公参观了水晶宫之后,都不想回去了,龙说:“那就再带你去天上玩去吧!”

        叶公于是又和龙去了天上。天上的云彩风景也很美。叶公好奇地问龙:“为什么云可以飞?”龙回答说:“因为织女织出来的河、树、大海、花草往往人间一丢,就变出真的河、树、大海、花草来了,然后把剩下的布再往人间一扔,就变成了天空的美丽云朵,所以云可以飞。”叶公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龙就继续带叶公去参观天上很奇妙的森林风景,那里的仙树很高,有30米高;草却很矮,只有三厘米的高度。叶公很好奇地问龙:“为什么这里的树这么高,草却这么矮呢?”龙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只有大海里的神仙才知道。”

        接着龙就又带着叶公一起回到了海里。龙找到了神仙,神仙说:“是我用魔法把树变得很高,这样树就可以万年常青;我把草变得很矮,是为了让草地看起来更美观。”叶公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开始想念家乡的一草和一树了。

        于是,龙就拔了条龙须送给叶公,说:“这条龙须跟神笔马良的神笔一样,画什么就变什么,就当作你真诚喜爱龙的纪念品吧。”叶公听了很高兴,向龙连声表示了感谢。

        龙就带叶公回到了家乡。叶公发现自己原来离开了家乡已经有很多年了,自己已经从古代来到了现代。善良的叶公用龙须为老百姓画了很多高高的房屋,最神奇的是他用龙须画出了深圳的地王大厦和京基100。

        从此,叶公和龙就成为了好朋友。不管是天上还是大海,他想去哪龙就带他去哪,叶公真的好幸福,让每个小朋友都羡慕不已。

经典成语故事 篇4

        话说有一天,县令应郴(chēn)请自己的下属杜宣来家里喝酒。酒席设在厅堂里,俩人面对面落座,应郴给杜宣倒酒,杜宣背后的墙面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的折射,弓的影子映射在杜宣的酒杯中,犹如蛇形一样。

        杜宣低头一看自己的酒杯,以为真有一条蛇在杯中蠕动,顿时吓了一跳。可是应郴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领导倒的酒不敢不喝啊,杜宣没办法,只能一咬牙一跺脚,硬着头皮把这杯酒给喝了。应郴再给他倒酒的时候,杜宣就借故推辞,没待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了。

        回到家中,杜宣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感觉刚才喝下去的那条蛇好像在肚子里蠕动,顿时觉得胸闷腹痛,结果一病不起,连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家里人请了很多大夫来诊治,可都诊断不出病因,病情也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来杜宣家中看望他,问他是怎么得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喝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了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为什么杜宣的酒杯里会有蛇呢。

        突然,墙上挂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应郴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果然,酒杯中有弓的影子,猛一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这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马上命人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那天坐的原位上,情景重现,让他仔细观察酒杯里的影子,并对他说,老杜啊,你说那杯子里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

        杜宣仔细一看,果然如此,这下他心中的疑虑立即消失,所谓的病也很快就痊愈了。

        是此,杯弓蛇影。

经典成语故事 篇5

        西汉时期,有个叫赵禹的人,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司,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认为在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汉武帝大为赏识,便让赵禹担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让他同太中大夫张汤一同负责制定国家法律。为了用严密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办事的官吏;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对原有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赵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个回旋的余地,便纷纷请他和张汤一起作客赴宴,但赵禹从来不答谢回请。几次以后,不少人说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过了一些时候,赵禹和张汤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研究,决定制定“知罪不举发”和“官吏犯罪上下连坐”等律法,用来限制在职官吏,不让他们胡作非为。

        消息一传出,官员们纷纷请公卿们去劝说一下赵禹,不要把律法订得大苛刻了。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闲聊。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人的干扰。

经典成语故事 篇6

        春秋时期,楚国将领公子围受哥哥楚王之托,去郑国访问。郑国非常弱小,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对楚国使者极力巴结。毕竟,有了楚国的保护,别的强国就不敢任意欺凌郑国了。郑国的大夫公孙段为了国家利益,决定把女儿嫁给公子围,表示两国的友谊牢不可破。

        公子围对这门婚事一口应承下来,其实他心中另有诡计。在迎亲时,公子围带来了很多兵马,想带进城去夺取郑国的。没想到郑国大夫子产一下子就看透了公子围的心机,因此拒绝他进入京城。

        子产派子羽去对楚国的客人说:“本国的都城非常狭窄,无法容纳公子那么多的随从,如果一定要迎亲,就请在城外举行仪式吧!”

        公子围很生气,就叫太宰伯州犁向子羽答复道:“哪有在野外举行婚礼的先例呢?我们临来之前已经在祖庙里向祖先祭告过了,如果在城外娶亲,岂不是对我们楚国进行羞辱?这样做也显得郑国太小气了。况且不要忘了,我是楚国的令尹!如我真的在野外结婚,回国后将被人瞧不起,再也没有做令尹的资格了。所以贵国的安排恕我难以接受。”

        子羽的脸色当场就变了,他正颜厉色地说道:“不错,我们郑国是个小国。可是国家弱小并不是错误,如果依赖大国而不进行防备,那才是错误。我们本想通过联姻来让楚国保护我们,可是楚国却包藏祸心,来打郑国的主意,我们又怎能不作一点儿防备!”

        公子围看到郑国早有防备,自己实在讨不到便宜,只好答应不带兵甲进城,郑国这才允许他进城迎亲。

        这年的正月十五,公子围进入郑国都城,与公孙段的女儿结婚,婚后马上离开郑国回去了。

经典成语故事 篇7

        “程门立雪”,这一典故选自《宋史·杨时传》。杨时是宋朝著名学者,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

        杨时青少年时,学习不仅勤奋刻苦,而且虚心好学。他虚心求学的美德被人们传为佳话。

        宋朝有两位著名的理学大师和教育家,即程颖和程颐弟兄俩,他们名震四海。杨时对这两位理学大师非常崇敬。一次,他考取了进士并被授予官职,但他没有去上任,而是跑到河南领昌(现河南许昌县)拜程预为师,虚心求教。几年过去了,杨时学成回家,临别时,对老师拜了又拜,依依不舍地走了。程颖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说道:“我的理学思想由他带往南方去了!”

        又过了4年,程颖去世了,杨时听到噩耗,悲痛不已,在家中还设了灵位悼念他的老师。不久,他约自己的学友亲自到洛阳去拜见程颐老先生。杨时这年已将近不惑之年了。

        他们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赶路。一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他与学友游醉一起来到程府,听家人说程老先生正坐着打磕睡呢。杨时和游醉不愿打扰老先生休息,便悄悄退到门外,在程府门外恭恭敬敬地站立静候。

        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的积雪已是一尺多深了,几乎没过他们的双膝。

        杨时虚心好学,孜孜以求,终于学有所成。他历任浏阳、余杭等地知县,还任过荆州教授等职。后来,官至右谏议大夫兼国子祭酒。到了南宋高宗时,他担任过工部侍郎和龙图阁直学士等要职。

        在当时,杨时拜师求学的精神被广泛传烦。后世,人们从这段故事中概括出“程门立雪”这一典故,用来强调尊师重道,虚心求学的精神。

经典成语故事 篇8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

        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色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的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比喻为坏人做帮凶。

经典成语故事 篇9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5岁到京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来又被提升为刑部侍郎。当时佛教盛行,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他听说有所寺院里安放着一块佛祖释迦牟尼的遗骨,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里礼拜。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加以反对。其中提到,佛教传人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唐宪宗看了这表。十分恼怒,认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自己作对,而且用历史来影射自己活不长。

        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力日益削弱。宪宗执政后,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因此中央的统治有所加强。被贬到潮州的韩愈,针对这一情况,再次给宪宗上了《潮州刺史谢上表》,极力为宪宗歌功颂德,以便重新得到信任,回到朝廷工作。在这道表中,韩愈恭维宪宗是扭转乾坤的中兴之主,并且建议宪宗到泰山去“封禅”。

        封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大典。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登到山顶筑坛祭天称“封”,在山甫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掸”。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和汉武帝。曾举行过这种大典。韩愈这样建议,是把宪宗当作有杰出贡献的帝王。韩愈还在这道表中隐约地表示,希望宪宗也让他参加封禅的盛会,并说如果他不能参加这个千年难逢的盛会,将会引为终身的遗憾。后来,宪宗把他调回京都,让他担任吏部侍郎。

        意指一千年也难得遇到这样的一次机会。形容机遇十分难得与宝贵。

经典成语故事 篇10

        孔子有个朋友,叫柳下季,是一位大贤。柳下季的弟弟跖是一个强盗,人们都管他叫做盗跖。一天,孔子去找盗跖,想劝他改邪归正,像他的哥哥那样,当个受别人尊敬的人。

        盗跖一见孔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对他说道:“你这个欺骗天下人的伪善之人!今天,你如果顺从我的心意,我还可以饶你一命,否则的话,我就一刀宰了你,摘了你的心当饭吃!”

        孔子听了,毫不害怕,说道:“凭你的才华,足可以成为一路诸侯,享受荣华富贵。可是你却当起了强盗。难道‘强盗’二字就那么好听吗?我劝你呀,还是不要舞刀弄枪、侵犯百姓了。”

        盗跖觉得孔子的话不合他的心意,就说道:“你不要用功名利禄引诱我,我可不是愚昧的人!当初尧、舜位居天子之位,可是如今他们的子孙连立锥之地都没有。所以我对荣华富贵是不稀罕的。”

        说着,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从黄帝以后,天下就争斗不止,到处打仗。尧和舜当了天子,就设立了百官。商汤起兵谋反,居然把他的君主流放到南巢,周武王起兵造反,更是逼得君主自焚而死。从此以后,社会上都凭借强大欺凌弱小,以多数欺负少数。所以从商汤、周武王开始,全是靠征伐杀戮而犯上作乱。

        “到了现在,你却把仁义之说传授给众人,欺骗各国君主,妄想靠这个牟取富贵。这样看起来,天下的盗贼就数你最大了。天下人真是糊涂,为什么不叫你盗王,而偏要称我为盗跖?”

        孔子见话不投机,只得回转曲阜。回去后,他叹口气说:“我真是自己触霉头,闲着没事,亲身涉险。我这次不顾一切去摸老虎胡须,却险些被老虎吃掉。”

经典成语故事 篇11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与可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与可说:文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经典成语故事 篇12

        宋太祖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酒过几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杯酒释兵权”(“释”就是“解除”)。

经典成语故事 篇13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尔指你,反同返。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

经典成语故事 篇14

        故事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光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渐渐有了小名气。日子一久,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飓耳里。

        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大官吃饱喝足后,闹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侄孙曹爽的心腹,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考虑了一会几,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何虽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听说你的占卜很灵验,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机会升官发财。另外,这几天晚上我还梦见苍蝇总是叮在鼻子上,这是什么预兆?”管辂想了一想,说:“从前周公忠厚正直,周成王建国立业,国泰民安;现在你的职位比周公还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惧伯你的人却很多,这恐怕不是好预兆。你的梦按照卜术来测,也是个凶相阿!”管辂接着又说:“要想逢凶化吉,消灾避难,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贤们,发善心,行善事。”邓飓一旁听了,很不以为然,连连摇头说:“这都是些老生常谈,没什么意思。”何宴脸上铁青,一语不发。管辂见了,哈哈一笑:“虽说是老生常谈的话,却不能加以轻视啊!”

        不久,新年到了,传来消息说何宴、邓辂与曹爽一起因谋反而遭诛杀。管辂知道后,连声说:“老生常谈的话,他们却置之不理,所以难怪有如此下场啊!”

       今天关于“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幼儿”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