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和含义_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和含义20字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和含义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和含义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1.?ֲ??;??ij?????ºͺ???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和含义_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和含义20字

?ֲ??;??ij?????ºͺ???

       手不释卷,这一成语最早是说东吴孙权手下的将领吕蒙。当年吕蒙在孙权帐下,自己目不识丁,但是又不想学习,孙权用自己作为例子说,我这么忙还学习,何况你呢?于是吕蒙痛改前非,发奋苦读,以至于手不释卷,终于学有所成。后来人们用手不释卷比喻学习非常勤奋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教育、爱学习的民族。从三皇五帝到现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很多爱好学习的历史人物,比如凿壁借光的西汉著名文学家匡衡,囊萤映雪的晋代孙康等等。

       手不释卷也是表达爱学习的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史学家陈寿的著作《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典故中的主人公叫作吕蒙,经过孙权开导,不断勉励自己,终于达到让孙权佩服的水平,让孙权感叹“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

       后来,人们将手不释卷逐步运用起来,比喻一个人学习非常勤勉,是个褒义词。

       而这个成语中的吕蒙,生于公元148年,老家在安徽省境内。先是投靠了孙策,也就是孙权的哥哥。他作战勇猛,深受孙策敬重。而当孙策死后,他继续留在东吴,为孙权效力。

       吕蒙是个粗人,但是忠心耿耿,多次救孙权于危难,而且在攻取荆州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献出计策杀掉了关羽。孙权以他为心腹,而吕蒙也尽职尽责,最终因患病而死,去世时四十二岁。

       “手不释卷”不是成语故事,而是历史故事。 

       手不释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 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 处 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凡嗜好的读书,能够~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近义词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手不释卷 - 历史故事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军事大权,应当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担当重任。”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复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好了,今天关于“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和含义”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和含义”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