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须知少时凌云志全诗诗句是什么?

2.诗词基础知识(转载)

3.关于的古诗

4.哪怕岁月蹉跎,依旧名利双无收出自哪首古诗

5.关于古体诗的疑问

6.中国古代有比较正统的绝句啊,七律之外,像藏头诗,打油诗之类的文体还有么?并给些代表作

7.打油诗是什么意思和古诗一样吗有啥区别哪种好

打油诗的基本要求_打油诗古体诗有哪些

一缕暗香绕王庭

两轮晴光水月影

何处箫动舞中原

惹得亘娥笑秋情

快掬一捧清泉水

乐闻桂香相携行

永为红尘无忧侣

远胜天上乞巧星

1-4藏六

5-8藏一

须知少时凌云志全诗诗句是什么?

要从一言二韵三意来分析,有则为诗,无则为打油诗,具体如下:

1、看语言是否精练,故人曾有“一字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典故,诗忒别是古体诗最讲求言简意赅,一字括千言;如:烟花三月下扬州,此句中表明了时间是三月春暖花开之时,作者从上游坐船顺流而下,沿途风景如画,到达扬州更是烟波迷茫,美如仙境,让人浮想联翩。此句中“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改为“去”或“到”,就缺少了画龙点睛的妙笔。

2、是必须有韵律,如五言,1、2、4句必须押韵。举一首拙作之诗:隔山观人十丈远,待临君处三两天;何得天堑变通途,平步青云把酒欢。

3、诗必须让人读后在脑海中有无穷的联想画面,就是所谓的意境。如上面那首诗,你读了后脑海中自然就有了一幅画面:两人分别站在两个山头对望、说话,两人之间只隔了目测之遥,一人准备到另一人家中做客,结果确走了几天。相见后,两人把酒言欢,同时感叹什么时候大山可以连通,无须再受那跋涉之苦,就向在平地行走一样。

以上是个人的初见,不知对你有否帮助。

银鞍白马--原创帖。

诗词基础知识(转载)

须知少时凌云志全诗: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须知少日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该句出自《题三十小象》。

创作背景:

诗人在时光飞逝的无奈中,产生了暮年将至、壮志难酬的悲感。他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一切都写入文中,通过诗句表达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叹自身年岁日高,早就力不从心了,从前的志向与豪情到现在都消失殆尽,从而悲凉不已。他悲伤的不是自己年岁日高,面临死亡,而是自己的理想抱负还没有实现的苦闷。

作者简介:

吴庆坻,字子修,又字敬疆,号补松老人。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历任四川学政,湖南提学使,政务处总办,资政院硕学通儒议员。善诗文,工书法,近苏灵芝铁像碑。参与《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的攒修。

著有《补松庐文录》八卷、《补松庐诗录》六卷、《悔余生诗》、《蕉廊脞录》、《益州书画录续编》等。吴氏与八千卷楼主人、清季著名藏书家丁氏交好,曾参加铁花吟社,与丁丙相唱和;其女归于丁丙之孙。

关于的古诗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都是近体诗,即格律诗。就是每首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而且七律有严格的对仗要求,八句话共形成四副对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首律诗要求至少中间的两联要对仗,就像两幅对联。律诗的第二四六八句每句尾字要押韵,都是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能撞韵,挤韵,跳韵,一三五七句每句尾字都是仄声。律诗的每句每个字都有平仄要求,而且不能三平尾或三仄尾,也不能失粘、失对,这些都是律诗的重点知识,暂时先不讲。

七绝:是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这四个句子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近体七绝第一二四句每句尾字要求押韵,或者二四句尾字要求押韵,多是平声韵,一韵到底,第三句尾字为仄声,也不能撞韵、挤韵、跳韵。每句每字也有平仄要求,也不能三仄尾或三平尾。古体七绝有仄尾的,暂时不提。

古风诗:经常我们会看到一些七言诗,有七言四句的、有七言六句的,还有八句的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讲究格律,只是每句尾字押韵,或平声,或仄声,同韵或邻韵。句子没有严格对仗,每个词也没有平仄区分,这一类型的诗称为古风体。(排律不在其中,暂时不提。)。古风体诗也有四言的,五言的,六言,七言的等等。

打油诗:就更随意随性了,无论是四言的还是多言的,四句的还是多句的,每字每句不论平仄,也不讲格律,甚至每句尾字也不押韵,但大多数会押韵的,跳跃感很强,更严重的有时每句字数都不相等,这种诗,感觉读起来很顺口,尤其是对初写诗和不会写诗的人来说。顺口诗多来自于灵机一动和生活感悟,几句描写一种景象或一种场景或一种情怀或沧桑感悟,而有生活感悟的人大多不会太年轻,这是局外话。

那么诗词写作必须遵守平仄格律吗?

如果是格律诗,比如绝句和律诗,必须遵守平仄、格律、押韵,而且意境、表达通顺等。词牌同理。因为诗和词在古代是用来唱的,讲究韵律美。相当于现代的歌,有词有曲,必须遵守格律平仄。而且古代没有标点符号,用押韵字区别停顿和断句,所以也必须押韵。

古风体和打油体可以随意,不拘平仄,但大多数要押韵。

哪怕岁月蹉跎,依旧名利双无收出自哪首古诗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

1、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3、词。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 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4、散曲。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5、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按有无完整故事情节:抒情诗、叙事诗;

按表现内容: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牧歌、哀歌、颂歌、哲理诗;

按表现形式: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排律、朗诵诗、打油诗、自由诗、十四行诗、歌谣、民歌、儿歌、童谣、散文诗等

扩展资料: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这种言语对诗的主题和感情来说是“自然”的。自由诗并非什么现代发明,但它随着现代主义的到来而占据显著重要的地位,并且构成了对19世纪诗歌固定形式的反叛。自由诗没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同以前的诗相比,可能是最难写好。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有人物等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关于古体诗的疑问

哪怕岁月成蹉跎,依旧名利双无收。这都是后来人的新作,而原诗的名字是《题三十小象》,出自清代吴庆坻之手,另有名称:《悔余生诗》,原诗内容: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像我们习惯了格律平仄的一看就知道,“须知少时”是明显的失替,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古风中的句子。但是看“人间第一流”、“少时凌云志”这些精致流畅的对白,又绝对不是古风意象。

也就是说这是一首生造现代仿古诗的句子,平时我们用用也就罢了,作为国内超一流的中文大学,就不该犯这种错误。

网友们可能也觉得这两句好,对出处发生了兴趣,也可能像格律爱好者一样心存疑惑——明明是唐宋之后的语言意识流,却不合格律——事出反常必有妖。

于是大量网友开始了搜索。拜国内搜索引擎之福,大家很快就找到了这两句诗的出处。是清朝吴庆坻的一首七绝: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

网友们瞬间炸了,看后两句“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彻底翻转了前两句的豪情壮志,以哀叹无所作为收尾,对曾经的豪气干云做出了自嘲。

大量网友觉得北大居然用这种蕴含衰败之气的诗来激励高考前夕的莘莘学子,简直就是无知。

这也是“官方嘲讽”这种说法的来由——吴庆坻是自嘲,而北大作为一个精英学子的未来梦想之地居然用这种自嘲的诗句,虽然很明显出于无心,但确实难以让人原谅。

而北大删除微博,又被很多网友认为是示弱,证明各位网友攻击得对,攻击到了点子上,才让北大官微无地自容,自己打脸。

可是我们冷静下来,想一下前面所说的格律疑惑。

吴庆坻是清朝文人,清诗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二大高峰,格律诗的成就诗很高的。

并不是说古体诗不行,但是这个搜索标称“七绝”,居然首句“失替”,第三句、第四句“哪晓岁月”、“依旧名利”不但失替,而且失对,在唐朝之后,即使古风也不会错得如此离谱。

更何况句子平白流俗,根本没有半点古风情境——这首作品,前两句意气可行,后两句就属于打油诗,在气势和章法上很明显不成一统。前两句诗风正,但是出律,后两句不但出律,连风格都走偏了。

而且乱标“七绝”——这是宋之后的诗人基本不会犯的错误——因此,作为一个了解诗歌史,略懂格律和诗风演进的人来看——网友们用来作为攻击武器的这首七言诗,应该是一首伪作,或者是混编。

注意,不是说后两句的打油风格不好,这种写法也是可以的,能够反映诗人情感的就是好作品,问题是整首作品的诗风不协调——前两句不够油滑。

所以再仔细考据,就会发现吴庆坻确实写了这么一首诗,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不单句子被改动,变得不合律,连后面两句也是续出来——果然是伪作。

《题三十小象》吴庆坻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七言律诗。平仄严谨,对仗精良,用典恰当同时语言比较近现代,理解起来没有古风那么难——这正是清诗的特征。

我们只看被改动的原句“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里“须知少日”平仄为“平平仄仄”,这就符合了律句平仄相替的原则。

“少日”就是少年之时,只不过这个词和前段时间讲到“壮岁”差不多,使用不多。

同时“拏云志”被改成“凌云志”,“拏”就是“拿”,这个改动其实还是可以的,特别是配合“少年凌云志”,虽然在平仄上出律,但是单独作为句子来讲,并没有什么问题。

因此改动后的句子更好懂,被更多的人认同,有人就续上两句,成为伪作。

而这两句也得到了北大官微的认可,因而发布了出来——其实这是一种随时代前行的变化,问题并不是很大,充其量证明北大官微不严谨,因为单独两句作为口号喊出来,无伤大雅。

而一旦成诗,并自居为格律七绝,就暴露了无知。

中国古代有比较正统的绝句啊,七律之外,像藏头诗,打油诗之类的文体还有么?并给些代表作

古体诗其实也是分了格式的。其一是较为常见的四言诗。如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极大多数的“风”“雅”“颂”,乃至于居原的楚辞等等。

其次,古言诗其实也是大多押了韵的。只是因为古文言有很多字的读音与现代文不同罢了(如斜在古言中多念做xia)。

最后,就是您提的问题中古言诗与打油诗最大的区别便在于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和对现实的一些影射乃至于抨击。文字更千锤百炼,在喜欢古言诗的人们眼中,有无押韵都已经无关紧要了。如陶潜名句“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未押韵,但读起来自有一种意味在里面。

这么多纯手打,望纳。

打油诗是什么意思和古诗一样吗有啥区别哪种好

五言绝句你要么?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民乐不知道你要不要?

歌曲 子夜四时歌

电视剧《三国演义》(1995年版)插曲,出现在第43集刘备与孙尚香的婚礼上。歌曲用吴侬软语演唱,歌词分别摘自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的春歌第十首,夏歌第八首,秋歌第十五首和冬歌第一首。歌词如下: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 乘月芙蓉,夜夜得莲子。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 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 渊冰厚三尺,素雪复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李白仿照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所写,亦称《子夜吴歌》,也分春歌、夏歌、秋歌、冬歌。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古体诗比较高雅,用词优美,多用赋比兴的手法,文学素养较高。而打油诗则哩俗,诙谐,用词比较口语化,文学素养较低,市井百姓皆可以创作,有点编顺口溜的感觉。像山有木兮木有支,心悦君兮君不知。如果是打油诗的话就会很直白,很口语化吧,山中有树长新支,我很爱你你你不知。一个很书面,一个很口语,一个高雅,一个通俗,一个用词优美,一个简洁明了。像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人说话可不这样,说的可能是某个地方的方言,古汉语,但不是这么简洁,书面的,有人总结和加工。两者一个可作为文学来研读,一个作为市井小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