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成语积累大全_七年级成语积累大全(注音及解释)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七年级成语积累大全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课件【三篇】

2.小学五年级表格研究报告

3.七年级期末考试重点

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5.初一语文 伟人贾里的 语文题~

6.成语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七年级成语积累大全_七年级成语积累大全(注音及解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课件【三篇】

        #课件# 导语课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课件篇一

        [教学目的]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抢答成语:

        展示课件一: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展示课件二,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6分钟)?——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

        其父(fǔ)曰 父(fù)子相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使关羽将(jiàng)三万兵至益阳

        堕而折(shé)其髀损兵折(shé)将

        2.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

        三.再读(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五: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

        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1)展示课件六请男生对照“失马”的进行复述课文;

        (2)展示课件七请女生对照“得马”的进行复述课文;

        (3)展示课件八请男生对照“折髀”的进行复述课文;

        (4)展示课件九请女生对照“相保”的进行复述课文;

        四.研读(15分钟)——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讨论、点拨: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点拨: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简要板书,见上)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黑体字板书)

        3.质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点拨:是的,尽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同时,他那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点拨:当外敌入侵时,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报国,死得光荣。而“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显得消极不可取。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5分钟)——联生活,谈体会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讨论、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

        六.积读(3分钟)——背课文,积成语

        1.背读课文。

        2.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八,读记成语。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刘安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福)(祸)(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翻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2.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

        教学重点

        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方法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读过很多故事,像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习新课

        一、大声地读——读通

        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字音准确。

        展示课件: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

        2.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

        (一)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二)翻译下列语句: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此何遽不为福乎?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二、生动地读——读懂

        1.学生按以下要求朗读,老师适时指导。

        (1)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节的波折,也就是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揣摩“塞翁”所说的三句反问句的语气,读出塞翁的处变不惊。

        从塞翁及众人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

        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

        2.师生共同合作,读出故事的味道。

        (1)老师读塞翁说的话,学生读旁白。

        (2)老师读“得马、相保”这两个“扬”的情节,学生读“失马、折髀”这两个“抑”的情节。

        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深入地读——读透

        1.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堕马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学生讨论、总结

        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2.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

        3.积累与本课意思相近的成语。

        否极泰来

        福祸相依

        亦得亦失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中国寓言作品选》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福)(祸)(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课件篇三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特别是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缺乏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兴趣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如果采用传统的文言文讲析方法,势必会磨灭他们初步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降低难度,多与前面学习过的文言文知识相联系,教给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一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双向互动地学习课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寓言知识。

        2.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语:亡、居、善、将、吊、遽、富、故、之、以、为、十九。

        能力目标:

        1.翻译课文,掌握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学会分析故事所蕴涵的辨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寓言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在生活中积累智慧。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实词虚语,掌握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式、探究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小到大读了很多书,也一定积累了很多成语,下面我们来一个成语抢答——请同学们看图说成语,看谁反应快,积累多!

        出示课件一:

        (出示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的)

        2.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些成语,都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出示课件二: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古代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读准确,通文意

        (一)读法指导:

        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课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分出轻重,读出语气,做到抑扬顿挫。

        出示课件三:

        塞(sài)翁失马其父(fǔ)曰父(fù)子相保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其子好(hào)骑此独以跛(bǒ)之故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

        (二)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词句的停顿要根据意思划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丁壮者/皆/引弦/而战。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四)通文意:翻译课文。

        1.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要求学生对照文中的注解,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质疑问难,集体探讨。(要求学生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词句上的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3.译读重点,加深理解。(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强调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注意翻译积累要与以前学过的文言词语相联系。)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靠近)(擅长)

        (2)马无故亡而入胡(丢失)

        联系延伸:亡:亡羊补牢(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3)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经过)(带领)

        (4)人皆吊之(安慰)(他,代塞翁)

        联系延伸:之:下车引之(他,代元方)

        诲女知之乎(代这个道理)

        其邻人之父亦云(助词,的)

        (5)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老汉)(就)(是)

        联系延伸:为:以虫蚁为兽(当做、作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可以为师矣(成为)

        (6)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多)(爱好)(掉、摔)

        (7)胡人大入塞,丁壮引弦而战(大举)(拉)

        (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因为)(缘故)(保全)

        联系延伸:以: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

        以假乱真(拿、用)

        联系延伸:故: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马无故亡而入胡(原因、缘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9)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4.翻译课文:连词成句,教师点拨纠正。

        5.总结方法,分享收获。(要求学生总结翻译这篇文言文时的方法并与大家交流分享)

        (1)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也就是把一个字变成两个字(如“近”可以理解为“靠近”,“善”可以理解为“善于、擅长”。)

        (2)补充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如“马无故入胡”之前可以加一个成分“他的”)

        (3)根据已知内容和前后文的关系进行推测(如根据“人皆贺之”的“贺”来推测“人皆吊之”的“吊”的含义是“安慰”,如“吊唁”、“吊丧”。)

        (4)注重归纳积累,多与学过的文言知识相联系。(如“亡”字与“亡羊补牢”中的“亡”意义相同。“善”字与“英勇善战”中的“善”意义相同等。又如“之”、“为”“以”的用法等。)

        (5)注意区别古今异义。(如“死者十九”中的“十九”理解为“十分之九,绝大多数”)

        三、再读——读通畅、知情节

        (一)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二)个别朗读。请一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的语气。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及时评价。

        (三)学生齐读。

        (四)知情节:复述课文。

        1、你能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文中的几个情节吗?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板书)

        2、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三读——想道理、明寓意

        1、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你从这则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这个故事中产生了哪一个成语?

        教师提示思考的角度: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明确: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简要板书)

        老师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成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2、《塞翁失马》的故事对你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

        (2).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3).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

        五、四读——整体把握、加深理解。

        理解课文的意思与寓意后,再读课文,自由读——指读——齐读。

        六、课堂小结:

        1.再次出示目标。

        2.学生谈收获。

        3.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积累巩固

        出示课件六:

        1.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把生活中你所经历或看到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写下来,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福)(祸)(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小学五年级表格研究报告

       七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考试形式:闭卷 试题分汉字、阅读、写作三部分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 汉字(10分)

       1.根据语境,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⑴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风筝》)

       ⑵澄( )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女娲造人》)

       ⑶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huì( )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白兔和月亮》)

       ⑷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mì( )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蝈蝈》)

       2.从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字,将其代号填写在横线上。(2分)

       ⑴我听见有人 泣(A.缀B.啜),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

       ⑵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 耀(A.炫 B.眩)一下他的新衣服。(《皇帝的新装》)

       3.根据语境,为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请将代号填在相应的地方)。(2分)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正确义项:

       ⑵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散步》) 正确义项:

       [义项] A、坚硬 B、僵硬 C、倔强 D、健壮有力 E、好

       4.写字,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能写一手好字,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称羡不已。生活中,行楷字应用最广泛。它是介于 字和 字之间的一种字体。(2分)

       第二部分 阅读(60分)

       一、古诗文名句积累(每小题1分,共6小题,计6分。)

       5.根据提示,将下面诗文补充完整。

       ⑴成语“任重道远”源自《论语》: , 。

       ⑵“稻花香”品牌名称源自辛弃疾的《西江月》: , 。

       ⑶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咏雪”名句为: 。

       ⑷《龟虽寿》中表达曹操“老当益壮、顽强进取”精神的名句是: , ,

        , 。

       ⑸《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 。

       ⑹《观书有感》中今天仍经常被我们引用来启迪勉励青年人要不断读书的诗句是: , 。

       二、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感悟情趣事理。(16分)

       甲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6.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出自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将文章标题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7.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为”字的意思。(2分)

       ⑴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⑵此何遽不为福乎

       8.请从甲文中找出与下边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近的字。(2分)

        ⑴方出神 ⑵人皆贺之

       9.请用逗号标出乙文划线句子中的两处停顿,使之读起来更加顺畅。(2分)

       家 富 良 马 其 子 好 骑 堕 而 折 其 髀。

       10.把下面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11.甲文中“庞然大物”指的是什么?(2分)

       12. 根据上下文,将乙文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写出来。(2分)

       13.甲文在“趣”字上做文章,讲究物外之趣;乙文则借故事讲道理,它告诉我们 。(2分)

       三、阅读《进当铺的男孩》,感受母爱亲情。(15分)

       进当铺的男孩

        ◎毕淑敏

       ①儿子有一天对我说,他们班同学有一枝派克笔要出让,开价人民币100元整。

       ②这笔是什么来路?不会是赃物吧?我说。

       ③儿子说笔的来路绝对正当。是那同学的亲戚送的,他因已有了一枝,故将这枝卖出,肯定是原装。

       ④我看出儿子的渴望,就说,我认为一个孩子现在就用派克笔,有点为时过早。

       ⑤儿子激烈地反驳说,派克笔也是少儿不宜吗?

       ⑥我被噎得没话回答,就说,这笔太贵了,没有那么多的钱。

       ⑦儿子转一下眼珠说,您的意思是只要我可以搞到钱,就可以买下这枝笔啦?

       ⑧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但一时也琢磨不出更好的理由回绝。想他一直是个守本分的孩子,手中并无积攒的闲钱。现在离春节还很远,也没压岁钱供他挥霍。只要实行经济封锁,他的梦想就是 A 。于是支吾着说,是啊,是啊。

       ⑨儿子说,买笔的事,咱们一言为定。我说,钱的来路需 B 。

       ⑩儿子说,您就放心好了。

       ○⑾过了两天,儿子把他的世佳游戏机妥妥贴贴地捆起来,结实得好像一个炸药包。我随口问了一句,又要借给哪个朋友玩啊?

       ○⑿儿子龇牙笑着说,这一次不是借给人家,是放进当铺里换点现金。

       ○⒀儿子说,为了买笔,我需要钱:我检点了一下我的财产,就数这台游戏机值钱了。我去当铺里问了一下,大约可当250元,可惜您把发票丢了,要不然还可以多当些。

       ○⒁我说,天啊,你小小年纪就知道进当铺,长大了一定是个败家子。

       ○⒂儿子奇怪地说,这和败家子有什么关系?反正从现在到暑假的日子,我都没有机会玩游戏机了,放在家里什么用也没有。进了当铺,我就可以用钱买到笔。

       ○⒃我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可是你拿什么来赎呢?医得眼前疮,剜去心头肉,到时候没有钱,你的游戏机就成了死当(我好不容易从以前读过的旧小说中记起了“死当”这个词,用得恰是地方)。

       ○⒄儿子不慌不忙地说,以后我每个月都从伙食费里节省一些,到了暑假的时候就可以把游戏机赎回来了。当铺的库房很严密,还有空调,游戏机搁在那里,真是比家里还保险呢。

       ○⒅我 C 。面对着这种无懈可击的计划,只能自叹弗如。

       ○⒆儿子说,要是等我慢慢地把钱攒够了,我们同学的派克笔早就拍卖出去了。我觉得当铺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以救人急难。

       ○⒇我们的争论告一段落。

       ○21——后来,儿子还是把同学的派克笔买了回来,用的是我贷给他的100元钱。我一再声明贷款是无息的,而且偿还期可以拖得很长,不必他短时间内压缩伙食还贷,以保障身体健康。

       ○22儿子从此用派克笔流利地写作业,但提起此事,表情却是悻悻的。

       ○23他说我给的钱有“嗟来之食”的味道,还是自己进当铺来得 D 。

       14.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少儿不宜 ⑵自叹弗如

       15.请你将下边四个词语分别还原到文中划横线的A、B、C、D处。(3分)

       理直气壮 瞠目结舌 镜中之花 正大光明

       16.“我吓得跳起来,抚着胸口说,请你把话再说一遍,我大概耳背了,实在听不明白。”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到文中第 段与第 段之间?(2分)

       17. 请你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儿子“无懈可击的计划”。(2分)

       18.在“典当游戏机买派克笔”的问题上,“我”和儿子的主要分歧是什么?(2分)

       19.查《现代汉语词典》,“悻悻”是“怨恨失意的样子”的意思。儿子已得到了派克笔,为什么“表情却是悻悻的?”(2分)

       20.你喜欢这个进当铺的男孩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2分)

       四、阅读《秋日私语》一文,品味自然魅力。(12分)

       秋日私语

       ①我喜欢秋天。

       ②当空气中夏的浮躁气息渐渐弥散,街上女人色彩艳丽的衣服变成驼**系时――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秋的来临。秋和春不一样,她几乎是一下子就翩然而至的,让人们猝不及防地在棉麻的夏衣上罩上一层秋衫。

       ③秋的到来,或许就是一阵不期而来的凉风,甚至是地上一片微微泛黄的树叶。

       ④秋天的天空是可以直接从颜料管中撤出的钴蓝,抹在画布上,再添上几笔错落有致的芦苇,倒影的河水,就是自然的风景画。晚秋是最适合画山水的时候,当华美的叶子差不多落尽,露出生命清晰的脉络,于是用枯笔稍稍勾勒出她的生长方向,秋意也随之在笔尖流淌。

       ⑤秋天还有一样很入画的东西――菊花。她开得蓬勃而大气,涌动着无穷的生命力,充满丰盈之美。野菊花更别有一番风致,雪白的花瓣托着金**的花芯,一簇簇迎风飘摇着。山里人家会收好野菊花,焙干制成菊花茶。于是就有了玻璃杯里上下漂浮的菊花茶,泡开的花瓣近乎透明,花香缓缓升腾起,萦绕着,布满了整个小屋。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⑥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它是一首温情的和弦。乡间的音乐在旷远的田野上萦绕,蛙儿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谷粒一颗颗饱满地坠落在土地上,泛起金色的涟漪。秋风起来了,沙沙地在吟唱,温柔地拂过。等到了秋雨敲打芭蕉的黄昏,点一盏橘黄的小灯,再摊上一叠素纸,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是秋日里难寻的浪漫。

       ⑦秋天里还可以剥蟹煮酒呢。十月的螃蟹最鲜美。煮上一锅刚从河里捉来的蟹,在细细斩好姜末,制成姜米醋,家人就围坐在一起,蘸醋吃蟹,日子过得舒缓而惬意。灵巧的主妇还会做蟹黄汤包,蟹粉狮子头,蟹粉豆腐羹,让走出水乡的女儿都比别处的润泽许多。

       ⑧喜欢秋天的理由还有许多。在云淡风清的日子里,我可以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感受着织物摩擦传给身体的温暖气息。再背上微微泛白的牛仔挎包,行走在秋天的白桦林。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林间裸露的大地上,用它中性的调子铺上和谐而又高贵的色泽。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静地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年少时青涩的梦和遥远的童年都和这暮秋一起去之遥远了,只剩下洗尽铅华的脱俗之美……

       21.准确理解全文,根据原文将下边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

       我 秋天,因为秋天是染着菊花香的风景画,秋天是 ,秋天是剥蟹煮酒的舒缓与惬意,秋天是 。

       22.第⑧段划线句子表现了秋怎样的特点?(2分)

       23.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请找出第⑥段中的拟人句,品味这种写法好在哪里。(3分)

       24.第三段中对“秋风秋叶”的描写是很简略的,请你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秋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景色更加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30字左右)(2分)

       25.第③段中说:“秋的到来,或许就是一阵不期而来的凉风,甚至是地上一片微微泛黄的树叶。”请你仿造这段话,完成下边的句子。(2分)

       春的到来,或许是 ,甚至是 。

       五、阅读《蜻蜓》一文,解读飞行奥秘:(11分)

       飞行之王——蜻蜓

       ①蜻蜓被誉为昆虫世界里的“飞行之王”。

       ②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③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26.蜻蜓为什么被誉为“飞行之王”?请根据第②段内容择要回答。(2分)

       27.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蜻蜓的哪种“特技”表演?(1分)

       28. “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让我们联想到宋朝诗人杨万里另一首写蜻蜓的诗,请完整地写出与所引句子情境相符的诗句。 (2分)

       29.蜻蜓能做这么多“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0.人类从蜻蜓的“翅痣”得到启示并运用到飞机设计的原理上,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2分)

       31、本文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 (2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32. 在人生的旅程中,你已经走过了十三、四个春秋,在这十几年的生活里,你和父母、同学、老师甚至陌生人之间一定发生过不少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生活中的不和谐的音符往往会让你感到愤怒、难过、失望,或者沮丧、伤心、委屈……但是,如果尝试着用一颗宽容大度的心去原谅他人、理解他人、接纳他人,你或许会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快乐和幸福。

       请自选角度,以“宽容,是一枚开心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②要有具体的情节。③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2009年秋季宜昌市期末调研考试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第一部分 汉字(10分)

       1.(4分)⑴yì,⑵chéng,⑶慧,⑷谧。

       2.(2分)⑴B. ⑵A.

       3.(2分)⑴B.⑵D.

       4.(2分)楷、草

       第二部分 阅读(60分)

       一、古诗文名句积累:(6分)

       5.(每小题各1分,见错无分。)

       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⑵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⑸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阅读文言语段:(16分)

       6.(2分)《童趣》、《塞翁失马》。

       7.(2分)⑴被;⑵是,算是。

       8.(2分)⑴正;⑵尽。

       9.(2分)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10.(2分)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战死沙场。

       11.(2分)一癞虾蟆。

       12.(2分,错1字扣1分,不加问号扣1分,扣完为止。)此何遽不为福乎?

       13.(2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或: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祸与福是对立统一关系(意近即可)。

       三、体会母爱亲情。(15分)

       14.(2分)不适合少年儿童。(2)自己感叹不如(别人,这里指儿子)。

       15.(3分)A、镜中之花 B、正大光明 C、瞠目结舌 D、理直气壮(错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16. (2分)12与13段之间。

       17.(2分)儿子的计划:先把游戏机放进当铺里换点现金,然后用钱买到派克笔;以后再从每个月的伙食费里节省一些,到了暑假的时候就把游戏机赎回来了。

       18.(2分)儿子认为当铺没什么不好,它可以救人急难。“我”却认为进当铺当东西,是败家子。

       19.(2分)他觉得“我”给的钱有“嗟来之食”的味道,不如自己进当铺来得理直气壮。

       20.(2分)喜欢。因为他聪明,做事有条有理,有经济观念,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扣住人物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四、感受自然魅力。(12分)

       21.(3分)喜欢。示例:“是萦绕在田野上的温情的和弦”或“是在旷远的田野上萦绕的音乐”;“是行走在白桦林的轻松与自在”或“是阳光洒在林间裸露的大地上的和谐与高贵。”等(仿写符合题意即可。)

       22.(2分)以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伟大母亲般的胸怀,赞美了秋天对人类无私的奉献。意近即可。

       23.(3分)摘抄:“秋风起来了,沙沙地在吟唱,温柔地拂过。”

       品味:“吟唱”、“温柔”都是拟人的写法,将秋风人格化,使秋风富有生命的灵气与情致,表现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意近即可。

       24(2分)开放题,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即可。)

       25.(2分)开放题,符合题意,无错别字即可。示例:或许是渐渐布满枝头的点点新绿,甚至是墙角偷偷探出头来的一株小草。

       五、解读飞行奥秘:(11分)

       26.(2分)可以高度概括为:蜻蜓具有高超的飞行能力,能进行各种飞行特技表演。也可以分点提炼为四点:①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②能做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③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④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四点中任意答对两点即可。)

       27.(1分)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

       28.(2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9.(2分)原因: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

       30.(2分)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31.(2分)总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评分细则

       32.作文 (50分)

       一类文:45分-50分 主题鲜明,材料精当,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二类文:40分-44分 主题明晰,材料具体,结构合理,描写较好,语言通顺。

       三类文:35分-39分 主题散漫,材料杂乱,结构一般,描写粗略,语言贫乏。

       四类文:25分-34分 主题不明,材料空洞,结构散乱,描写一般,语病较多。

       注:1.总分评定后,错别字另行扣分。2个错别字扣一分,每篇扣满3分为止。

        2.总分评定后,根据书写情况好坏,适当给予奖惩,在上下3分范围内浮动,以满分为

七年级期末考试重点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

       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过门不入 《列子?杨朱》 夏代 禹 禹是鲧的儿子。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头,积土阻水,结果失败。新帝舜命禹继续治水。禹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比喻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春秋 晋献公、申生、重耳 重耳对晋献公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居三舍。 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洛阳纸贵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左思传》 晋代 左思 左思用十年,写成《三都赋》,深获好评,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术,人们争相抄写,致使洛阳纸张价格上涨。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草木皆兵 《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 谢石、谢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比喻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按图索骥 《艺林伐山》 春秋 孙阳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

       如火如荼 《国语?吴语》 春秋 夫差 这个成语来源于《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增,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旗、丹甲、朱羽之增,望之如火。 意思是像火一样红,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形容军容的盛大。现在常用来比喻气势旺盛。。

       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假谲》 三国 曹操 曹操带兵,众人都渴了,操说:前方有梅林,可以解渴。众人听后,迅速前进。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掩耳盗铃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春秋时期 智伯、范氏 小偷偷钟,怕众人听见钟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图穷匕见 战国策 燕策二 战国 荆轲 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用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秦王展开地图,最后露出匕首。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中的一样。对于成语,我们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在阅读和习作中经常遇到成语;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对成语中蕴含的知识知之甚少。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决定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研究,初步了解成语中蕴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历史事件,培养学习成语的兴趣,加深对成语的了解。

       二、研究方法

       1、通过网络、辞典和书籍等渠道,搜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2、列成表格。

       3、通过调查搜集和整理,从中发现什么,思考今后应当怎样做。

       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四.结论

       成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历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历史事件,还记录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有的成语赞扬了古人的高风亮节,还有的成语反映了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成语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它是中国语言艺术的博物馆。

       我们在平时读书时应该多积累成语,养成查辞典的习惯。通过查阅辞典,也可以上网搜索,不但弄懂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成语的出处,了解成语中所包含着的历史名人故事和历史事件。这样不但积累了成语,也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还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很多的教益,一举多得。成语积累多了,还会丰富我们的语言,使我们的习作锦上添花。

       心动不如行动。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indexrj1.html

       七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

       (满分:120分 答卷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26分)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在它的下面划横线,并将正确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写得工整美观。(4分)

       津津有味 煞费苦心 俗不可奈 微不足道 指高气扬

       萍水相逢 苦心孤旨 恍然大悟 汗马功劳 盛气棱人

       2、将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词。(4分)

       ①言简意 ( )②乳 未干( )

       ③望洋 叹( )④怨天 人( )

       3、按要求填空:(7分)

       ①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海内存知已, 。

       ④ ,君向潇湘我向秦。

       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现在常用来表示新事物必然会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 。

       4、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2分)

       A、《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他的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B、冰心老人的《忆读书》一文告诉我们“读书好”,要“多读书,读好书”。文中提到的《西游记》、《聊斋志异》、《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C、《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作者分别是马克?吐温,他是美国著名作家。

       D、《伤仲永》一文通过方仲永从一个神童变为普通人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天资聪颖,后天不努力学习,最终也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5、积累运用:(3分)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请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量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家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音乐大师的言外之意是 。

        6、综合性学习:(共5分)

       以班为单位组织一次“调查社会用字”活动,如果你是这次活动中的小组负责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带领你的小组去调查时,会带上哪些必备用具和器材?你会选取哪些调查对象?(2分)

       2、请举出一些你调查的错别字、不规范字,试分析原因。(3分)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论语〉六则》,回答文后题目:(16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

       ①学而不厌( )②不耻下问( )③不亦说乎( )

       ④是以谓之“文”也( )⑤学而不思则殆( )⑥温故而知新( )

       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或用法。(2分)

       ①默而识之( ) ②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

       ③杜少府之任蜀州( ) ④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

       9、翻译句子:(4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选文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请写出两个: 、 并试着看看下列句是什么成语的原型。(4分)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出”。( )

       ②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

       11、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道德修养方面,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请选择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3分)

       (二)阅读《风筝》选段,完成文题目:(13分)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12.选文第一段记述了风筝事件,请写出此事件的基本要素。(6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原因:

       经过: 结果:

       13.“当我折断了小兄弟的风筝后,傲然走出只留小兄弟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你能想像小兄弟在粗暴的兄长走后,会有什么样的举动?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吗?(4分)

       答:

       14.选文第二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题目:(12分)

       体会爱心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

       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

       后来妈妈问她风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

       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无收的的命运。

       母女俩要回京了。 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尝到过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 。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15、本文叙述的事件是什么?(2分)

       16、本文主要运用 描写方法,表现了小姑娘 的性格特点。(3分)

       17、“爱心”的含义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8、具体说说文中划线语句的表达作用?(3分)

       19、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3分)

       三、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中国青年报》 1999 年10月27日刊登过《 古老而永恒的丰碑》 ,文中写在贵州发生的缆车事故中,缆车以疯狂的速度坠落,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潘天琪、贺艳文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潘子浩,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有人根据这一真实故事作了一首歌叫“天亮了” ,感动了所有活着的人们。几年前发生的南京“7 ? 13 ”空难,在清理现场时,人们发现有位叫贡红梅的年轻妈妈双手还紧紧抱着一个9 个月大的婴儿,在20 多个幸存者中,婴儿伤势最轻。当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热血哺育怀抱中的婴儿。

       要求:

       ① 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② 可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 题目自拟。

       ④ 不少于600 字。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语基(22分)

       1-3略

       4.B(2分)

       5.作品中有许多抄袭的地方(2分)

       6.示例:在我的记忆中,他虽然貌不惊人,但他性格和蔼,为人慷慨大方,常常热心帮助有困难的邻居,他就是我的叔叔,一个值得我尊敬的人。(3分)

       二、 阅读(38分)

       (一)7. ①满足 ②感到羞耻 ③说通悦,愉快,高兴 ④因此 ⑥理解,体会(各0.5分)

       8. ① 它,指学过的知识 ② 这件事 ③ 到,往 ④ 的(各0.5)

       9.①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吗?

        ②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加以采纳,他们不好的方面,(如果自己也有)就加以改正。(各2分)

       10.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诲人不倦)

       ①举一反三 ②道听途说(各0.5分)

       11.示例:如“学而不厌”,说的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它告诉我们学习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学海无涯。如果自我满足,就不能真正学到知识。(2分)

       (二)12.略 13.略 14.比喻。 “我的心像铅似的沉重”形象地写出了“我”认识到我粗暴折断小兄弟的风筝是一种精神虐杀,沉痛、悔恨、自责、内疚织成的悲哀压在我心头,因而我无法轻松。

       (三)15.一位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去体验没有水的感觉(2分)

       16.语言 天真、幼稚(2分)

       17.不漠视、不鄙夷……去生活(2分)

       18.这句话表现了老乡家的贫穷落后,也写出了老乡的热情好客(2分)

       19.示例:(1)教育父母要给孩子以磨练 (2)教育人们要尊重和帮助条件不如自己的人 (3)要珍惜自己的生活(3分)

       三、作文(40分)

       七年级上语文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语基(22分)

       1-3略

       4.B(2分)

       5.作品中有许多抄袭的地方(2分)

       6.示例:在我的记忆中,他虽然貌不惊人,但他性格和蔼,为人慷慨大方,常常热心帮助有困难的邻居,他就是我的叔叔,一个值得我尊敬的人。(3分)

       二、 阅读(38分)

       (一)7. ①满足 ②感到羞耻 ③说通悦,愉快,高兴 ④因此 ⑥理解,体会(各0.5分)

       8. ① 它,指学过的知识 ② 这件事 ③ 到,往 ④ 的(各0.5)

       9.①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吗?

        ②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加以采纳,他们不好的方面,(如果自己也有)就加以改正。(各2分)

       10.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诲人不倦)

       ①举一反三 ②道听途说(各0.5分)

       11.示例:如“学而不厌”,说的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它告诉我们学习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学海无涯。如果自我满足,就不能真正学到知识。(2分)

       (二)12.略 13.略 14.比喻。 “我的心像铅似的沉重”形象地写出了“我”认识到我粗暴折断小兄弟的风筝是一种精神虐杀,沉痛、悔恨、自责、内疚织成的悲哀压在我心头,因而我无法轻松。

       (三)15.一位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去体验没有水的感觉(2分)

       16.语言 天真、幼稚(2分)

       17.不漠视、不鄙夷……去生活(2分)

       18.这句话表现了老乡家的贫穷落后,也写出了老乡的热情好客(2分)

       19.示例:(1)教育父母要给孩子以磨练 (2)教育人们要尊重和帮助条件不如自己的人 (3)要珍惜自己的生活(3分)

初一语文 伟人贾里的 语文题~

       一、 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憩( qì ) 昂首( áng ) 瘦骨嶙峋( lín )

        B、纳罕( hǎn ) 瞬间( shùn ) 头晕目眩( xuàn )

        C、辜负( gū ) 迸溅( bèng ) 仙露琼浆( jiāng )

        D、伶仃( dīng ) 伫立( zhù ) 忍俊不禁( jìn )

        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庸碌 隐秘 茁壮 怡然自得

        B、凝成 迂回 训诫 心惊肉跳

        C、糟蹋 骚扰 卑微 峰围蝶阵

        D、宽恕 纹理 收敛 盘虬卧龙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的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B、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

        C、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D、36岁的邓肯依旧很刻苦的进行练习,无论是投篮还是对抗,他都一丝不苟的对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学校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B、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通过这次消防演练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的记录,精心的收藏。

        5、下面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山的那边》中“山”与“海”是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C、《蝉》通过写作者对蝉态度的改变,揭示蝉在夏天尽情歌唱的原因是“十七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从而提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好好生活。

        D、《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礼记》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五经”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6、填入横线的语句,与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困顿,哪能明白风和日丽的美好; , 。

        A、要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就要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

        B、只有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才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C、未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哪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D、未经历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哪能体会挫折磨难的考验

        7、请根据要求填空。(6分)

        (1)《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 ,现代女作家,她是我国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著有小说 等作品。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 ,他是 国人,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3)你最喜爱 花,请写一句关于这种花的古诗词:

        8、请仿照下面句式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2分)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 , ;读书,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9、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在微博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1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印度人不会不恶搞□2,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点的文字

        (2)在“□1”处应加上的标点符号是

        (3)请在“□2”处填入一个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4)根据上下文,修改画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

        10、学校举办“话说成长的烦恼”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下面的任务。(4分)

        (1)活动中许多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成长的烦恼。你有什么样的烦恼呢?

        (2)如果你的好友也遇到了与你同样的烦恼,你将怎样开导他?请试着写出你要说的话?

        二、 阅读理解(38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0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3)学学半 (4)不知其善也

        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教然后知困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2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2分)

        紫藤萝瀑布(节选)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5、开篇独句成段,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1分)

        16、“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这句话妙在它是套接的一个比喻句,“大条幅”与前文的“ ”相应,“迸溅的水花”比喻 。(1分)

        17、文中加点的字“挑逗”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8、认真阅读上文,填写下列表格。(6分)

        描写顺序 描写对象 形体 颜色 神态动作

        先写 ○1

        垂下不见发端

        不见终极 ○2

        ○3

        然后写 ○4

        ○5

        上浅下深,紫色沉淀下来 紫色沉淀下来,沉淀在最小最嫩的花苞里

        最后写 花朵 像小小的张满的帆、尖底的舱、鼓鼓的

        ○6

        (三) 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5分)

        打 阎连科

        (1)我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2)我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发给他的儿女和正月来走亲戚的孩娃们。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每天上学时,我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

        (3)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反复问我偷没有,我都说没有,父亲便狠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的,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批注:一个“扭”,是父亲下意识的掩饰,但“眼里含着的泪”让我们窥见他严厉外表下的内心世界,那时对儿子的心疼,也有一个父亲无奈的辛酸。

        (4)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会打我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那一季卖黄瓜的钱。那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

        (5)父亲知道后,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他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那一次,我的脸肿了。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然后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一会儿他就出去了,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6)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那时我已经十几岁。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偷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

        (7)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到后来,那个刮脸刀,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一样。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十多年,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

        (8)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批注:

        (9)两年后,我的父亲病故了。回家安葬完了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静地放在我家的窗台上,黄漆脱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锃光发亮地闪耀着。

        (10)算到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二十四五年了。我不停地想念他。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可惜的是,父亲最最该痛打、暴打我的那一次,却被我遮掩过去了。而且是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有为那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懊悔。只是觉得,父亲要是在那次我真正的偷盗之后,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在父亲的一生中,要能再对我痛打十次八次就好了。觉得父亲如果今天还能如往日一样打我骂我,我该有何样的安慰、幸福啊。 (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

        19、简要概括文中三次“打”。为什么作者说第三次是“最最该打我的”?(2分)

        20、参考第(3)段的批注示例,对第(8)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3分)

        21、结合语境,说说第(9)段画线句详细描写刮脸刀的作用。(2分)

        22、 第五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3、读书交流时,同学们对父亲的“打”有以下不同的认识。请你也发表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适当的阐述。(3分)

        同学A:这个父亲有些粗暴,他教育孩子主要靠“打”。

        同学B:“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打”,其实就是爱的表现。

        同学C:只有经过多年,作者才能明白父亲的“打”是一种安慰和幸福。

        我的看法和阐述:

        三、作文(40分)

        (1)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蹒跚学步,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帮父母做家务,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亲爱的同学,当你饥肠辘辘的推开家门时,妈妈已为你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当你遇到挫折愁眉不展时,老师的开导使你重现灿烂的微笑;当你心事重重而闷闷不乐时,同学的关心和热情会扫去你心头的乌云……这些小事,你可能不曾留意,不曾动心,但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因为感恩,我们懂得珍惜;因为感恩,我们快乐;因为感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因为感恩,我们知道风险……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抓住关键,审清题意。 ○2要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3整体构思,围绕中心,严格选材。

        1-6 ACBDDC 7、(1)宗璞 《红豆》《弦上的梦》等

        (2)莫顿?亨特 美 (3)略

        8、读书,让我们拥有崭新的发现;读书,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

        9、(1)家喻户晓 (2)…… (3)泰戈尔

        (4)把“不会不”改为“不会” 10、略

        11、(1)即使 (2)甘美 (3)教 (4)好处 12、B

        13、略 14、略

        15、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侧面烘托紫藤萝花开得繁盛)

        16、瀑布 紫藤萝花

        17、运用拟人,以动为静,可以表现出紫藤萝花开得繁盛,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还表现出紫藤萝花的活泼、调皮的情趣。

        18、花瀑 深深浅浅的紫 流动、挑逗、欢笑、迸溅、笑着、嚷嚷 花穗 上面的盛开,下面的绽放 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19、第一次是因为我偷父亲的钱买烧饼;第二次是因为偷黄瓜和卖黄瓜的钱;第三次是偷刮脸刀。这是一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且“我”欺骗(隐瞒)了父亲。

        20、示例:这里的“扭”也是一种掩饰,“我”想掉泪,是因为父亲的话触动了“我”的内心,“我”为父亲的老去感伤,也为自己欺骗了父亲感到自责和愧疚。

        21、睹物思人,传递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也表明父亲非常珍惜儿子送给他的刮脸刀。

        22、运用了环境描写和神态描写。突出了父亲的后悔和对儿子的心疼。

        23、示例1:父亲的“打”,的确是爱的表现。父亲打“我”,都是也为“我”确实犯了错误。从“半夜把我摇醒”这一细节中可以读出,父亲是多么希望“我”没有偷窃;从父亲“眼里含着的泪”“轻摸我的脸”等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怜爱和他的自责。所以,这是迫不得已的“打”,是让“我”好好反省的“打”,是充满父爱的“打”。

        示例2:父亲的“打”对作者而言是一种安慰和幸福,但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懂得。年少的“我”并不能理解父亲的“打”,只有“活到今天”,“我”才明白这是对“我”的爱和教育,能消除“我”内心的不安和自责,能给“我”带来心灵的安慰,人生的幸福。所以,作者在文章末尾反复强调父亲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

        示例3:我认为“打在儿子的身上,痛在父亲的心里”。父亲痛打儿子后眼里的泪水,半夜里独自坐在院子里的身影,都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疼爱,作为父亲所承受的重压。所以,父亲打“我”,对他自己何尝不是一种残忍呢。

成语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有的建议摸彩;有的建议每个补贴五分钱给受损失的人;那个善于运算的陈应达还计算什么概率;有的女生则大喊:上帝保佑。贾里听烦了,霍一下站起来:"分给我吧。"

       写"班内沸沸扬扬"的情景,你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吗?把你的看法写下来。

       贾里没想到区区小事却引起大轰动,先是学校广播站立刻广播了这则小故事,紧接着,下午的全校师生联谊会上他被大家选为"今日明星"。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你对区区小事引起大轰动的理解?

       1.写出了班级中的同学沸沸扬扬,是因为他们都想要让自己的财富不受损失,都要想尽办法不拿到那套破书。这样来写也衬托出了贾里后来自领破书的那种“伟人细胞”。

       2.我的理解是:因为但凡要想做伟人,必须先从小事做起。伟人也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才在无意之中成功的。所以不要想着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需要实实在在,实事求是才能成功。

       感知情节 认识贾里

        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情节。

       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贾里)

       ②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大概内容。(课文记叙了初中一年级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阐明了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的道理。)

       ①题目中的“细胞”是何意?(素质)在贾里看来,贾里认为一个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请找出相关句子或词语。(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豁达洒脱、旗帜鲜明、有爱有恨、轰轰烈烈。)

       ②贾里为追求伟人细胞做了哪些事情?(用四字短语概括)

       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后明确:a.化敌为友 b.矮个风度 c.打工风波 d.意外成功

       细捋情节 剖析贾里

       (1)贾里为了证明自己的伟人细胞,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可他的前三次伟人计划为什么都失败了?三次失败的事理你还能不能看到一些成功的成分。请分别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次的计划是想做一个敢爱敢恨的伟人,可由于共同的遭遇和行动,仇人却变成了朋友,成功之处:用“大师风度”律己,运动会上反对播放软绵绵的流行音乐,有正义感。以军乐号压倒了流行音乐,振奋了运动员的竞技精神,化敌为友,被说成是初一的“两条好汉”之一。

       第二次的计划是想通过改变体型变成拿破仑、马拉多那那样的引人注目的伟人,这本身就很荒谬可笑、不切实际;成功之处:胳膊硬了,腿也结实了。

       第三次计划是想通过到大工厂打工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其动机不当,又缺乏一定的经验,失败是必然的。其伟人计划未能成功的根源是他动机不当,不切实际,充满个人主义色彩;加上年龄小,缺乏人生阅历;成功之处:主动推荐自己,勇于实践。)

       (3)你觉得贾里想当伟人的想法本身有错吗?他身上有“伟人细胞”吗?

       (没错。贾里身上的“伟人细胞”体现在 “鲁智胜提议拿小刀划邱士力的车胎,这虽然解气,但缺乏大师风度,贾里懒得去做”,还体现在他自愿领取破书,有不怕吃亏的品质等方面。)

        (4)在最后一个故事中,贾里说:“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贾里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

       (对于一心想做伟人的贾里来说,在自我评价方面又滑到了另一个极端,且仍把做小事与做伟人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但他能摆脱不切实际的追求,意识到做小事的重要,这应该是巨大进步。)

       (5)你喜欢贾里吗?你认为贾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请用“从文中_________,我看出贾里具有_____________特点”说话。

        (贾里的优点:天真幼稚,自信心强,有远大的理想,乐于牺牲个人利益,本性善良……

       贾里的缺点:喜欢炫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对伟人的认识简单化……)

       (6)经过三次痛苦的失败,又取得了一次意外的成功,此时贾里心里充满了酸甜酸苦辣。如果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请从自己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中挑一句送给他,好吗?(也可加入自己的话)

       请用这样的语气:贾里,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贾里,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还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吧,你总有一天能成为真正的伟人!如果你是贾里的朋友,当得知贾里意外成功时,你会对他怎样说呢?请把你的同桌当做贾里,对他说一番话;贾里啊,伟人必须从小事做起,努力吧;贾里呀贾里,想做伟人和造房子一样,要打好地基,你还是先打基础吧;贾里,不做小事,将来怎么能做大事;贾里,不要灰心,这一次没有成功不要紧,下一次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探究主旨;质疑问难;品味语言。

       学习过程:

       回顾导入

       课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为了做伟人,贾里做了哪几件“可歌可泣”的事?“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指的又是哪一件事?……

       “可歌可泣”的行为: “化敌为友”, “矮个风度”, “打工失败”

       “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主动要破书。

       贾里弄不懂,我们可要弄懂。

       探究主旨:

       1、贾里想当伟人,遗憾的是三次“轰轰烈烈”的伟人计划都失败了,而他认为“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让他成了学校的“今日明星”。所以他最后说:“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贾里要实现伟人梦,还应该添加哪些伟人细胞?

       明确:贾里想当伟人,这个目标本身并不错。但是贾里之所以想当伟人,是想“一鸣惊人”,炫耀自己,这种动机就不纯正。(动机不纯)况且,他错误处理了同学关系,错误认为伟人应该与身材有关,以赶时髦、追潮流为伟人成才之路。那么,他的“伟人计划”的失败就是必然的。(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处理同学矛盾,怎样看待身材与伟人的关系)。他之所以成为“今日明星”,正是他肯牺牲个人利益,脚踏实地做好了小事。正如贾里爸爸所说:“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小说通过贾里和他爸爸告诉大家——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道理。这就是本文的主旨。

        (举例:雷锋、徐虎……)

       应该添加的细胞:

       实现伟人之梦的历程虽然充满艰辛和坎坷,但是我相信,“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等优秀的伟人细胞一定会帮助贾里走上成功之路!

       2、不做小事能成为伟人吗?做了小事将来就一定能成为伟人吗?可结合自己搜集的名人伟人事迹,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明确:不做小事一定不会成为伟人,贾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天能做好“鸡毛蒜皮的小事”,发展下去也可能做好惊天动地的大事,成就一番伟人的事业。当然也可能依然是普通人。实际上有很多小事本身就包含着伟大的一面,像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水电工人徐虎,他们也只是一名普通工人,普通服务员而已,但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样的人,既是平凡的人,也是伟大的人。“伟大孕育于平凡之中”!

       3、贾里有一个伟人梦,作为他的同龄人,你也能有伟人梦。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伟人细胞能够移植,你想移植哪个伟人的细胞,为什么?

       田贾PK 清醒定位

       田晓菲从小立志进北大,13岁时这个理想就实现了,可贾里做伟人的理想却屡屡受挫,现实生活使他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那么,你怎样看待这两位同龄人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呢?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读书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现在请大家静下心来默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有矛盾的地方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

       看情况抛出:

       (1)小说最后有一句话,“爸爸又说贾里长大了”。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课文开始的一段摘自贾里日记的话能不能删去?

       (3)大家都比较喜欢贾里这个人物,三次失败的打击对贾里来说似乎太残酷了,你看能不能少写一两次失败?

       共同明确:

       (1)从小说中看到,从开始到最后,贾里的变化很大。

       从思想上看,他不再空想,终于认识到自己不是伟人,只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从行动上看,他不再着眼于“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开始做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比如主动要破书。

       这说明,贾里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进步了,开始成熟了。所以 “爸爸又说贾里长大了”。

       (2)日记反映了贾里关于自我“伟人素质”的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矛盾。如果说故事是他的行为,那么日记反映了他的思想。正因为有这种思想才有下面的行为,行为也反映了他的思想。

       (3)不能。第一次失败:贾里认为伟人就应该“旗帜鲜明,有恨有爱,轰轰烈烈”,于是错误地把与邱士力之间的同学矛盾上升到敌我矛盾。第二次失败:贾里想学习拿破仑、马拉多纳,认为伟人应该“肩膀又宽又平,体现出矮个的风度”,于是决定报名参加健美班。第三次失败:贾里从介绍伟人少年时的一本书中得知,“伟人从小就出手不凡,走在潮流前头”,而现在的潮流就是“勤工俭学”,于是决定“去大工厂打工”。三次失败,角度各不相同。

       讨论后归纳:本文语言具有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特点。(如:鲁智胜提议拿小刀划邱力士的车胎,贾里却觉得缺乏大师风度,懒得去做。在贾里的心中,似乎自己已是大师,懒得去做孩子才做的事,其实他自己还充满了孩子气,让人感觉很幽默,可谓妙趣横生。)

       贾里 :

       庸人 普通人 伟人 理想远大 ╋ 脚踏实地 = 成功

       2.下列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

       A.其貌不杨  罪魁祸首  大师风度  酒脱

       B.歉虚  不屈不挠  祟敬  宿怨

       C.聘请  茅塞顿开  出手不凡  一鸣惊人

       D.盗听途说  无动于忠  敏捷  沸沸扬扬

       3.辨词填空。

       (1)正在恼火时,贾里发现有人在拉他,头一回     是邱士力。(竟然  居然  果然  突然)

       (2)事后贾里只得把真相向鲁智胜       一二。(披露  揭露)

       (3)贾里把这想法写给电台“大众知音”,     能得到更多的知音。(渴望  希望  盼望  奢望)

       (4)林晓梅这丫头最不      进行曲,运动会上,她放的都是流行音乐,软绵绵的,运动员不打瞌睡就算万幸。(欣赏  鉴赏)

       4.语言是刻画人物性格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品读下列人物的语言,想想作者刻画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①“我要去大工厂打工。”贾里宣布道。

       ②“你疯了! ”鲁智胜不死不活地说,“人家大工厂不是慈善机构,什么人都照顾。”

       ③邱士力笑得咧开嘴,当然,他根本不知道贾里心里的宿怨:“少说话,多干事,你会吹小号吗? ”

       贾里:

       鲁智胜:

       邱士力:

       5.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2.C 

       3.(1)居然(2)披露(3)盼望(4)欣赏 

       4.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鲁智胜:理智、稳健。邱士力:沉着、足智多谋。 

       5.这则告示告诉游客,不要乱涂乱画,不要乱丢瓜皮、果壳、包装纸等垃圾;不能摘花折树,不要带走任何东西。这则告示是提醒游客文明游览,语言表达委婉得体,句式整齐,容易记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近即可) 

        附录三:名言警句:

       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

       ——契诃夫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真正的伟人往往是平凡的;他们的行为既不做作,也不虚饰。——克林凯尔

       任何东西,凡是我们拿来和别的东西比较时显得高出许多的,便是伟大。

       ——车尔尼雪夫斯基

       伟人是个天生的孩子,当他死时,他把他的伟大的孩提时代献给了世界。

       ——泰戈尔

       最伟大的人不是轻视日常小事的人,而是对这些事情予以缜密的注意并加以改进的人。 ——史迈尔斯

       你不能奢望同是伟大的而又是舒适的。 ——巴 里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托尔斯泰

       附录四:成语积累: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

       指手画脚: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的指点批评。

       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

       茅塞顿开:比喻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启发,忽然开通了。.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毫无根据。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有惊人表现。

       咬文嚼字:这里指不重视实际,只在字句上纠缠。

       出谋画策:出主意,定计谋。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的泪流,事迹感人。

       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腾,形容议论纷纷。

       小成语,大作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难度,不知该从哪里入手,思索良久,决定从成语入手。成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深远,读上去朗朗上口;而成语故事则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无论哪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许多成语都来自于一些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传奇,这些故事不仅情节生动而且寓意深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我想,如果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看法,陈述一种观点,使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得到暗示,从中领会中国文化的魅力。于是课前三分钟,我就给他们讲一些优美、动听、且意义深远的成语故事,没想到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一、 成语故事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丰富词汇。

       记得上第一次课时,我就对他们说以后课前三分钟都会给他们讲一到二个成语故事时,他们激动的表情、幸福的笑容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于是在周记本里就有同学写到:“我们的语文老师每次课前都给我们讲成语故事,我最喜欢听了,她让我们觉得学习语文不再枯燥乏味,希望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的语文更上一层楼!”看着他们的周记让我深切感受到,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好的成语故事,语言规范,简洁明了,使他们在听故事中学到大量的新词和优美的语句,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发展他们连贯性语言。实践出真知,那一次我让他们用讲过的“邯郸学步”“守株待免”这两个毫不相关的成语连在一起造句,没有想到他们真得把它们连上了,而且语言流畅,中心明确、自然生动!

       看来小成语,真的起了大作用!

       二、成语故事能有效得进行思想教育

       我带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刚从小学升上来,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任课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给他们讲“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也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对他很失望,后来他暗下决心,发奋苦读,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欢他的《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得人太多了,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鼓励他们向左思学习,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

       将德育与教学联系起来这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年龄小,与他们讲道理,有时会听不进去。这时给他们讲一个生动真实、充满情趣的成语故事,让他们在故事的引导和启发下,作出正确的目标选择,效果就非同寻常了。利用课前这三分钟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最近发觉班上有些同学上课思想不集中,特别爱做小动作,尤其爱转笔,捏橡皮擦。

       针对这一现象讲了“玩物丧志”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旅獒(áo)》:“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在《左传·闵公二年》里,也记载着卫懿(yì)公玩物丧志的故事。春秋时,卫国的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荒废朝政。他让鹤乘坐漂亮的车子,比国家大臣坐的车子还要高级,引起大家不满。一次,北方狄族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卫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人们就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形容醉心于玩赏某些东西或迷恋于一些无利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和消磨掉积极进取的决心和意志。听完这个故事,我看到有些同学面有愧色,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很少看到他们再 “玩物丧志”了

       看来小成语,真的起了大作用!

       三、从民间成语故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正是有创造思维的人才,也就是说,只有创造思维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里,挑起使祖国繁荣昌盛的重担,所以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在成语故事教学中,也注意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

       例如:一次,讲"守株待兔"的故事,他们听完后都说故事中的农夫是个傻瓜,又不动脑筋,又想抓到兔子。于是便问:“如果你是农夫,你会怎么办?"没想到他们想出许多的办法,有的说:"我会买几只兔子,让它们在树下玩,把树林里的兔子都引出来和它们一起玩,然后我便抓住它们。"还有的说:"我会象猎人一样,在树林里挖几个洞,等小兔掉到里面,我就把它们抓住"……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悟出了故事的道理。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使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看来小成语,真的起了大作用!

       成语故事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凝聚,而且也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近年来,不少外国人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语言文字,而成语故事就向他们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令他们在轻松的欣赏之余,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在民间文化的熏陶中,如果我们坚持开展成语教学,必然会使我国这一文学宝库里璀灿的明珠--成语延续下去,以更高的姿态代代相传、享誉世界,发挥它更大的作用!走出课堂、走向世界!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七年级成语积累大全”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